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利
(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 泉州 362200)
21 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求有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担,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任何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选择爱好、积累知识、发展能力、确定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现阶段的中学生物课堂中,教师为了更好教授学生知识不仅需要掌握好教授学生知识的方式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逐渐对生物知识感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好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发展。教师只有在构建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抓好课外活动等方面始终贯彻敢于创新的思想,才能创设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及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那么,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种途径。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妙趣横生,以趣激情由情达理的学习氛围,“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求知,成长服务的,教师的本分是“主导”,所谓导师,善导之师也。这就要求他要导出“趣”,导出“情”,导出“能力”。学习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将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以实现新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的目标。例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实验后,教师适时设疑,让学生把问题带回家,认真准备,充分酝酿,然后回到课堂,畅所欲言,教师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迸出朵朵璀璨的火花。
现代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由“教会”转为“会教”,学生要由“学会”转为“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查阅资料、同学之间讨论等方式解决,改变过去那种遇到问题都等老师替学生解决的被动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方式。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生活垃圾入如何处理、克隆及珍惜动植物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辩论会,师生随意交流辩论,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常使学生超越教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有时还显得幼稚,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创新思想的“火花”,教师应积极鼓励,支持和肯定,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课堂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在是一举多得。
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新精神,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诸如学习的信心,决心,恒心。乐观以及抗挫折能力等有关个人素质的情商因素,“情商”是与“智商”相对的心理学概念,所谓情商是指人得人格素质,是个体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各个层面,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超越,自我调控等能力组成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指出:“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最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情商影响。”情商决定着每个人的性格基调,影响着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就,一位好的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屡败屡战,愈战愈勇,始终拥抱着对自己未来的憧憬,美国乔瑟夫。摩菲博士说:“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则隐藏在水下”实践证明,奇迹源于潜意识的创造能力,而人人都有这种潜在的能力,所以从理论上说,人人都能创造奇迹。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不自卑,不自贬,实现人格自尊,进而发挥生命潜能,解放思想,开启心灵,做到“一不唯书,二不唯上”所谓不“唯书”是指不迷信教材,善于从教材,或从人们“确信无疑”的结论和答案中发现疑问和破绽;所谓“不唯上”,是指不盲从教师,甚至权威,追求真理,独树一帜,例如,对学生在思索中生代的恐龙为何会灭绝,外星人是否存在,验证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等问题时大有裨益,虽是不求甚解,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无疑是创新的萌芽,创造的铺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异轨殊途,由此可窥见一斑。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优化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了教学手段,为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景,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的前提下,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证,同时,它也有利于生物教师以多种形式(实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技术等)主导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出现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图文声像,异彩纷呈,不仅加大了教学信息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学信息的质,现代技术打破了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等方面都受到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范围内自由驰骋,它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的品味,诸如发散思维,标新立异等。
生物教师可以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展示下,辅以一些生物科学家的发现,或创新事例的介绍,强化创新意识的训练,例如,介绍达尔文,摩尔根和李时珍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任何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来之不易的。总而言之,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学生的思维要训练,要激活,要深化。当然,这些激活和深化,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另外,创新能力同辨证分析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仅就思维而言,除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以外,还应有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等,其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辨证思维强调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分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例如,在讲授“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教师既要指出它能够造福人类的一面,又要指出它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另一面。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不存在黄种人基因组,白种人基因组之分,一个基因被鉴定,分离,进而被申请专利,等于全人类的这一基因被专利,截至目前为止,美国的相关专利申请就已经达到近万个,欧洲公司也有几千个。这些“人体密码”一旦被商人控制,就会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因为人们不可能不生病,一个人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记录在一张光盘上,将来人们去医院看病时带的不再是病例卡,而是一张光盘。诊断时,医生先打开光盘,对一些“候选基因”进行检查,即可对症下药。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人类所有疾病几乎都与基因有关。由于基因检测能轻而易举地推断一个胎儿是否含有缺陷基因,甚至能推断其出生后的智力和容貌是否超群等,这种高技术的优生学对当今的婚姻,生育,家庭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是个巨大的冲击,另外,假如未来的雇主,保险公司可像现在验看身份证那样随便去检查个人的基因资料,那些被认为有缺陷的人无疑将受到歧视。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也应当重视辨证的分析,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等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因素。
当然,抓好生物课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发展创新能力得重要途径。教师是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在活动内容选择、方案设计、思维引导、实践操作等方面始终贯彻敢于创新的思想,才能创设学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的研究课题、广阔的探索空间、多样的研究方法、自由的活动方式、为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