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忠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教研室,河北 承德 067600)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我们教改之路越走越宽,课堂模式日臻完善。从过去的“先学后教,当堂检测”、“三种课型、七个环节、两种课堂、三个层级”发展到“三种课型、六个环节、两种课堂、三个层级”的模式。教学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一)新常态的表现:教师观念转变上了一个大台阶。“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和“效益在每一课时,希望在每一个学生,成功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理念已经形成。自觉实践“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天纵英才”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注重学生展示,尤其是弱者的展示,发挥团队的力量,基本上做到了从个人杰出到团体优异。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组内每个学生在相互帮扶的学习中尝到了乐趣,感受到了温馨。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正在向学习的最高境界—自学自悟,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迈进。践行学科教改实施方案,围绕学科金标组织教学。重视师生质疑,生成了新的学习成果,开发了学生思维,由灌输转变为点燃。学生反思到位,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学习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达标检测体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设计习题,学习效果良好。评价激励随时跟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新常态下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坚持不经常,导学案编写质量不高。导学案应该是集体备课、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但有的导学案,条理不清,不能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没有做到精心设计;不是问题引领而是习题堆砌,一道题在一个学案上出现三四次;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直接书写在导学案上,使探究流于形式,有的学科学案不是集体编写,各行其是。学案质量不高,影响课堂教学。导学案完成时学生个人没有做好,有部分内容还是白板。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做透,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完成小组内部应该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科主持人的范围小、能力不到位。学科主持人展讲人数少,小组学生展示时主体不广泛,忽视弱者的存在,无论主持人还是小组学生展示只局限于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有的教师课堂上没有展示学习目标,即使展示了,也没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教师在教学之中,不能创设问题情境,就知识讲知识,不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有些教师课堂容量较小、效率低。主要原因是备课不充分,设计不合理,时间分配不合理,不能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好多时候一个人做,其他人在看着这个学生做---时间白白浪费。评价形式单一,即时评价没有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到区别对待,赋予不同的分值。课堂小结性评价缺失,下课前教师没有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点评。有的即使采取了多中评价手段,但有失激励性。
(三)新常态下改进的措施:各科的导学案要围绕其金标来设计,文科要有阅读,各科要有活动,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做到低入、多想、深思、高出。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众智所为,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培养学科团队,担当课堂的主持人。主持人的培训要到位,怎样组织学生学习、评价,什么样的问题让那些学生展示,要心中有数。避免明星式展示。要多培养学科主持人,分层推进,不能只局限在一两个人上,每组至少先培养一个,然后向B、C、D 层生延伸。小组展示要弱者先讲,中者补充完善,强者概括总结,坚决禁止“明星式”展示。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课前明标和课尾扣标要紧密结合,也就是达标测评结束后回过头来看一看学习目标是否完成。这样会使学生重视目标,学习过程心中装着目标,学完之后是否达成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实现目标引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要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及能力的形成整合教学,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争取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最大的课堂效率。要有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可持续发展。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发挥激励的效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善做善成、力戒虎头蛇尾。
为保证教学改革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作为,制度建设必须修改完善、废改立新。不但要有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制度,还要有师生奖惩制度的跟进。那种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草,只求师生做什么,不求师生得什么的管理已经过时。好的制度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透明,做到种类齐全、条款清晰、内容科学、操作便捷、责任到人、与时俱进,还要增强执行力,做到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寻私情、弄需作假,更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总之,教学改革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爬一道道坡,过一道道坎。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劲头干下去,一定会创造出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