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尔烜
短视频不同于电视节目,其时长均以1至3分钟为主,内容丰富,且受众广泛。尤其对于搜索能力极强的大学生来说,短视频已然成为其生活中消遣娱乐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使得多数大学生开始刷短视频并且沉迷于此。大学生沉迷短视频的原因何在?有何害处?应如何破解这种现状?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可以看出,短视频行业增长趋势仍在不断攀升,其中用户使用时长较2019年增加了9.5%,平台侧存在着纯娱乐内容同质化、创意枯竭,恶俗低劣短视频监管不足等问题,用户侧纯娱乐内容产生“时间黑洞”,并存在审美疲劳。而短视频用户中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占比高达77.6%。由此可推断短视频在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中将居于重要地位,而其用户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短视频内容的低劣加之云计算的反复推荐,会对大学生日常网络信息获取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日常刷短视频,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放松身心,愉悦生活,但因数据计算而被困在“信息茧房”而不自知,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最终造成思辨能力退化的现象,应引起国家、政府、高校等各方重视。
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并对其他内容无视甚至排斥,进而长期形成“信息茧房”,久而久之人们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知识面越来越小,形成“回音室效应”。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的概括。
投射到如今大学生的生活中,在每天看似漫无目的刷短视频的时间里,平台数据已经默默记录了每个人的喜欢与讨厌,所谓投其所好,就是久而久之大学生将在相同的时间内刷到自己喜欢的各种视频,那些不喜欢的视频被自动地排 在视野之外。
看似每天都接触着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的信息,但实则其内容本质毫无差别。这使得大学生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眼界不断缩小,此时“信息茧房”早已无形地包裹着大家的思想,而熵增定律也就慢慢产生于其中。
在短视频“信息茧房”创造的这个孤立系统中,一旦缺少了外力的做功,如:其他咨询的涌入、个人主动发觉等,那么“茧房”中原有的短视频将会不断累积,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禁锢思维、缺乏创新、反应力下降等将会不断增大,这些不利影响,就是熵,整个影响扩大的过程,及熵增,及封闭系统加上无外力做功,让人安于现状、懒散、难以自律、难以突破自我。
而目前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信息茧房”抓住了用户被动接受信息这一特点,利用算法推送不断输出其感兴趣领域的短视频等。若要有所突破,大学生首先应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走出舒适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交往形成丰富的知识增量,用外力,如:创新思维、批判精神等,做功于“信息茧房”,突破受限思维。同时,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涉猎不同领域,培养多方兴趣。利用自身力量,合理计划需要了解的领域,明确目标;组织恰当的用时投入其中,可以有效防止沉迷短视频;做自己的领导,而不是被短视频领导,有效控制个人娱乐放松程度;控制惰性,防止深陷虚无,可对此行为及时止损。将管理职能用于个人,不但能够规范自我,养成自律习惯,还能有效破除熵增定律。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价值观有着影响。算法推送短视频的现象已不容忽视,高校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对“信息茧房”的相关内容进行普及,或将其融入现有课程之中对学生进行警示,告知其用批判思维看待短视频推送,慎重选择,提高认知。同时,可通过开展主题讲座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其危害,做到寓教于乐,寓管理于乐。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同时,大学生又是新媒体中占比较多的用户,因此,新媒体应提升其职业道德,不应纯粹以营利为目的。应优化其算法推送机制,不打着让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旗号推送同一类型信息进而形成一个看不见的群体的“共性”,而是有意减少同类信息的无节制推送,可尝试将不同“个性”进行交叉推送,防止庞大隐形“共性”群体筑造“信息茧房”,提供给用户与多元信息邂逅的机会,打破信息壁垒。
政府作为“把关人”,应发挥其领导作用。对各大媒体算法推荐的信息进行再次审查把关。首先,可加大国家时政要闻在短视频中的出现频率,将时事热点置顶,对“信息茧房”进行正面的外力做功。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力量,传播中国理念和中国声音,在突破圈层壁垒的同时又宣传了中国精神,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用户盲目上网带来的能量消耗。可有效打破日常生活的熵增定律与“信息茧房”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