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林业院校定位与建设策略研究

2021-11-26 09:20王姝雅李京府
绿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实力林业文明

赵 凤,王姝雅,全 良,李京府

(1.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29)

1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础[1,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遵循的根本理念。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林业院校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航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林业院校有着无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3~5]。林业院校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将从边缘走向中心,进一步明确林业院校的定位,分析其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急需探寻的问题,对林业院校的发展以及国家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7]。

鉴于此,立足新时代背景,结合当前我国林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林业院校功能优势,分析我国各林业相关高等院校战略定位、建设逻辑,对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院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定位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林业类高等院校19所(含高职专科院校13所),农业、农林类院校82所(含高职专科院校40所)。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以林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战略定位,所以含有林业专业的综合类大学不统计在研究对象范围内。此外,近代科学和社会实践证明了林业与农业息息相关,林业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101所林业相关院校作为林业高等院校定位研究对象。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部网站、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及科技部网站等,对于各指标具体的数据来源会在指标测量中详细介绍。

2.2 指标选择与测量

本文基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对林业院校进行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林业院校的未来建设政策。参考以往高等院校在社会相关领域的定位研究,结合高校五大基本功能,本文从学校内部发展与外部服务两个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内林业高等院校的定位,其中内部发展包括学校综合实力和林学科实力,外部服务包括林业社会贡献和林业人才培养结果[8~10]。

学校综合实力是对林业院校综合竞争实力的测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引人才的能力。本文使用较有影响力和权威的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ARWU)等大学排行榜作为参考来衡量院校的综合实力[11,12];林学科实力反映林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林学科的发展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本文综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上述各大机构对林学科排名的结果衡量院校的林学科实力;林业高校社会贡献能直接影响生态社会建设进程,本文选取社会科技服务能力和成果奖励两个指标衡量林业院校的社会贡献,其中科技服务能力用企业在院校中投入的科研经费衡量,成果奖励采用科技部网站2007~2019年国家重大奖励获奖名单数据衡量[13];林业人才培养结果反映的是林业院校输送人才的能力,本文以各院校公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主要衡量依据。本研究各变量名称、数据来源和解释等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概述

为区分各指标在林业院校定位中的重要程度,本文采用标准离差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指标标准差越大,变异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计算公式为:

(1)

最终指标权重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各指标权重

2.3 定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林业院校进行定位研究,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构造评判矩阵,然后结合指标权重,选择适当的合成算法得出综合结果。本研究将评语集划分为优良(V1)、中等(V2)、合格(V3)3个等级,按照一级综合评价结果和最终综合评价确定院校定位。

3 定位结果与建设策略分析

根据定位依据,可将101所林业相关类高等院校归纳为6大类型,分别是高度均衡型(6所)、综合发展型(3所)、社会服务型(8所)、技能培养型(8所)、相对均衡型(10所)以及其他类型(66所)。下面对各类型林业院校的特点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逐一展开分析。

3.1 高度均衡型

共有6所院校可划为高度均衡型院校,约占样本总量的6%,该类院校在林学科实力、学校综合实力、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4个方面均表现优秀。该类院校有着一流的林业学科,是以林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学科实力均位于全国前20%。学校综合实力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处于全国高等院校前10%,国家与企业在政策与资金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在培养结果上,各个院校都有95%以上的就业率。在社会服务能力上,这类院校在涉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上取得优异成绩。另外,这类院校社会服务投入力度大,在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度。反映该类林业院校各方面成效的雷达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度均衡型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合作是高等院校的五大基本职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结合林业院校的特点,林业高等院校应肩负起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生态科学研究、林业生态社会服务、林业生态宣传、林业生态保护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职责。

依赖于学科优势,该类院校能够培养更多的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与国际各大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并进行科学研究,产出更多的可以服务于社会的科研成果。院校雄厚的综合实力、较高的学校排名和口碑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如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来校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员支持。同时,该类院校拥有较多的优质资源,与产业结合紧密,国际合作的机会多,有效推动了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的展开、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结果具有良性循环效应,具备高就业率的院校在招生时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学生经过培养,成为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人才。此外,高度均衡型院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带来了附加效果。毕业后的优秀学生将成为院校优质资源的一部分。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友的管理,旨在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为学校提供资金资助或建立合作关系就会为院校林业人才的培养、生态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条件。以往高的社会服务水平将为学校产出更多的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科研成果提供经验支持,进而服务于社会。

3.2 综合发展型

共有3所院校可划为综合发展型院校,约占样本总量的3%,该类院校在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表现较优秀。综合实力方面,该类院校处于全国大学水平领先地位,位于全国高等院校前10%。林学科发展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处在全国林学科发展的40%~70%。在培养结果上,各个院校都有95%以上的就业率。学校在农业方面的国家重大奖励上取得丰硕成果,在林业方面的社会贡献度相对较少,社会服务表现一般。反映这类型林业院校各方面成效的雷达图如图2所示。

图2 综合发展型

与高度均衡型院校不同,综合发展型院校仅在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方面上具备较高水平。划分为此类型的院校多为农业学科具有较强的优势,林学科相对较弱,但该类院校农业优势学科为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基于较强的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该类院校在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生态研究、林业生态社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学校综合实力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硬件方面,具有师资、生源、学科、设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软件方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充足经验,以上优势使该类高校具备了解决社会生态问题的有利条件。通过后续关注林学科发展,将资源和经验着力用于林业领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设立更多与林业相关的绿色教育课程[14],提高该类院校的林学科实力和解决林业生态文明问题的能力[15]。

3.3 社会服务型

共有8所院校可划为社会服务型院校,约占样本总量的8%,该类院校的林业科技服务水平在各高校中领先,获得较多科技奖励。林业人才培养结果良好,涉林专业的就业情况较好。但由于院校发展时间和人才培养方式等原因,学校综合实力相对较弱,林业学科实力并不突出,较多院校处于中游水平。反映这类型林业院校各方面成效的雷达图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服务型

与综合发展型院校不同,社会服务型院校在综合实力方面表现一般,却在社会服务方面表现优秀,主要体现在科技奖励方面。此类院校在林学科实力上水平一般,却能获得较多科技奖励的主要原因在于,被划分为此类院校的高校多是以农业学科为特色的大学,在农业学科上具备较高水平,且注重立足当地实际实践,开发出较多对经济发展具有实际作用的科研成果。该类院校多数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实践平台逐步完善,发展潜力巨大。基于以上优势,该类院校也在持续投入资源开展林学科建设,提高林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力求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生态研究以及林业生态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尤其在林业生态社会服务方面。通过积极申报科研奖励获得较多的科研奖项等举措,此类院校已具备丰富的相关经验,能够较好的立足服务实践,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服务于当地。好的科研成果是以高的科研水平为基础的,在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科学研究水平也在同步提升,另外,相关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3.4 技能培养型

共有8所院校可划为技能培养型院校,约占样本总量的8%。与前几类院校不同,技能培养型院校大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模式偏向“订单式”培养,以林业知识和成果应用为导向,尤其强调学生的林业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该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表现较好外,其他几个方面较一般。反映这类型林业院校各方面成效的雷达图如图4所示。

图4 技能培养型

与前3种类型不同,技能培养型院校的建设重点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林业人才,划分为此类的院校多为林业职业院校。该类院校林业教育特色鲜明,具有林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同时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院校积极探索高校与企业双赢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高质量、高层次林业专业实践技能实训基地来不断提升林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林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并输送大量高素质林业技术型人才。基于现有优势,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该类院校的主要作用应该放在林业人才培养上,同时肩负着林业生态宣传和林业生态保护的职责。林业人才不仅指基于学科发展的专业的科研技术人才,同时也包括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站在第一线的专门技术人才,该类院校在此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可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课程建设等方面突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增强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国家或地区培养更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优秀专门技术人才。

3.5 相对均衡型

共有10所院校可划为相对均衡型院校,约占样本总量的10%,该类院校在林学科实力、学校综合实力、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4个方面表现不像高度均衡型院校那般突出,但较均衡。该类院校在其所在地区的高等院校中综合实力位于前列,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一般处于中上等,在办校宗旨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以农业为主,林业则作为农业的一部分来发展,林业学科实力相对较好,基本上处于40%~50%水平。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水平以及院校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一般,近10年与农业有关的国家科技奖励中表现良好,涉林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结果上与全国普通高校培养结果持平,林业专业人才就业率处于中等水平。反映此类型林业院校各方面成效的雷达图如图5所示。

图5 相对均衡型

相对均衡型院校与高度均衡型院校有相似之处,学校实力、培养结果、社会服务以及林学科实力4个方面相对均衡,不同于综合发展型、社会服务型以及技能培养型院校具有某一明显突出的方面。该类院校凭借着良好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基础、科研平台支撑等在林业发展中稳步前进。基于原有基础,新时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该类院校在林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依托农业领域优势,提高其林业生态研究和林业生态社会服务水平,加大林业生态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虽然该类院校各方面情况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依托农业学科,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基本处于中上游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将资源向林学科倾斜,稳步谋发展,将有效推动林学科实力水平提高,并会带动林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3.6 其他类型

此类院校在林业学科建设、院校综合实力、科技服务力度以及人才培养成果方面突出特点较少,将其统一归为其他类型林业院校。这类院校多为农林职业院校和生态工程学院,办学目标主要以提供农业技术型人才为主,林业学科建设基础较为一般,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辅助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林业高校均有各自的长处和劣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由此导致未来的努力方向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类型院校,都承担着一定的林业人才培养任务,只是人才类型不同。对于高度均衡型型、综合发展型、社会服务型以及相对均衡型院校而言,更多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科学技术能力的林业人才,对于技能培养型和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更多的是培养专门林业应用型人才。另外,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应该承担林业生态的宣传和保护作用,技能培养型和其他类型院校更应该走在林业生态宣传和保护的一线,其他类型的院校也应通过课程学习、组织宣讲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林业生态宣传力度,开展林业生态保护活动。

本文的101所林业相关类院校样本中包括林业大学、农业大学、农林大学、林学院、农学院、林业职业学院和农业职业学院,其中林学院、农学院、林业职业学院和农业职业学院数量较多,农业大学次之,林业大学再次之,农林大学最少。这些类型的学校分布在本文划分的6种院校类型中,其中农林大学的整体实力较强,在新时代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更多的肩负起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生态研究、林业生态社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等职责。林业大学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直接联系,应在林业人才培养、林业生态研究和林业生态社会服务以及有助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农业大学一部分实力较强,一部分实力相对弱一些,都应该注重林学科的建设,其中实力较强的农业大学应该致力于林业人才的培养、林业生态研究和林业生态社会服务几个方面,实力一般的农业大学应将重点放在林业人才培养上。林学院、农学院、林业职业学院和农业职业学院主要作用是培养专门林业实用人才,因此应将资源主要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按照林业大学、农业大学、农林大学、林学院、农学院、林业职业学院和农业职业学院分类,还是按照本文的定位研究分类,综合实力较强的林业院校数量明显较少,林业高等院校服务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能力有待于迅速加强和提高。

4 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社会的每一个构成要素均应该参加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院校作为培养林业相关人才的主要机构在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林业相关院校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位研究,分析其特点,并根据各自优势为各类高校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策略。

根据定位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各林业院校特点不同,有些学校综合实力强,但林学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些院校林学专业出色或者林业科技成果显著,但学校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也有综合实力、专业实力均欠佳,但在技术型林业人才培养方面表现较好的院校。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具有的优势不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由此院校未来的建设逻辑也不尽相同。林业院校应找准定位,基于自身实际,明确优势与劣势,进而明确其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担负的职责以及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确定相应的院校建设策略,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这不仅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林业院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林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开展有计划的建设工作,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切实的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际贡献。

猜你喜欢
实力林业文明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请文明演绎
实力抢镜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对不文明说“不”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