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丰,张玲,熊子慧
(灯塔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灯塔 111300)
重症脑血管病是指患者出现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或关键部位异常,如脑干梗死,将出现不良的严重残疾,甚至出现瘫痪症状[1]。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颅内高压现象,从而影响下丘脑功能,使交感神经出现异常兴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引起肺静脉高压,使血管内的液体进入肺间质、肺泡内,从而引发神经源性肺水肿[2]。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在未合并原发性心、肺、肾疾病下,引发中枢神经损伤的急性肺水肿,以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也是重症脑血管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后,病情严重、起病急、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临床统计,重症脑血管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达70%,死亡率达60%~100%,由此说明,以上两种疾病合并后,死亡率较高,需要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升患者生命安全[3]。目前,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究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卡络磺钠氯化钠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9 例;年龄34~80 岁,平均(57.64±3.16)岁;GCS 评分3~9分,平均(6.45±3.17)分;其中脑梗死4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出血14 例。实验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33~81 岁,平均(58.25±3.25)岁;GCS 评分3~10 分,平均(6.59±3.27)分;其中脑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出血1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出现重症脑血管病者;②未出现过原发性心肺疾病者;③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且频率超过35次/min,并出现口鼻涌出粉红色泡沫痰、口唇紫绀、两肺出现大量湿啰音等症状者[4];④胸片结果提示出现间质性改变者;⑤肺内出现斑片状阴影指征者;⑥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处于休克状态者;④过敏体质者;⑤有血液疾病者;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1.2 方法 患者均行标准化治疗,即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呋塞米,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荷,抗生素静脉注射,实施抗感染预防,同时纠正患者酸碱、水电解紊乱现象,实施镇静、镇痛,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积极开展降颅压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72)治疗,静脉滴注100 mL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每8小时用药1次,连续用药3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反应指标。①护理人员对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进行统计。②应用SeIdinger法,于锁骨下的中心静脉导管、股动脉导管置入,将温度探头连接好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好压力传感器、肺热稀释测定技术仪器械,调节换能器的压力,即将其调为0,参考点处于腋中线下的第四胁间,与心房水平,将8 ℃以下的15 mL 冰氯化钠注射液(0.9%)注射于中心静脉导管中,在热稀释法下,对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指数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5]。分别于第4、8天记录以上指标水平。③炎性反应指标为C 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撤机、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实验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撤机时间10.01±3.57 12.95±2.81 3.235 6 0.002 2抗生素使用时间14.95±5.45 22.50±10.20 3.264 2 0.002 0住院时间12.35±5.01 18.05±8.17 2.973 8 0.004 6
2.2 两组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血管外肺水指标、肺血管通透指比较 治疗后第4、8 天时,实验组血管外肺水指标、肺血管通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外肺水指标、肺血管通透指比较(±s)
表3 两组血管外肺水指标、肺血管通透指比较(±s)
组别实验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血管外肺水指标(mL/kg)治疗后第4天9.13±0.82 10.92±1.11 6.485 3 0.000 0肺血管通透指数治疗后第8天5.94±0.93 7.97±0.96 6.920 5 0.000 0治疗后第4天1.75±0.15 1.88±0.16 2.963 7 0.004 7治疗后第8天1.88±0.20 2.00±0.08 2.785 4 0.007 6
2.4 两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后第4天,实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20±5.00 65.08±9.62 86.01±4.35 79.58±4.89 6.732 1 0.000 0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值治疗后P值治疗后C反应蛋白(mg/L)144.32±30.80 57.75±14.40 143.79±31.86 101.05±39.31 5.171 4 0.000 0白细胞(×109/L)12.99±1.77 7.79±1.06 12.95±2.04 9.38±1.20 4.965 3 0.000 0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升高,多脏器损伤也越来越多,神经源性肺水肿属于重症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6]。当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后,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加速病情进展,提高病死率。因此,需要对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进行尽早诊治,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治,减轻肺水肿现象,改善氧合指数,从而提升预后。
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学者认为,其与循环动力学异常与肺血管通透性提高、炎性反应有关[7]。故临床治疗中,需以此为原则,开展针对性治疗,提升治疗与预后效果。本研究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卡络磺钠氯化钠可以稳定毛细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稳定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的回缩功能,稳定其与周围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且此药物可以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逆转内皮屏障失调性,不影响钙离子载体,同时可以增强内皮通透性[8]。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能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介质的分泌与释放,减轻组织肿胀程度。由此可知,将卡络磺钠氯化钠用于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病死率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