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杨
(冀中职业学院,河北 保定 073000)
培养艺术设计人才需要保证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强调构建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以丰富的竞赛活动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探讨竞赛的组织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相关竞赛的蓬勃开展[1]。
学科竞赛对于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意义。竞赛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自主钻研一些理论知识。在专业教学中关注学科竞赛活动,有助于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优化了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价值。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了教育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教学评价的优化进行,推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案的设计水平,鼓励教师更主动地关注实践教学,解决了重技能教学与轻综合训练的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不利影响。
学生积极投入竞赛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反思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开展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调研、实践和互动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具有职业背景的比赛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技能素质,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发展的方向。竞赛还有助于学生投入到实践性的学习空间,在比赛中开拓学习的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信心,推动学生不断提高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拿各届比赛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提高设计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突破学生创新思维成长障碍。比赛贯彻于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可以形成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鼓励学生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围绕着行业热点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
为了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在比赛中能高水平地发挥,还要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但是,当前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未能给予竞赛足够的关注,不注重根据学生参赛需要进行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供给不足。教师没能对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参加竞赛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促进学生在充分的钻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竞赛水平。由于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因此影响了竞赛与艺术设计课程的结合的效果。
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融入竞赛活动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协调,须制定一系列扶持竞赛获奖者的政策。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有较为完备的奖学金制与助学金制,但是缺乏对获奖学生的资助机制,很多学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参与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比赛,优胜者往往没能获得学习资源分配中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竞赛学习氛围。由于鼓励政策有限,竞赛成果往往仅以口头鼓励,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关键。在校企结合的教学背景下,应当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结合,充分整合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教学资源,进一步把专业理论教学、通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在产学研的背景下构建实训与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机制。首先,竞赛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真实培训,它既可以由行业协会组织设计竞赛,也可以从某个主题出发开展展览活动,还可以围绕企业设计项目推出竞技性设计方案。把竞赛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其次,竞赛应当贯彻到教学过程始终,通常在低年级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与生涯规划竞赛项目为主,在中高年级开展个性化、多元化,以及组织开展比拼创新思维的竞赛活动项目,在高年级围绕专业实习、实训、创业指导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性的竞赛活动。这一过程中应当不间断地组织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学生的竞赛活动,竞赛应当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为出发点,同时形成强有力的竞赛管理模式,推动相关教学蓬勃开展。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发挥比赛对教学的补充作用,还要优化比赛活动资源,保证比赛项目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有助于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情景,获得一定工作经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围绕艺术设计核心能力构建育人环境,积极引进企业资源或建立校中厂,开发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打造专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借助企业资源提高课堂比赛的仿真性,围绕企业岗位设置比赛项目。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出发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具有实用性的内容融入到比赛当中,同时在以赛促学背景下增加新理念,渗透新的设计方法,以教科书的骨干章节为基础,在每个具体章节中融入真实案例与比赛课题,这样才能拉近书本与比赛情境的距离,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辅助作用,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深入学习和形成专业技术能力奠定基础。
竞赛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还要在比赛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反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还要优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把讲、做、看、评等环节贯彻到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当中。在每个比赛项目进行之前进行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教学,树立学生的设计概念。在比赛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根据现有条件进行方案设计,当遇到普遍性问题时可以统一讲解,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进行一对一指导或师生互动[2]。在设计完成后还要由学生自主评价,以及开展师生互评,在众多设计方案中悟出设计思路与设计手法。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优化设计方案,最后提交满意的设计作品。教师应当逐步地提高比赛项目的复杂度,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难易适当的比赛项目,通过有趣的项目激发学生的比赛参与热情,达到全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目标。
学校还要出台具体鼓励政策,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开展竞赛活动项目,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艺术设计比赛活动当中。首先,出台对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的奖励机制,形成针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奖励办法,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其次,优化各类比赛的方案,加强比赛的宣传活动,合理确定比赛的时间,合理组织比赛进程,进一步扩大比赛的规模与影响力。再次,还要优化比赛资源配置,丰富比赛活动项目,保证比赛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创新性。尤其发挥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从而在强有力的实践案例中提高比赛活动质量。最后,学校还要建立比赛活动的评价机制,不仅分析比赛项目实施情况,还要总结比赛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比赛秩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总结巩固比赛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高度重视参与校际间和跨省市的比赛活动,力争组织参与具有国内和国际竞赛力的艺术设计比赛。
教师应当肩负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指导学生提高竞赛活动水平、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职责。学校应当提高选拔优秀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水平,能够在学生竞赛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可以把行业最前沿的信息渗透到教学当中。成立专门的竞赛活动指导小组,研究国内国际艺术设计领域比赛活动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点评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而提高指导学生的有效性,保证校内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还要组建专家评委团[3],由行业专家对参赛学生进行点评,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指导学生效果,并且由专家评委对学生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能力,推动学校艺术设计比赛活动质量不断提高,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具体需求。
学校还要理顺竞赛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组织开展艺术设计竞赛辅导活动,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有计划、有指向和有创新地参与艺术设计竞赛。首先,应当制定学校竞赛组织方案,召开既定范围的动员大会,积极解答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其次,围绕竞赛课题组织培训,以竞赛为目标,以往届比赛获奖作品为案例,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参赛思路,指导学生选择参赛的课题与设计方案。第三,还要组织好比赛的申报工作,密切关注比赛的进程,并且收集与比赛相关的信息资料,依托强有力的资源配置辅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不断提高比赛质量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参赛的效果。第四,做好比赛成果的收集工作,及时存储比赛获奖作品资料,组织开展比赛获奖作品的展览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学校文化环境,让其他学生了解比赛的性质和内容,以便在比赛中开展跨专业的合作,达到提高比赛活动的影响力和促进学生参与效果。
竞赛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促进、推动和引导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投入比赛活动,依托学校良好的比赛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比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优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