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兴琼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漫水湾镇沙坝中心校,四川 冕宁 615621)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身影,教师需要探索如何让学生,特别是好奇心极强的低年级孩子主动去学习数学,这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实现教师价值的表现。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内心想去学习,想要寻找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明确,形成知识网,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示出不俗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课堂效率不高可以归结为如下原因:首先,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而自律性不强,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老师教授知识的课堂之上,这是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学生专注于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由短变长,一步一步提高学生专注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课堂之外存在较多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乐高玩具等,可能人在课堂上而心却惦记着手机中的游戏,还没拼完的乐高等,外界的诱惑在成年人身上都不是很好克服,更别提本身自制力就差的孩子了。最后,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师只能将教学速度和内容把握在平均水平,这样就会忽视某些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后了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探索出使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推动教育顺利发展。
从学生特点入手,我们可以看出其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比较低。为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气氛来使学生适应课堂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并不枯燥无味。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分别扮演商店老板和顾客。通过询问购买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计算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老板,我想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呢?”“铅笔2 元一支,橡皮1 元一块,一共3 元钱。”通过这样简单的台词设计,让学生们在充满乐趣的气氛中掌握了数学计算技能,事半功倍。
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玩游戏,如果教师能考虑利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知识,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注意力集中时间,并真真正正地吸收进知识,而不是天马行空,身体在课堂,心在外游荡。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展现教学成果。
比如,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低龄小学生的爱好,将其喜欢的游戏融入课堂,如果学生喜欢故事和儿歌,教师可以来主导儿歌接力大赛的游戏。将数字教学编成儿歌,数字七像镰刀,数字八像眼镜,以此来接力,发挥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会更容易熟悉并记牢。兴趣可以推动孩子们不断探索,不断获取新知识,以自己掌握的新方法认识世界,每天都有新收获。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非常擅长联想与想象,对日常生
活中出现的事物比较熟悉,也感兴趣。结合数学的固有特点,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逻辑和数字,具体为日常所见的物品,以此来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主动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参与课堂互动。
比如,为了使学生认识数字3,可以让学生指出现在眼前有什么是3 个的呢?有3 把椅子,3 个人,3 块糖等,增加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逐步达到不用想就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绝对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积极思考,才能更加快速地提供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的向前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资源,实现与学生的信息互通。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搜集有趣的动画教学的案例,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拍摄小视频,以丰富的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演讲,展现想要说明的数学原理,展现给其他小朋友。一方面,在拍摄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展示能力,另一方面又掌握了知识,还帮助了其他小朋友,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低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换时期,可能会不适应课堂教学,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展现出差异,为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其动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答疑解惑,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