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五毛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400)
在基础教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学生未来有导向作用。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是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观念下的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是秉承“应试”教育展开的,导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核心素养的内容,把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相融合,而后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得学生的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能力、核心素养也不断提高。下面是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关于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给人以思考和帮助。
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学生虽然难以在某一件事上坚持很久,但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依据这一特征,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游戏法融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在游戏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对待语文知识的态度和兴趣都会发生转变,课堂学习效率也会由此升高,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海上日出》的时候,老师便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刚上课,老师可以进行课前引导,在黑板上写“日”字,并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进行接龙游戏,用“日”字组词造句。学生在游戏中纷纷将日子、日出等词语回答出来,渐渐地再由其他人补充完善出“红火的日子”“美丽的日出”“每家每户都过上了红火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美丽的日出”等内容。当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借助学生们提出的“日出”一词,引出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一文,然后利用多媒体想学生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并且播放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发现“海上日出与自己每天见到的日出有哪些不同”,由此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海上日出的兴趣,促使学生逐渐从文章中感悟到海上日出的壮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将几个学生团结到一起促进学生协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以合作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研究探讨,促进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教学法开展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基础上促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猫》的时候,可以通过合作教学法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猫”的话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描述印象中的猫。当学生纷纷将猫的特点以及性格等描述出来后,老师引导学生前后桌同学或者同桌组成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课本,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文中描写大花猫古怪性格以及可爱的段落和词语找出来。在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将“无忧无虑”“任凭”“摔跟头”等词语以及一些句子表述出来。在课文阅读合作中,学生逐步积累一些描写猫的语言,为语文写作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通过拓展合作教学,不仅使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语文这一课程的知识不仅包含简单的汉字、拼音和词语,还包含文章阅读和写作等知识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问题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氛围中。在课堂上,老师依据课文内容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便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求知欲望。课堂伊始,老师便可以提出问题:“你对恐龙和小鸟有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分别描述恐龙和小鸟,你会说出哪些词语呢?”学生们纷纷做出回答。而后老师继续道:“恐龙和小鸟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也产生了疑惑,老师接着说道:“如果说两种动物有很亲密的血缘关系你们相信吗?”学生们摇头表示不信,这时老师应该立即引出文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用其中的一句话表述恐龙和小鸟间的联系。学生立即认真阅读文章。在讲解文章时,老师可以把“你了解了第一种恐龙的哪些信息”“猎食恐龙有发生了变化,你能从哪两个词中观察到其漫长性”等问题引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深度理解文章,并体会出恐龙变成鸟儿的漫长演化过程。通过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效率逐步提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情景教学法是利用一些情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触,有助于学生身处其中,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应当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首先,在进行这节课情景导入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长征的视频或者关于“七律•长征”介绍背景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长征的艰险,体味长征精神的内涵。而后,向学生阐述这首诗创作的背景,简单明晰讲述历史,依据诗的内容,为每一句诗寻找配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讲解诗句的内涵,通过图片和诗文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起中华文化的共鸣,提高学生的素养,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结束语:语文这门课程,它不仅包含了一些语文知识,它更多地区蕴含了中华文化和更多的其他一些思想。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逐步提升。具备了语文素养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会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和阅读能力也会随之升高。老师要正视自己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去更好地掌握深层次的语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