刘向鸿
(甘肃省庆阳市林木种苗管理站 甘肃,庆阳 745000 )
庆阳市辖庆城、环县、华池、合水、正宁、宁县、镇原7县和西峰区,共 116 个乡(镇),3 个街道办事处,75 个社区[1]。全市国土总面积4067.59万亩,林地面积2098.93万亩,草地面积1920.04万亩。全市森林主要分布在庆阳市东部的子午岭林区。从2013年秋季开始庆阳市依托苗林结合培育,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计划每年完成人工造林100 万亩,到2020 年末全市完成人工造林700 万亩,造林面积相当于庆阳市子午岭国有林区总面积,截至2019 年底,完成人工造林621.5 万亩,该工程实施对改善庆阳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9 年底,庆阳市森林总面积1050.69 万亩,森林覆盖率25.83%,森林蓄积量2156.86万立方米。庆阳市森林覆盖率总体分布,西北部环县森林覆盖率仅为8.05%,中部、南部地区镇原县、庆城县、西峰区森林覆盖率分别为14.08%、22.45%、26.6%,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依托甘肃省子午岭林区森林覆盖率自北向东依次为华池县30.55%、合水县68.29%、宁县40.31%、正宁县48.88%。截至2019 年底,庆阳市可利用草原面积1920.04 万亩,草原植被综合盖度75.66%。庆阳市草原由干草原、灌木丛草原、疏林草原、荒漠化草原四种类型组成,但主要以干草原为主,占可利用草原86.33%,西北部环县草原面积最大,草原面积为858.94万亩,南部西峰和东南部正宁县草原面积较小,草原面积分别为48.10万亩和47.04万亩。
庆阳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特征,主要由丘陵山地、沟谷、河川和塬地等组成。海拔最高为2082m(环县毛井),最低为885m(宁县政平)。东依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南接六盘山,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呈一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根据地貌特点,大体可分为4个区域。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环县北部,靠近毛乌素沙漠南缘,是一个由半干旱草原向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退化的、相对独立的、现代成因的荒漠化区域,从北向南依次呈荒漠、荒漠草原、干旱草原景观[2]。中北部黄土残塬沟壑区,包括环县南部、华池西部、镇原北部和庆城北部,地貌单元以梁峁沟壑为主体,残塬呈不连续零散分布。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西峰、庆城、镇原、合水、宁县、正宁、该区地貌虽以塬面为主,但呈叶脉状残塬沟壑地貌特征。东部子午岭中山丘陵区,包括华池、合水、宁县、正宁林管分局辖区,区内梁峁高低起伏,连绵不断,沟壑交错纵横,地形变化复杂。
经统计,2013-2018 年,全市年平均气温在8.5~11.2℃之间[1]。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因受地形和高程影响,各地年气温变化较复杂,气候条件对农林草业发展影响较大;全市年降水量在356.1~985.1mm 之间不等[1],而且受年度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影响,年际间和不同地形区降水差异较大,降雨多集中在7、8、9 月,且分布不均,总体来看,东南部的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年降水量在600mm 左右,中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500mm 左右;中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420mm左右;西北部环县荒漠化区年降水量不足400mm。
庆阳市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有泾河、北洛河、苦水河和清水河4大水系。泾河水系马莲河和蒲河是庆阳市两条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9.37%。北洛河水系为华池、合水两县子午岭以东的葫芦河流域。苦水河主要集中在马莲河环县段,环县县城以北绝大多数河道、沟道水均为苦咸水,并在支流段汇入马莲河。清水河为环县西部的小南沟、毛井和芦家湾乡的部分地区河流流域。
庆阳市地属黄河流域中游,环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草原退化严重,土壤沙化严重,造林绿化成本逐年增高,苗木年生长量小、成活率低。庆城县、华池县西北部、镇原县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森林和草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量大,水源利用成本高等,直接制约了庆阳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改善庆阳市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2013 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通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宜林荒山林木种苗产业培育,整合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助、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林业重点工程补助资金,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计划每年完成人工造林100 万亩,7 年完成人工造林700万亩;2018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通知,继续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抓手,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统筹推进荒山、通道、城镇、乡村、河岸等绿化,省上下达庆阳市2018-2020年人工造林310 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持续加大。据统计,2014-2019年国家和省上下达庆阳市造林绿化任务不足400万亩,310万亩人工造林资金需市县配套,资金缺口大,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2019年庆阳市造林绿化育苗主要以油松、白皮松、樟子松、华山松、云杉、侧柏、国槐、刺槐、白蜡、旱柳、山桃、山杏、香花槐、楸树、新疆杨为主,针阔叶树种比例为6:5。尽管庆阳市不断倡导和鼓励林农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的树种,不断优化树种结构,但由于地理、降雨、气候、成本等条件约束,多规格、多色调、多品味的高质量苗木和树种培育依然不足,特别是通道、公园、城镇、乡村、河岸绿化的大规格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名贵树种供给不足,需从省外调运。
截至2019 年,庆阳市森林面积1050.69 万亩,按起源分:天然林369.33万亩,人工林681.36万亩;按林龄分:幼林龄 524.99 万亩,中林龄 342.46 万亩,近熟林 135.19 万亩,成熟林39.72 万亩,过熟林8.33 万亩[3]。我市森林主要以人工林为主,80年代人工造林树种主要为油松纯林,树种结构单一,栽植密度大,管理措施滞后,有些地块树木丛生,林地条件差,树木通透性差,森林质量不高、蓄积小,亟待人工措施干预提高森林质量。
庆阳市森林有害生物和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防控压力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2016版《造林技术规程》发布以前,庆阳市造林主要营造松、柏等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占比较小,由于纯林抵御风险能力弱,易受病、虫侵害。二是营造林防火隔离带和生物隔离带设置不明显或未设置,一旦发生火灾和有害生物侵害时,防控难度大。三是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森林防火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防控措施单一,防控设备更新不足,监测手段技术不高,不能满足防控的需要。
一是积极衔接政府投资。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贫困林场扶贫资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要求,紧盯国家林草投资政策导向,提前谋划林草项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二是积极调动社会资金。支持育苗大户、绿化企业、专业合作社、民营企业参与造林绿化事业,加快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和国土绿化激励措施和政策扶持,探索碳汇交易、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蚂蚁森林等新型造林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和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草事业,助推苗林产业、林下经济、林果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增加林农收入。
一是壮大苗木培育主体,探索以各种经营主体参与到苗林培育工作中来,提升育苗能力,确保苗木供需平衡。二是积极宣传引导、开展技术培训,转变林农思想、提高科技含量,实时发布信息、优化育苗布局,发展乡土树种、培育优质壮苗,培育名贵树种、增强市场竞争。政府部门应根据空间布局和各种规划情况,提早引导本地育苗主体及时调整育苗结构和培育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色彩、不同类型的优质、稀缺大苗,提高苗木市场竞争力,做到本地需求跟的上,外销苗木受欢迎。
一是根据庆阳国土空间分布,因地制宜、以水而定、量水而形、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建设乔灌草结合、色彩区分明、隔离带并进的生态林,有效降低灾害防控风险,增强造林绿化审美视觉。二是深入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三是继续加强科技兴林,形成人才、科技、监测、治理、绿化、美化并重的工作机制,研究难点问题、突破关键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有效防控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建设成效,将庆阳市建设成为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
一是合理划分区域布局,科学分类森林资源,有序提升森林质量。近年来庆阳市实施的“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中部、北部地区人工造林绝大部分均未成林,应加强抚育管理和补植补造,提高苗木成活率。东部子午岭林缘区退化严重,应根据森林林龄、林地条件、郁闭情况和生长状况,有序开展天然林修复、低效防护林和退化林改造、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造等,精准提高森林质量,稳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一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长效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联动、各负其责的常态化管理,让林草火灾、有害生物、沙尘暴、野生动物疫源疫情有效阻断和防治,确保森林安全。二是加大应急防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和购置防控设备,全面建设生态灾害防治人工智能体系。充分利用无人机、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和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监控、分析、处理、过滤大量实时数据,在林草监测防控领域,实现智能监测、智能预警和智能防控。三是加强防控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现有人员技术培训力度,加大森林病虫害和鼠兔害防治、森林火灾预防、林业信息化等人才的引进,培训构建复合型防控团队,提高应急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夯实林业生态安全。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庆阳市禁牧条例》和《庆阳市禁牧条例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封山禁牧工作力度。二是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归并、整合、优化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面积,合并重叠面积,制定管护方案,充分调动生态护林员、生态草管员、公益林管护等人员的积极性,明确管护任务和管护范围,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强化辨识能力和管护技能,增强管护人员文化素养和责任意识,确保人员在日常巡护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制,壮大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加大惩治处罚力度,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牧草原、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