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京
官员称谓大有深意。我曾经亲眼目睹有人当面质问某君:“快别丢人了,还当官呢,你知道那“官”字是啥意思?宝盖下面是个什么字?”此君随身没带字典,支吾半天,对方又得理不饶,此君就直接把人给丢在地下了,他恨不得钻进老鼠洞里,成为笑话在当地流传了几十年。这“官”字还就是复杂,“宀”下面的字(㠯)字比较生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官是个会意字,从“宀”(mian),以“冖”(mi)覆众,是庇护众人的意思,因此官即是庇护人民的人,这是给官员职责下的定义。下面的字(㠯)读yi,也有解释为竹子的意思,象征官员要有像竹子一样的品质,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诱,坚持自我,积极向上等,这是对官员的本质要求。
查阅资料得知,官员的来源,除汉代曾以孝顺而有才能的人(通过举孝廉制度)为官员外,隋朝之前的官员大多来自贵族内部,隋朝之后的官员则通过科举制度选拔而来,官员群体成了读书人群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政和从学在官员身上合二为一。比如历史上的李斯、王安石、范仲淹、曾国藩;如今,全国从高校校长或党委书记职位步入政界,“学而优则仕”的官员们有王恩哥(北京大学原校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陈吉宁(清华大学原校长,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等17 位之多。因此,官员便是优秀人才最集中的群体,总体上看他们是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
当然现在官员使用更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制度,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 年6 月28 日)的精辟论述,为选拔好干部指明了方向。
我记事时,民间老百姓把公家人不分级别高低和职务大小,统称为干部。这干部二字据说是个“洋词汇”,原产地法国,经日本来到中国,我不太相信。汉字博大精深,这还要进口?我的浅薄理解是,这个词由干和部两个字组成,“干”,意思是干净、干事;“部”,意思是部门、部属。干在前,部在后。干部一词的意思我想就是干净干事,而且横向要干在其他部门之前,也就是当下的“追赶超越”;纵向也要干在部属部下前边,也就是常说的“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
记得,那时候村里经常来下乡的公家人,大家都说是来了“干部”,很少有人提及是什么官。村上派饭到我们家里,虽然和我们一起吃糠咽菜,走时总要把四两粮票和两毛钱放在红油漆盘子边上,每次母亲再三拒绝,他们非得放下不可。
有时间,朴实的村里人,把干部看成自己的亲戚一样,单独给“一点油水”没有的干部做两大碗泼汤面,干部两碗的肚子一碗的口,都是只吃一碗;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主家说自己和孩子们吃过了,都是假的。我们三个脑袋六只眼透过破烂的窗眼做着鬼脸,大人几次也撵不走馋嘴的孩子。下乡干部吃一碗留一碗,硬说自己吃饱了,用善意的谎言留给孩子们!
后来,社会上对官员称谓一般再也听不见有人会叫干部,叫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叫了一段时间这总那总的,好像在掩盖什么。现在大家不管级别、正副、姓氏,认识不认识,采用模糊叫法,一揽子把官员叫领导,含蓄不张扬,也保证叫不错,叫的顺口,听的受用。因为有许多场面,官员也不愿意把自己身份完全暴露,笼统地叫个领导,当官的既不掉份也不惹眼,甜咸正好。这些叫法似乎也与时俱进,比如说,老板您坐,张总您喝茶,领导我敬您一杯,就比说干部您坐,干部您喝茶,干部我敬您一杯顺口多了。
这些民间对官员的叫法,官方正规的称谓,由于历史、文化、地域、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差异,其称谓也不尽相同,但都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