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立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医疗行业的人员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国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合理科学的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提高医学专业的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能强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学必不可少的,医学知识和其他专业的知识相比乏味枯燥,晦涩难记,所以护理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相对较高。除此之外,护理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结合当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中的“互联网+思维”恰好可以满足护理教学的目标[1]。纵观当今时代,“互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都有运用和探索。护理教学中对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培养,未来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护理理论知识还要形成互联网思维能力和逻辑批判能力。要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基础护理学的课堂中,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2]。
在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和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教师判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仅仅根据学生理论考试的成绩,而理论成绩往往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的片面观念和传统型教学方式导致很多的学生为追求高分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只是短暂的记忆,几乎不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更不用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
护理教学实践主要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而临床的护理带教老师很少经过系统的培训,在护理学生的带教过程中存在教授只进行操作缺乏更加深入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除此之外,很多临床实践过程缺少系统的实践流程。所以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掌握了一些临床操作和流程,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培养,这往往不利于护理学生以后的发展,实践过程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3]。
互联网+思维应用于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先要明确其重要性,明确其重要性后学校、教师、学生方面才能转变传统思想,注重培养“互联网+思维”。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好护理专业的关键,基础护理学中的知识与临床直接相关,学好护理学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但目前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护理服务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达到新型医院护理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合理地将其运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思维”的应用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教学能力也在这一过程得到挑战和提高[4]。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是将来发展必要的思维。
教学资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基础护理教学,必须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护理学知识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传授护理技巧和经验,结合当前的行业大环境,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教学中。护理教师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涉及互联网领域的护理发展,将导致学生的护理知识储备与社会脱节,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5]。学校除了通过招收有“互联网+”经验的教师的同时,教师们也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互联网+思维”,进而促进“互联网+思维”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加大“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力度和资助,让教师和学生有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使用。
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其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在理论和视角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利用了网络时代的资源优势,使得高校教学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最全的学习资料,教师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源,由此学生们可以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在响应了国家教育改革同时又丰富了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仅仅限于教材内容,而教材本身更新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在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现在,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要求。况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护理行业发展也是国际性的,学生有必要通过资源丰富的互联网获取教材之外的内容和时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材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与网络资源相结合,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转变[6]。
具体地说,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包含很多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联系较为紧密,同时对基础护理学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必须要通过丰富的基础护理学知识的延伸从而完善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补充教材中不能及时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发达的互联网中可以不断实现自身的基础护理综合运用水平的提升。
与只注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显然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创新思维探索的新型学习形式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高校应及时更新观念并持续关注网络传播路径、线上视频制作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师生间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知识内化和传播结构上的变化,最终树立起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思维”不能放任学生盲目地学习网络上的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而是应该在教师专业的教导下进行学习。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去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提高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比如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苦与乐,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自己的认知[7]。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生可以基于此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基于“互联网+思维”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护理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医院的实习培训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地和临床相结合,而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也起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合理地融入“互联网+思维”,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临床“互联网+思维”与会工作的融合。经过完善的实习培训学生往往具有了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
通过明确“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应该加大“互联网+思维”的推广力度。一方面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推广“互联网+思维”,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让教师和学生重视“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学方面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学生往往只掌握了一些表浅的内容,这将大大影响学生就业和发展。而“互联网+思维”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的短板,之所以要融入“互联网+思维”,主要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护理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倡导充实教学实践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无疑会影响教学水平。学生在树立“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有所提高,教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也会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