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赪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此同时也萌生了微课教学形式。病理学是拉近学生与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之一,是学生正确诊断病情,并实现准确治疗的基本,更是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相关知识的关键内容。守旧式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基本都是依托教师的讲解进行,整体课堂教学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听讲,所以学生的整体兴趣不佳,很难充分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再加上使用的传统教学形式,在原来基础上又加深了病理学知识的难度。因此,笔者就以微课教学为导向,全面分析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在医学专业学习中,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的主干内容——病理学。病理学包含了各种疾病发病的规律和原因,该课程也主要是以疾病本质的阐述所实施,其连接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
因为病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多数知识都由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结合而成。理论教学主要讲述了病理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而实验课一般都建立在切片或者是大体标本的学习之上,并在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关病例以供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再一次巩固理论知识[1]。不论是实践课程,还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内容都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讲授,学生则负责思索、探究并提出疑问。这些内容形式有好有坏,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内容全部复习到位,而坏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神,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不高。但微课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限,全面发挥自身情景真实、主题明显、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等一些特点,时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再加上一般微课的时间通常在8分钟左右,整个视频相对较短,所以可以提供给学生下载观看,有没有完全理解的点就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当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病理学成绩。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压缩以及视频传输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微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进行单科型教学,在教学中只重视对疾病形态学的特征展开的教学,并没有对基础学科与病理生理等相关联的学科进行交叉教学,更没有实现复合型横向教学。以往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讲,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都由教师所占据,这也就是所谓的单向型教学。一般情况下整个教学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一)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该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二)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之后再为学生讲解其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以及组织切边中产生的各种病理现象。(三)组织学生自由观察大体标本或者是组织切片,教师以巡回观察的方式解答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四)总结该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学习,虽然可以了解各种病变的特征,并学会如何正确观察病变,但这一方式终归是过于单一,很难促使学生将病理变化和相关疾病发展进行联系,同时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对此,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微课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掌握更多与病理学相关的知识。
微课与其他录制课程之间的区别在于,它除了是一个教学视频之外,更是一个集中教学重点内容的视频,它不可以长篇大论,只能短小精悍。对此,教师要抓住微课的主要特征,并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微课视频教学时,不能过于夸大微课功能,从而忽视了其局限性,要结合实际教学水准以及教学进度[2]。因为微课正处于国内的初始发展阶段,相对来说经验比较匮乏,再加上大多数学校还没来得及更新教学硬件,所以也影响了微课教学开展。因此,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开展教学。
上文提到病理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理论知识,另一个是实验部分,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否将其运用到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践。建立在以上特征基础之上,只有在实验课程才能有效发挥微课视频教学的作用。病理学实验课程基本上都是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常见的疾病,之后再通过切片和标本使学生对这些病理知识的变化进行里了解,病理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加自己的讲解,为学生讲解4 个左右的疾病大体标本的改变以及组织学切片,以此与理论知识相迎合[3]。在准备实验课时,教师可以将实验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再利用微课形式呈现这些知识内容,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8 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利用直观的画面加上3D 立体动态图形来展示标本和切片,这样更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也能突出重点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升病理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将病理学实验课程制作成一系列微课并上传至校园网中,针对医学专业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方便学生透过课下时间观看和复习,进而提升自己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在实际病理学试验课中,更多时候教师使用的都是PPT 录制微课方式展开教学。以下就是PPT 微课教学设计:
(一)病理学PPT 录制微课设计。一般情况下,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次你,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制作应该结合科学理念进行统筹和规划。
(二)微课内容的选择。微课内容的选择一般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或者是难点知识,其中也包含了忽视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比如“炎症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原因”“栓塞中栓子运行的途径”等一些内容。
(三)PPT 课件设计。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病理变化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通过图片形式所呈现的,更适合将PPT 作为教学载体。PPT 教学要求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并利用图文结合方式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并要求有美观的排版。不管是在录制PPT微课过程,还是教师在结合PPT 进行教学时,都要求教师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后期视频的剪辑中,还能适当加入用来“强调”等形式的音效,为学生制造一个轻松且宽松的课堂氛围,以此加深学生的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四)PPT 微课录制使用的软件。其一,录屏软件。通常包含了Camtasia Studio。这一软件可以清晰录制教师需要录制的教学内容,通过屏幕影像、音效以及教师解说等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内容。另外,还可以使用该软件剪接相关视频,或者是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从而生成最终视频文件。其二,图像处理软件。这一模式大多数多采用Photoshop。在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时,因为会涉及到大量的图片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该软件对图片进行剪辑,在PPT 中突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使图片不仅美观,并且简单明了且更具有吸引力。其三,课件制作软件。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软件经常采用的是Powerpoint 2010。其本是从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中独立开创出来的制作、演示PPT 幻灯片的一种课件制作工具。
(一)挑战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今后的50年中,微课、公开课会逐渐顶替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守旧式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规化的方式就是进行群体授课,虽然这样的教学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但要想实现高质量集中授课,就需要结合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教学内容以及现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等方面,并且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知识需求与教育之间形成了较大矛盾,教育形式供应不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4]。而当前出现的微课教学形式,对于传统教学形式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虽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使用经验上不足传统教学,但这一教学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微课教学全面以学生为主
在当下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授课时只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并且使用的教学形式也更适用于多数学生。但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每一个学生,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线上教育的兴起,加上新课改教学的实施,进而实现了当前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时候都突出了学生的地位。微课教学可以呈现多种方式,而其中就包含了PPT 教学,同样可以利用PPT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切片标本,并配上文字说明,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教育,针对其弱势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5]。而授课形式的微课教学,主要是根据课本知识设置的相关内容,视频充分与临床内容结合,利用动画的演示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生动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以此完成翻转课堂,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微课可以催生病理学试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的方式,综合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质量通过辅助性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反向评价。通过创建微课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结合数据分析,来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微课教学平台还能记录学生对微课的浏览记录,以供教师查看,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利用数据记录、分析和统计,而教师则只用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全面了解,以此为依据,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这种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积累,能够辅助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评价工作,任何课程参与者的评价工作,微课教学平台的构建能使这些评价更倾向客观化。教学模式的革新,除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之外,还能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可信度。同时还能高效建设课程以及对学生的培养
综上所述,微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其不仅能够将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更加简易化之外,还能通过活泼的视频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课堂中最为关键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整体学习质量。因为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局限,同时也逐渐实现了医学个性化教学趋势[6]。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价值,病理学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充分挖掘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知识整合在微课视频中,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一下子抓住重点知识,避免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提升微课教学的使用频率,给医学生营造一个相对高效、轻松且有秩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