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亲华
(六盘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其在一百多年前走进中国。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我国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门乐器。然而,目前在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十分浓重的“西洋味”,于是就会影响到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寻找有效的方法实现对钢琴教学的民族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每一种艺术在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被该民族文化进行接受,才会在民族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例如琵琶、二胡以及古筝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在当今的乐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一种西洋乐器,钢琴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十分短暂,而且在一些钢琴启蒙教育中都存在西化情况,钢琴的教育工作在民族化发展方面还相对十分缓慢,这样一来就会制约了我国钢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西方钢琴艺术,还要为学生讲解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艺术,这对于我国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师是培养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摇篮,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假如一味地采用国外的教材以及教学模式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审美习惯更加趋于西化发展,于是就会对其未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以外,在高师学生接触大量西方钢琴作品演奏的情况下,会制约中国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所以,就需要树立较强的民族意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这样一来才可以更好地实现高师办学的目标,才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
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开展民族化教学可以使得当地的区域文化得到更好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起点,其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底蕴。其在很久以前就实现了对外文化的交流,并且陆续开办了许多大型的文化活动,例如“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闽南文化节等,并且逐渐建立特色的品牌。当地有着多种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例如南音以及闽南语歌曲等,并且建立了许多对外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也有助于当地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区域文化氛围。
对于钢琴学习而言,其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对音阶、和弦与琶音等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是学生对钢琴乐器进行学习的最基础要素。然而,即使学生练成了扎实的基本功,然而也不一定就可以弹奏好钢琴。只有弹奏时在其中注入灵魂才可以提升演奏的弹奏的效果,要在其中加强情绪的投入,充分展示曲目的灵魂[2]。目前,高师的学生都是在学习西方教材,针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存在着太片面化的情况,难以流露出真情。与之相反,因为学生一直在祖国生长,所以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会更容易产生思想情感,更容易建立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在演奏钢琴曲目时也会更加激动、更加投入,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演奏更多中国民族化的曲目。目前,在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民族化元素缺乏的问题,因此要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且要优化演奏技巧,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民族化的音乐教学。
教师是对文化与知识进行传播的重要人员,其思想理念会对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许多高师钢琴教师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西方文化、接受西方教育。所以,在高师教学中会采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自身的民族化意识较为薄弱,于是就不会重视对民族思想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会导致现有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更加趋于西方化,缺乏对我国民族化钢琴作品的充分关注,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模式,阻碍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
钢琴进入我国已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进入我国起,我国的钢琴教育家就开始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努力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在此基础上来有效地推动钢琴的民族化发展。例如,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就把欧洲的对比复调技术以及我国的民族支声复调金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此开始,有许多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作曲家,其中包括汪立三、谭盾以及丁尚德等[3]。他们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中国风格钢琴曲,然而数量要远远地少于欧洲的钢琴曲目数量。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因为受到市场需求导向的影响,导致在文艺创作中很少有作曲家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进行创作,这样一来也就会影响到我国高师钢琴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实现其民族化的发展。
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教师与学生十分关键,而且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更是显著,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载体。所以,为了可以全面地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地优化与创新教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通常都是应用西方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于是就会在西方音乐的语境下为学生传授钢琴知识以及钢琴技能,这就会影响到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我国也要加强研究与探索,由专门的专家与优秀教师编写有着显著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教材,要结合高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教材中融入西方的钢琴弹奏技巧以及优秀的钢琴作品等,除此以外也要加入一些有着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在其中融入我国钢琴的艺术发展史等[4]。不仅如此,还要对中西方在钢琴艺术方面所存在的异同点进行分析,而且也要加入钢琴和我国其他乐器之间的关联,这样一来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有效地推动高师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
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其个人的思想理念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其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素养,有效地培养其民族责任感,增强其民族意识。使得教师可以加强学习与探索,寻找更加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情感,了解其中具有的艺术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充分发挥音乐文化的作用,使得学生了解到这些作品中具有的民族精神,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为了可以全面地提升我国高师钢琴教学水平,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教师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民族音乐语境,要设置相应的音乐技能课程。在上个世纪,很多教师就编写了相关的著作,例如杜亚雄编写的《中国乐理》等[5]。这些教材的编著为高等院校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也要组织诸多优秀的教师编写有着较强中华民族特色的视唱练耳教材。不仅如此,也要在高师钢琴课程中加入一些当地原生态的民歌曲调,在其中融入一些民族化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当地的民歌以及旋律小调。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另外,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使其能够对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形成基本的乐感。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努力构建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我国高师音乐学专业也设置了许多的民族器乐课程,例如《琵琶》《葫芦丝》以及《古筝》等。为了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在高师的音乐教学中也要积极地开设民族乐器与钢琴伴奏课程,充分发挥钢琴的伴奏作用,将其科学地应用在民族乐器音乐中,例如,可以将钢琴应用在二胡曲《豫北叙事曲》以及《葡萄熟了》等乐曲中进行伴奏,进而优化演奏效果。要将钢琴和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有机的融合,加强伴奏,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情操,使得学生更加喜爱民族音乐,更加了解中国音乐,建立良好的乐感。而且也可以实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此过程中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之间也开始更加密切地交流与互动,而且数字化技术也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艺术的交流,实现了艺术的良好传承。大学生也不再局限于在音乐教材以及课堂中学习音乐知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开始通过大众传媒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了解音乐艺术。所以,为了可以促进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民族音乐数据库,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建立中国钢琴作品乐谱电子版曲目录等[6],从而更加科学地收集以及整理各种相关的资料。除此以外,也要成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音响数据库,从而使得广大学生可以从听觉以及视觉上了解更多的中国钢琴音乐,了解我国的中华民族音乐,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中国钢琴民族音乐的兴趣,使其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其技能。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可以实现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与研究,积极地完善西方教育模式,要树立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与民族意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特色钢琴作品,并且要实现对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要建立完善构建民族音乐数据库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比分析中西方钢琴艺术存在的异同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有效地促进中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