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帅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根据传统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弊端性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在高职院校中,产教融合、建设实训基地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从其内部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础以及各种环境建设等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其中重要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将这种方式有效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今后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在获得充足人才支撑之后,可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该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动高职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1]
在传统教育活动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并未考虑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未来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相应地,该方面工作也并未在社会层面得到重视。从其最初发展历程角度进行分析,实训基地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因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并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在当前阶段中,这种发展模式仍然处在初期研究阶段。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已经有很多教师认识到该教育模式的作用。若想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提升全民综合性素质,还需要看到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环节的积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工作人员在认识到其优势之后,也加入了该部分内容的研究。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教育活动中,实训环节始终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和关键组成部分。比如:国家所发布的相关文件中,便明确强调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对此,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生技能提升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需要利用“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积极作用,根据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相关内容,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针对其中的培训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从而更好地彰显出“教学一体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需要进行有效融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当完成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还需要深入走进到学生之间,切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升实训基地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自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其综合能力。
国外一些学校在长期探索中已经在实训基地建设活动中取得了相应成效,并且其可借鉴性特征较为明显。在今后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中,各个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合理化应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性能力。[2]
就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仍然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保持着较为冷漠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这并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充分彰显出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派出学生和教师为企业去服务,针对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该方面特点来看,这也是学生和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企业所规定的相关标准,安排专业性学生为他们提供支持,从其影响来看,该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所出现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企业和高校形成联盟,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效益,推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3]
在本篇文章中,提出针对现阶段实训基地具体建设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其主要包括了的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对其现有流程进行模拟。第二,需要将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高校所可以承担的任务进行结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第三,推动学校和企业展开深度交流和合作,充分彰显现代学徒制度的积极作用,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并且各个教师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带领学生获得共同成长。第四,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生产需求,对其现有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更好地彰显企业发展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将“产教融合”作为其发展主线,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完成各项生产活动和作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规划和整个行业需求进行相应变动和调整,进一步彰显出时代发展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教育发展理念,将“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效融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
在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下,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和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需要将“以服务为宗旨”作为其发展的基本理念,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人员共同牵头,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发挥作用的目标。针对在传统工作中所出现的流于形式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将“走出去”“引进来”融入具体工作中,针对性的解决在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企业而言,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其对自身未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有效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特征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了充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其综合性能力。
当开展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活动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学校角度进行分析,其作为投资的主体,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撑。结合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为学校配置相应的实训设备,让学生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同时,如果可以在学校内部建设实训基地,还可以更好地彰显实训内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特征。对于学生未来的综合能力提升也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还需要看到基地建设目标和企业所追求的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更好的彰显人才优势。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若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提升综合性能力,便需要相关注册实体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但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受到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的限制,该目标并无法得到实现。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之后,提出了建立“模拟银行”的方式。因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取得的效果较为良好,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实训室,尽可能涵盖银行的各个部门,让学生可以真正感知到整体的业务。教师根据每学期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完成角色模拟工作,熟练掌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操作要点。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在实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4]
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的建设,应以企业为主导。实训基地建设若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当然掌握主要的控制权,因此,资金、场地、技术支撑等要素就需要由企业提供。从学校角度进行分析,其在此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性支持。推动企业和学校的深度交流和合作,避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纸上谈兵”问题。由学校提供场地,银行协助在学校内部建立储蓄所或分支银行,成为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手段和方法。[5]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未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国家部门所出台的相关要求,提升其服务意识,根据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各种政策性支持,将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民综合性素质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