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世梅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60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检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各大医院检验科的人才培养对象,作为很重要的专业,需要重视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实践的基础就是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采取创新性方式和手段。但目前固有的、传统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成为制约大学生培养的主要因素。所有教学环节综合完成了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出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围绕所有教学环节展开。
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培养方案,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提高实验课时,同时提高实验课内涵,才能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上,课程设置理论课多于实验课,以致实践动手不够,影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方法上,虽然教学中引入多媒体、PPT等现代技术手段,但是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资源氛围,很多高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场所、资源,学生没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2]。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层面必须给予重视。
目前,高校的教师基本是从“学校”进入“学校”,一方面没有检验实践的经验和经历,自身就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又能把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思考的。另外一方面拥有检验实践经验和经历的一线检验人员学历又普遍低,不具备进入高校指导创新实践培养的资格。加之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本身的态度、知识、能力都很重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只以考试通过为最终目标,从来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自身缺乏创新实践意识,加之理论课太多以致学生没有时间完成创新实践项目。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从学生自身抓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加之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3]。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已纳入到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4]。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也日益增高,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大学生职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2]。
学校层面,一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体系,医学检验技术教育,需要建立实验中心,开设开放性实训项目;需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中心,为学生提供平台;需要挖掘校外资源,拓宽创新实践平台。二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依靠专业建设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另一方面搭建大学生课外实践平台,以检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三建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保障机制,必须有机制体制、软硬件、经费支撑等作保障才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2]。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新课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应紧紧围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5]。
创新思维是综合已有知识和现实情境所得到的产物。目前大学生明显的现象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身在心不在”等,缺课率特别高,按时到课都无法做到,更不用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了扭转这种现状,要求教师转变授课的方法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应用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发散思维,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在一起[6]。
时代要求大学生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靠自己,自己不努力一切都不可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做到:一是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有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有助于提升自身创新实践能力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比如每年的校级检验技能大赛,省级检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检验技能大赛。三是把握住实习的机会,实习是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中间阶段,锻炼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检验自身是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创新能力[2]。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对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首先,学校层面,要求高校营造创新实践氛围,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其次,教师层面,要求教师转变授课方法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用创新思维教授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协调合作,才能成功地完成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