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21-11-26 22:23:56倪政宝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倪政宝

(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华中学,福建 福州 350400)

家国情怀藏身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藏身于古今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它既是学生对国家概念的理性思考,也是学生对国家内涵的感性认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教育与家国情怀教育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历史的来处寻找兴亡的道理,促使学生以史实为鉴、以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国家观与人生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其与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时这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2]。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从而构建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教学平台。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还可以树立学生正确认知,使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经的是无数波折;前后无数次的分崩离析,抹不掉的是东方神龙之印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在各种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嫦五揽月带壤归、蛟龙潜海造辉煌,这些进步无不体现出我国科技的进步与民族的发展。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通过爱国主义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过往屈辱的历史史实,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认知。

(三)培养学生的民主见解能力

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成为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材以及教师教学拓展环节中的一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与思想想法,并培养学生分析来历史材料的能力,为其接下来的历史文本分析以及未来发展做好充分保障。鉴于此,高中阶段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此阶段的学生心理认知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给在思想以及认知方面一定的引导,使其能够对科学发展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可以支持民主,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用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民主见解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四)助力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覆盖面极广,从古至今、各国各地等历史信息都被罗列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段历史中都有着家国情怀的内涵,尤其是在我国历史方面,从春秋战国到解放战争,都有着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人物事迹。所以,落实家国情怀素养教育,能够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发展其历史思维,从而推动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和发展学生历史素养双向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一)弘扬民族文化,促使学生了解家国情怀内涵

在民间流传的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有效培养学生民族认知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以及民族特色。通过优秀民族文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内涵有深刻认知,并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家国情怀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拓宽教学思路,完善课程体系,引入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改善历史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围绕英雄人物邓世昌或者丁汝昌来指引学生对人物品质及精神展开讨论。首先,教师可秉承异组同质原则,在班内组建多个4-6 人的历史小组,各组不但要有历史能力较好的学生,而且也要有一些历史能力较差的学困生,以此来打造以优带弱和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可布置讨论话题,如这些人物为什么会那么做?如果换作自己会怎么做?为什么?有什么启发?等,然后指引各组成员通力合作,以集体之力来探讨答案。最后,教师可让各组依次阐述自身结论,并向学生讲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和不断提升能力,争取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力量。

(二)拓展学生眼界,增进学生家国情怀感受

历史是“今天”的来处,知古方能惜今,高中历史知识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内容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对课本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此,学生既能够通过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开拓眼界,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进而完成思想境界的提升与情感的升华。例如:高中教师在讲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宋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促使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文明之灿烂、认识辽宋金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完成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在课堂导入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对王安石是十分熟悉的,都读过他的作品,也知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变法,关于宋代的影视作品中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那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王安石为什么要主导变法呢?”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王安石变法的根本原因之后,学生对于宋朝政治制度发展历程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插叙的方式将宋代的相关历史知识补充进来,令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课堂的最后,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王安石主导的变法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进行对比,促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灿烂、社会主义制度之优越,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家国情怀认知

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改革趋势,而这也为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启示。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情怀素养教育工作,历史教师不妨将视角放在信息手段之上,运用图片、音频、影像以及微课等方式来形象化地展现历史信息与知识要带你,以此来创设一种视听一体、多姿多彩的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照,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情感共鸣,达到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依据信息手段之便,展示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片段。通过这些纪实性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惨烈景象,激起学生的家国之情。同时,在此期间,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讲解与指导,告诫学生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树立或者记住仇恨,而是要在汲取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道理的同时,不断努力学习,争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贡献应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报纸长久的学习活力,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历史辩证思维以及家国情怀素养,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体验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如果历史教师想要保证教学效果的话,单纯依靠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科学有效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内化学生的认知,使其能力与素养得到有力提升。所以,在家国情怀素养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家国认知体验,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等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参观当地的抗战纪念馆或历史遗迹,探讨其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并且可指引学生撰写相关的参观体验。同时,对于一些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阅读分享或张贴在班级之内,以此来强化学生家国情怀体验。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教育意义重大,对于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学生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念的树立有着良好的指引作用。广大历史教师应当秉承素质和生本教育观念,立足新课标之要求,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推进家国情怀素养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主提升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身到学习和成长中来,成为一个具备高素养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略谈“家国情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