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实践教学是学校培养广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创新实践意识和整体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工作则必然是学校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工作过程中的必然一个环节,近年来,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正接受各类评估工作,其中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估指标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对于这类高校来说,在专科向本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足环节,整体质量不满足要求。本文将系统地结合我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实践教学工作发展现状深入地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以达到实现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针对实习、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等宏观方面,而在实践类型、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比较欠缺。此外,许多已有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执行效果差,已有制度不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主要原因有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制度可行性差等。
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校级的教学监督和二级的监督队伍,也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表,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督导人员数量及监控积极性的不足,质量监控部分只停留在收集、分析和反馈教学情况的层面,而整改和验收环节没有严格执行,整个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
另外,对校外的实习诸如认识性实习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能力存在不足,实习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到实践基地参与实习指导和检查的次数和时间过少,达不到基本的指导和质量监控要求,主要原因有实习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做相关规定。
一方面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及实验室软硬件资源不足,达不到本科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在专科向本科的转换过程中,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而且部分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专科专业实训的思维进行教学,没有转换到本科实验思维。此外,针对行业、企业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到校内进行指导实践的情况也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安排不规范,各专业实践类型、课程名称、学时等没有完全统一。另一方面是对于实践课程的大纲、日志、教案、指导书、手册、报告等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实践教学材料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较低,实践教学质量难以评价。
实践课程依靠人工排课。一是增加了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二是存在实验室或机房使用出现时间冲突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三是任课教师调课频繁,增加排课教师工作量,影响教学秩序;四是实践课表与理论课表分离,增加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校外的实习诸如认知性实习等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无法跟踪学生实习动态和教师指导情况,难以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及实习安全。
一是各专业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不明确。二是在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没有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专家针对教学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过论证,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科的交叉,缺少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三是在实践性的教学中,没有将内容分解为实践项目,缺乏综合型设计型的实践教学项目,没有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导致实践教学内涵不足,教学成果少。
所建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其功能单一,多数被广泛运用于认知性实习、毕业类的实习或者是专业性的实习等各个方面,学校与本行业、政府、相关企业在共建课程的资源、专业举办、培养人才、推动学生就业方面的合作较少。基本没有进行深入的合作,导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脱节,学生在适应未来工作的岗位需求方面的能力不足。
各个本科专业要求应以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于基础层次的实践、专业技术层次的实践和综合性层次的实践三个方面,按照本科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流程与商务实践相结合、专业技术和综合性创新教育相结合等要求,充分考虑与校内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够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需完善实习、实验(课程)、社会科学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于在运行过程中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制度应及时修订,同时在实践类型、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践课堂质量的监控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全员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应从监测内容、监测队伍、监测方式、监测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完善课堂的实践与管理。其中,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大纲、指导单元、计划表、教案、日志等,监测队伍主要由实践中心相关人员、院级督导和二级督导等组成,教学监控方式有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听课、抽查等,监测机制由收集、分析、反馈、整改、验收五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一是根据本校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布局,加强校内各个实验室及其软硬件资源的建设,统筹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实习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和资源分享机制及实现资源的开放利用机制;二是开发实践基地使用范围,学校多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同时企业考虑本单位工程师到学校指导实践课;此外,对实践基地应管理到位,明确现场教师职责,校企等多方共同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专业的课程,形成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服务。
根据”外引内培”的教学原则,一方面要进行对校内实践课指导老师的培训和培养。重视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引进和培养,吸引行业、企业中实践项目开发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实践教学;此外,需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校外实习、校内实验类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实践教学的大纲、实践教学日志、教案、指导书、手册、报告等分别制定了规范化的模板,要求所有专业按照学校规范化教学体系构筑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实践性的教学质量。
一是统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课程情况,将实践教学课程的排课工作统一纳入教务系统进行,避免实验室使用冲突,避免任课教师随意调课,减轻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便于质量监控;二是引入实习教学管理平台,对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信息化管理,方便实时跟踪学生实习动态和教师进行实习指导的情况,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各个本科专业要结合校内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及校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对标在校学生能力的培养,联合行业、企业积极研究和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吸引在校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以此作为基础,积极构建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计划项目,编写虚拟仿真的教学课件(教材)或实践教学手册等,强化实践教学成果。
加大对各类实践教育经费的合理投入,为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上的保障,并在不违反国家财政金融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灵活的实践经费管理制度,方便师生对经费进行使用。
加强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实践课程的指导和管理,指导教师应当研究制订校内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考评计划和方案,确定其考评的内容和办法,企业老师根据学生岗位工作情况先进行考核,学校老师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考核,既要对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考核,又考核学生的实际岗位工作业绩。对于对指导课程中教师的绩效评价,实践课程管理者和教师工作人员在安排任务时应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制订对实践课程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并组织对实践课程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工作。
大学生专业学科竞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施学科教育活动各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科技竞赛、专业类学术竞赛以及文体比赛等,有利于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意识好的应用型人才。应制定大学生学科竞赛方面的组织管理和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本校根据以上十一个关于实践各方面的要求确定了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完善了课程实践与教学制度体系的建设、课程实践与教学管理、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的监控、课程实施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实施与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学科经赛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各项制度均得到了有效推进,实践教学逐步规范,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实践教学能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质量提高工作则是进一步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环节,对于现在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从实践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构筑、质量监控、高效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着力,是实现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