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国产剧情纪录片创作研究
——以《敦煌:生而传奇》为例

2021-11-27 00:16:32邱锦仪
视听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奇敦煌纪录片

邱锦仪

2021年3月25日,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在腾讯视频播出。作为一部剧情式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选取了敦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位人物,以纪传体的体裁从人的视角将这个丝路明珠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豆瓣评分8.2分,腾讯视频播放量达4694.6万次,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热议。

一、全球潮流:国产剧情纪录片的发展溯源

剧情纪录片,又称纪录剧情片。关于这类纪录片的定义学界曾争论不休,后来逐渐达成共识,以简尼特·斯泰森的表述为代表——“纪录剧情片,就如同它的名字所表示的那样,是一种将‘纪录片’与‘情节剧’混合在一起的再现模式。”[1]与“搬演”有所区别的是,剧情纪录片中的历史再现不再仅仅是一种方式,而是成为影片的结构本身。

剧情纪录片的影像实践肇始于BBC的战争纪录片。20世纪初的BBC战争纪录片普遍采用剧情重构,呈现出较为整齐的美学形态。“二战”给了剧情纪录片繁荣起来的契机,使得它成为官方纪录电影采用的形式。[2]此后BBC推出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金字塔》《失落的文明》《失落的古城市》等历史文化纪录片,《敦刻尔克大撤退》《诺曼底登陆》等战争纪录片都可以视作剧情纪录片的代表。BBC之后,美国历史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等多个国际电视台均有所涉及。

剧情纪录片的诞生离不开后现代的文化语境。无深度、无中心、消解一切的后现代主义对真实与虚构的区别提出了质疑,追求享乐和消遣的消费主义孕育出了人们对于戏剧性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让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进入国内,也为国产纪录片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初,国内大量引进BBC纪录片,在国际纪录片剧情化风潮的影响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呼唤下,众多国产纪录片如《复活的军团》(2004)、《圆明园》(2011)、《外滩》(2011)都开始注重对戏剧冲突的强化。[3]2010年初,国内首部剧情纪录片《迷途》在央视播出,采取了国际流行的剧情式纪录片手法,以“演”的方式还原了国民党高级特务郑蕴侠的一生。

总之,国产剧情纪录片的发展受到国际纪录片创作潮流的外部影响和国内新型文化语境的内部驱动。

二、国产剧情纪录片的创作指向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由腾讯视频、五洲传播中心以及IFAMEDIA联合制作,艾美奖跨国团队精诚制作,中外学者共同解读,并推出了中英两个版本,从策划之初就是一部瞄准国际市场的商业纪录片作品。

(一)挖掘历史文化,探讨国际命题

敦煌,一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作为中国古代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敦煌不仅沟通中西贸易,更汇聚了世界文明的精粹。敦煌的石窟、壁画、雕塑等文物处处展示着西方宗教思想艺术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光绪二十六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莫高窟藏经洞。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藏经洞受到了英、法、俄、日等多个国家的劫掠,敦煌文物流落至世界各地,这一“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在另一方面意味着敦煌研究国际化的发端。

正如季羡林先生在1988年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4]的重要论断,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全球显学。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均已建有较稳定的关于敦煌学的研究机构,包括开设相关讲座与系、科,培养新老交替、代代相承的研究人才。[5]近年来,随着国家文物保护措施的强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文博产业的改革创新,以我国为研究中心、汇聚全球智慧的敦煌学愈加勃发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敦煌的影像生产已不仅具有本土意义,更是一种国际语境下的历史文化探讨。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邀请了历史作家马伯庸、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前大英图书馆中国馆负责人吴芳思(FrancesWood)、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安孝夫等中外学者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同主题辨析,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敦煌的话语空间。

(二)适应移动传播,突出戏剧叙事

研究调查公司WeAreSocial和加拿大社交媒体管理平台Hootsuite于2021年1月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额达46.6亿(社交媒体用户达42亿),其中92.6%的人通过移动设备连接网络,而每位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网络6小时54分钟。[6]全球移动互联化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决定了故事性的叙事更容易引起关注。于2018年项目动议的《敦煌:生而传奇》是一部瞄准网生代的纪录片。该片第一集《烽烟骤起》讲的是班超的故事,冯小刚在开头解说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鲜有以一人之力而定夺乾坤者。”而后话锋一转,“公元90年,西域出班超”“浴血重写大汉史册”,拉满了悬念感。班超出使鄯善国成为本集的高光片段。鄯善国在东汉与匈奴的夹缝中生存,国王设宴款待班超,匈奴则在帐外埋伏。帐内歌舞升平与帐外刀光剑影交叉剪辑在一起,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段充满了张力,将观者代入剧情、跟随剧中人物一起紧张起来。最终,班超的勇士们歼灭匈奴杀手,鄯善国国王当下立誓效忠大汉,此情节在班超背手而立的一个拉镜中落下帷幕。

本集让不少网友大呼过瘾,以“爽文”“大男主既视感”评价此集及其纪传体主角班超。其余的《祸起萧墙》《长夜孤星》《永生花》《经阁珍宝》一以贯之,用颇具颗粒感的手段讲述传奇人物的故事,“把历史落到人的头上”,让历史同片中人物一样有血有肉。

(三)跨越文化背景,减少文化折扣

跨文化交际受到语境的影响。霍尔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高语境文化的信息依赖于语境和交际者本身,很少存在于清晰的语码中,低语境文化反之。许多亚洲文化如中国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则是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产品在高低语境传播时遭遇文化折扣的窘境愈发凸显。

纪录片被看作是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最小的媒介形态。但是历史文化类题材因为涉及不同收视群体的文化环境、历史传统、核心价值认同等方面,[7]不被以跨文化传播为目的的纪录片青睐。而剧情化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1990年美国Discovery频道播出的《秦始皇》是由加拿大和中国合拍的一部剧情纪录片,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第一位皇帝,纪录片对秦始皇杀吕不韦、荆轲刺秦王等历史事实,秦始皇设郡县制、统一货币等政治方略都采取了戏剧化的演绎,秦始皇的权谋和功绩给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厚重的题材,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基于历史真实的剧情化处理,在未来的跨文化传播中,将有可能跨越文化背景的差异,减少文化折扣,甚至获得文化增值的可能。

三、国产剧情纪录片的创作特色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以真实为根基,强调纪录片历史呈现的戏剧冲突,为顺应新型文化语境下的纪录片传播进行了大胆的形式创新。

(一)根基:真实第一

真实是纪录片的根基。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追溯了影像的起源,人类存在着一种“与时间相抗衡”的“木乃伊情结”,造型艺术、绘画、照相、摄影无不源于这种心理。而比之绘画,摄影的独特性在于客观性,它的美学潜在特性在于揭示真实。[8]

然而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真实”与“虚构”的争议。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也曾因为片中涉及“扮演”而受到质疑。随着纪录片的影像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演员表演、数字技术、动画等虚拟性质的艺术手段渐渐被接纳,纪录片得以突破历史设置的时空限制,从而大大拓展了自身的边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纪录片就是运用艺术形式,或者说通过艺术真实,来表达对于哲学真实的认知和把握。[9]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分为5集,每集讲述一位命运与敦煌紧密勾连的传奇人物。作为一部剧情纪录片,起承转合的剧情成为该片的结构本身。在演员演绎的同时,也有来自各国的权威学者、历史作家进行情节解读,做到有史可证、有史可依。除了邀请历史学者常彧作为学术顾问之外,该片还得到了来自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大英图书馆、大阪大学等国外学术机构共32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另外,本片的服化道团队具有丰富的影视经验,保证影片细节与时代风貌相吻合。全球性视野、多向度解读,以剧情演绎为主,兼具纪实拍摄、专家访谈,《敦煌:生而传奇》建构了强大的符号系统,以影像的艺术真实不断叩问、追寻哲学意义上的真实。

(二)内核:戏剧冲突

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将重点落到“传奇”二字。大漠黄沙、戈壁驼铃、地域特性已给敦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政权交替、朝代更迭、中西交流,历史流变让敦煌成为说不尽道不完的传奇符号。用富含戏剧冲突的剧情纪录片来诠释“传奇”,纪录片的可看性大大增强。

《敦煌:生而传奇》第二集《祸起萧墙》的开头即以悬念引入,老者若有所思地抚琴、女子对着佛像祈祷,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其剪接在一起,营造出紧张气氛。原来女子是奔赴敦煌的粟特人商队领队莎恩,老者是敦煌有名无实的新任太守仓慈。一场对商队的抢劫,引出了敦煌城内的种种矛盾——太守与当地豪强的矛盾、当地豪强与外来商队的矛盾。原来这是仓慈与莎恩的计谋,以商队重宝为诱饵,暗中追踪,并训练囚犯以增加兵力,最终抓出幕后黑手竟是当地都尉。最后,仓慈夺权成功、平定了乱局,敦煌由萎缩期的混乱中走出,重新焕发丝路明珠的华彩。在这里,剧情的起承转合巧妙地组织起来,以戏剧冲突激发高潮,以冲突的成功解决刻画出敦煌史上最有名望的太守形象,从而以人的视角牵出敦煌的一段传奇历史。

(三)新变:微观视角+微观体量+电影质感包装

和央视同题材纪录片《敦煌》(2010)、《敦煌画派》(2016)相比,《敦煌:生而传奇》显得更加微观,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微观视角。纪录片《敦煌》好似一本敦煌的百科全书,从西方对敦煌的劫掠讲起,十集里涵盖敦煌的千年历史、藏经洞的形成、敦煌壁画与彩塑艺术、敦煌的研究与保护等内容,对敦煌的观察体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而《敦煌:生而传奇》以纪传体为体裁,以人物为切入点来铺开敦煌的传奇史诗。在个人化的微观叙事下,观众可跟随故事线将自身代入人物命运,增加了亲历感,与人物产生深层的情感共鸣,触发对历史的感怀。

二是微观体量。纪传体的纪录片向来不少,但多为集数多、片长长的大体量,如《百年恩来》(12集)、《梁思成与林徽因》(8集)。《敦煌:生而传奇》共5集,每集选择一位人物,时长在25分钟左右,短时间内起承转合完整铺陈开来,观众的注意力短时高度集中,戏剧性也因时间的压缩得到了增强。

三是电影质感的包装。基于市场的驱动,商业常常对于媒介技术有着敏感的嗅觉和高效的运用能力。例如,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媒体生产与分发、品牌营销推广领域中。从包装制作的角度上来讲,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堪比电影大片。该片由曾为电影《八佰》调色的专业团队采用杜比视界格式进行调色,主题曲由爱尔兰作曲家写作、国际爱乐乐团演奏,在金牌拍摄团队的基础上,色调、音乐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保证了纪录片的质感。

四、结语

近年来,以《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代表的历史文物纪录片,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打开了传统文化走近观众的正确方式。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聚焦于敦煌文明,但它未曾多言壁画、彩塑、他国劫掠等传统议题,而是关注宏大历史下的微观个体,以人的视角牵出一座城的传奇历史,而这些正是借助了纪传体剧情纪录片的外在表征。该片的问世一方面是把握国际趋势、顺应时代需求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国在新时代下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

再回溯《敦煌:生而传奇》的诞生,可以发现与历来的中外合拍纪录片相比,无论是前期的调研、策划、剧本撰写,还是后期的剪辑、解说、音乐音效、调色、旁白配音等流程,中方在这次合拍中始终占据着主导权。可见,从20世纪初大量引进国外纪录片到如今国产纪录片的“逆向流动”趋势,我国纪录片产业获得了充分的激活和发展,纪录片行业整体实力发生了历史性飞跃。

中外合拍纪录片天然地带有进入双方市场的预期,兼备全球化议题和国际化制作优势的《敦煌:生而传奇》也在与Netflix(奈飞)等国外平台积极沟通。纪录片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不得不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例如,有学者就指出,纪录片流向国际的过程中,容易在全球市场上被改头换面,被国外机构进行话语重塑和“二次编码”。[10]如《故宫》化身为《解密紫禁城》,《春晚》变脸为《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诸如“解密”“透视”的字眼,反映了中国的被奇观化,我国处于被窥视、被建构的地位,本质上是被简化为一种符号的传播。奇观化固然容易提高市场回报率,但中国故事长期处于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话语建构,无疑将会陷入文化帝国主义的陷阱中。可以说,诞生于纪录片“造船出海”时代的《敦煌:生而传奇》融中国文化价值观于国际化表达中,用中外皆宜的方式实现了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掌握了国际传播的内容基础。在国际渠道的搭建时,还应把握好纪录片摄制主体的地位,避免一切内容、价值歪曲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减少文化折扣。

注释:

[1]简尼特·斯泰格.Docudrama[A].赵曦.影视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融合[J].现代传播,2009(2).

[2]喻溟.从BBC《敦刻尔克大撤退》看战争纪录片的剧情重构——兼论纪实与虚构的边界[J].艺术评论,2017(11):89-97.

[3]用新的方式写作历史——BBC剧情纪录片《惊世一刻》制片人理查德·布拉德利访谈[J].中国电视(纪录),2012(11):86-93.

[4]荣新江.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J].历史研究,2005(4):165-175.

[5]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6-31.

[6]WeAreSocial,Hootsuite.2021年全球网络概览[EB/OL].(2021-02-08).https://mp.weixin.qq.com/s/lsl4_5JIDiSi3xnyDWlkKw.

[7]张浩.中外合拍历史纪录片《南京之殇》的原则和视角[J].视听界,2018(4):96-98.

[8][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2.

[9]赵曦.真实的生命力——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33.

[10]韩飞,何苏六.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路径与当下迷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2):116-120.

猜你喜欢
传奇敦煌纪录片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安-225,昨日的传奇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亮丽的敦煌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绝世敦煌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坚持,造就传奇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