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

2021-11-26 14:45梁畅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梁畅

(北京化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以往的思政课程上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往往都以专业课程为主,忽视了思政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对于课程思政理解,不仅是日常课程中所看到的思想政治内容,也不是强硬的增加几门思想政治类课程,而是将过去认识的思政课程全面革新。通过高校教师共同努力将思政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政教学相融合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体系。新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上进行层层突破,为高校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1]。为课程思政与思政建设搭建全新教育平台,达到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类课程的协同运行。

二、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国高校课程中思政建设已有明显提升,教学质量上教师发挥的实际作用还是不够显著。任何学校,教育的根本在于在教师。思政课程也需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这对课程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对专业课程进行学习、钻研才能练就扎实的专业化课程,同时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富含的社会价值和德育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学会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和带领者。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队伍仍然是关注重点,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程关注度不高、主观愿望不强烈以及教育能力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授完思政教改试点项目任务后,出现教改动力不能持续现象,没有参与思政课程教师而言更是主观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太过陈旧,缺乏教学创新思维,所掌握课程思政教改内容不够,习惯性的采用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使得教师在课程思政上发挥不出模范带头作用。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待优化

高校提升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源头就在于教学内容,任何形式教学都需结合教材内容。目前课程思政也在积极开发和建设金课。在现实情况,会出现片面解读金课标准问题,教师常常采用新潮教课手段来博得学生眼球,往往忽视了内容背后的知识,违背了课程思政“内容当先”的教学定律。教师在学生思政建设上没有分析彻底,有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上为零基础,忽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前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方法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2]。再加上普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同,很难在专业课堂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内容上还存在理性不足、内容不够营养等问题。

(三)系统育人机制不完善

促使推进思政课程的范围较广,需要学校构建多个部门完成,包括了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等部门相互配合才可建立起协同育人机制。为了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很多高校逐步建立了健全的思政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目前看来效果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高校基层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思政在建设当中,象征性布置任务,做不到任务详细分解与检查监督,对于采取何种方式全面强化思政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另外,学校的各个该管部门缺少行之有效的沟通合作,协同育人的凝聚力还没有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协同效应还需增强,协同育人还未形成流程制度,以上就是课程思政建设需想方设法突破的难点。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优化方案

(一)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综合素养

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整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优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问题,也是高校全面推进所有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增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加强教育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保持清醒深刻的认识才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高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统一测评、统一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弘扬有利于高校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观点和思潮。另外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思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对国家是在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能型人才并肩负着民族兴衰的神圣使命。要不断充实学识、丰富自己知识储备,提高学识修养,增强育人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待学生,打心底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生正确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等。教师是讲师也是人师,传授到的不仅是教材知识更是向上的力量。课程思政教师需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以身施教,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始终保持一以贯之教学理念,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此,思政教师才可为学生前进道路开拓一条光明之路。

(二)全面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教材是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最关键的一部分。这就需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与课程思政教师研究、协调、突出重点,精准选取教学内容,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并在现有的思政元素基础上结合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讲解目前热点、难点问题。以外语专业为例,可结合党和国家在本年度举行的重大庆典、纪念仪式等活动,组织翻译比赛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重要讲话翻译成德、法、美、韩等外语,即提高了专业翻译能力还有助于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建设特色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自信、民族自信。

其二,通过科技信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信息日益发展对教育也影响愈来愈大,这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得力助手。通过新媒体可对获得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鉴别选用。其三,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思政内容富有一定的人文性,课程思政不可生搬硬套,强行带入思政元素,需把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将真需求与真善美完美结合,学生才能在潜意识中一点一滴去接受消化[3]。

(三)强化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单方面就可完成的,需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心往一处用,力往一块使,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一方面应加强各院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坚定的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优秀的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各专业院校在马克思主义学习院带领下,立足于本科特点,制定富有自身色调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教学大纲,同时,根据马列主义学院对高校教师开展系统培训,以增强教育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政治觉悟。在课程思政建设阶段,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委派代表指导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具体事项,帮助优化教学设计、评估教学动态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各门类思政建设的相互协同。

结语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将铿锵男儿培育为对国家做贡献的地方。高校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一般课程中,依据思想理论知识很难达到育人目的,需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良成果融入各类课程中,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认知水平,设计一套教学方式,使思政逐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