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鹏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当下,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信息交流的加快,以及信息甄别的困难。一些不良信息和思想通过网络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西方的文化与价值观也更为迅速而大量地涌入我国,这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类解放事业,确保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获得自由并得到全面发展的契机。民主制度并非是资产阶级所独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乃是全面的民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渝地遵循,能够确保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并构建和谐、公正的社会秩序。
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之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可以跳出历史兴衰的循环,其奥秘便是从始至终的贯彻民主,党自改革开放至今,先后提出既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亦要推动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可以说,公平正义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民主乃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谐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一系列论断。
秉承爱国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开放为价值内核的时代精神,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取得成绩和突破的关键要义。任何一个得以生生不息发展的内核便是独有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则昭示着民族前进的方向,二者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从思政课程的设置目的来看,其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善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认知,从而使其在这一过程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决遵循。可以说,高校思政课堂是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这就意味着思政教师必须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的重塑、教学方法的革新,以便能够确保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能够让大学生入脑入心,而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视为空洞无味的理论堆砌。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当中均需讲授,为此,教师应当注重把握这两门课程的共性与特性,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以便能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之中达成系统思政教育的目的,进而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使学生能够从内心层面真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以及在行动层面的遵循。当前一个时期,高校教师应当认识到思政教育并非仅仅是思政教师所应当承担的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在自己所任教的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应当让自身的课程达成课程思政的目的。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在高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体化教学,亦将大大提升课程思政的效度。
从社会个体的角度来看看,其价值观念的形成乃是受到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换句话说,每一个社会均会让身处于其中的成员个体感受到该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社会个体浸染于其中,自身的价值观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举例而言,在中国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促使无数读书人甘愿为之头悬梁、锥刺股。不过有必要看到的是,社会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亦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具体而言,个体所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均源自其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其所属的小社会之中,这个小社会可以是家庭、亦可以是学校。个体借助对他人的模仿以及遵从相应的教诲,进而做出行为范式选择,竭力将其价值认知、情感体验作用于外部,当被现实或社会认同之后,其必然会实现对自身所信奉和遵从道德价值观的强化。基于此种情情形,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应当致力于对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高校校园环境的打造,以便能够使身处于校园之中的大学生能够在此种环境的持续浸染以及影响之下,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信奉,并自觉规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负面思潮的侵蚀。
从思政教育的纵向进程来看,其包括教师所组织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知识接收活动。作为教师而言,其在组织和开展思政教育以及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应当确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的每一个教学节点之上,同时,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举例而言,在面对大一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其能够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在面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在面对大三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便使学生能够实现对自身发展路径的合理规划。在面对大四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作为学生而言,其应当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同时,将所习得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生活以及学习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这样,方才能够让其得以养成科学的价值观。
从思政教育横向要素来看,其涵盖了:教育主体、客体以及介体。面对教育主体,应当注重调动积极元素,提升教师团队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面对教育客体对象,应当立足于对客体对象——学生心理的把握和洞悉,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在介体的把握上,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APP、微信组织教学和教育活动。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非常关键。为此,高校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大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和待遇保障,创新团队建设,有意识地提高中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要在政治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提高业务素质,依据新的教材转变教学体系,授课内容紧密联系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融入,如此才能培育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