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高效起来

2021-11-27 01:06孙雅琳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孙雅琳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第一小学,河北 承德 067102)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师责无旁贷地成了改革的执行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在抛弃了旧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学习新的适合新课标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儿收获:

一、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数学的趣味性能使数学课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应成为我们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就拿行程问题来分析,其实行程问题所涉及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完全能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和形成,关键在于我们的适当引导和开发。如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提要,测量一下自己从家到学校要多长时间?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再用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他们从家到学校的速度是多少?然后让同学们就学生的个人情况在小组内,再到班级内进行交流。由于课前通过以上的调查和预习,学生对路程问题当中的三个量已经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学生课前所领悟实际上就成了较好的解决问题的习题。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不会形成模式化的“路程=速度×时间”,而是换一个思路,换一种形式下形成的数学题目的方式。因此在解决下面的问题时就会更加容易。

例如:文静从家到少年宫要走12 分钟,距离780 米,照这样的速度,文静家到宏宜家1170 米,她去宏宜家至少要走多少分?

又如:从甲地到乙地2500 千米,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0 千米,行20 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到达乙地?

这样,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于生活,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更有意义。

二、强化以学为主,淡化教师满堂灌才能使数学课堂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高效”,往往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不会动脑想问题,只知道等着。有些知识只知然,而不知所以然。因此我市推行的课堂研究活动强调以学为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改成教师适当地指导和总结,努力达到课堂高效的良好效果。

在小学四年级(下)的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先联系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部分的知识,在导学案上抛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数学算式,通过学生独立计算来发现好的运算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内研究例题,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方式后发现简便计算的法则,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再将得出的结论在全体同学中进行展示,得到全体同学的检验。这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引导式的作用。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自学、组内学、展示互动等环节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研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出示计88+104+96=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计算得很快,对于规律也能掌握得很扎实。可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以“做”为途径,深入理解与掌握能使数学课堂高效起来

小学数学的教学,强调体验性学习。常言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只有亲自动手做了才会记得更牢,更扎实。这一点对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适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寻找和验证数学知识和规律,同时在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和互助式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在该部分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中,我主要是在小学四年数学的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活动中实践了。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亲手实践为途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和总结为点缀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教学的。从这个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积极性很强,收获也很大,特别是成绩较差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有所提高。

四、注重教学反思,探索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世上人无完人,我们教师也一样。所以我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学生学习状况、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反思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等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