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珠峰大本营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2021-11-26 09:20李雪萍刘嘉纬
绿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容量大本营植被

蒋 益,李雪萍,刘嘉纬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经济、科考价值。珠峰大本营景区是距离珠峰最近的开展旅游、登山、科考的景区,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2013~2019年,游客数量从5.57万人次增加到11.68万人次,人数的快速增长对珠峰大本营景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因此,对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监测、预警、评估,对于景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珠峰大本营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该景区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旅游干扰的强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达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的,以促进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能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山岳型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概念体系较为完善,从概念探讨转入实践应用研究也逐渐成熟,学者围绕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测量和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的景区规划管理之中,且效果良好[14,15]。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概念上看,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目的地生态平衡不因游客人数受破坏的前提下,在某一时期所能容纳的旅游者人数[3]。与旅游环境容量不同的是,生态旅游环境更注重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景区可容纳的游客人数的最大值[11]。研究方法上主要分为单项推测法和综合推测法两种量化方法[12]。单项推测法主要是使用面积法、游路法、卡口法等方法来计算景区的容量,而综合推测法则综合考虑景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等指标,然后利用木桶原理或者采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测算景区的容量,这些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使用较为普遍[6]。

3 研究区概况

珠峰大本营分为西坡大本营和东坡大本营,本文研究对象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的东坡大本营景区,景区面积110 hm2,海拔约5200 m,属于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原亚寒带灌丛草原带,区内有高等植物2348种,哺乳动物26种,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珠峰大本营景区游览区是在珠峰大本营景区内为远眺珠穆朗玛峰而设立的观赏区域,也是珠峰大本营景区的游客活动区,面积约154000 m2,与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为19 km。目前,建设有防水护坡、垃圾箱、标识牌、二级公路、管理用房等设施,每年约有11万至13万人次的游客在珠峰大本营景区游览区游览。

4 研究方法

基于珠峰大本营景区现状分析,在借鉴其他类型景区研究基础上,通过走访调查、专家咨询、相关文献数据搜集等方法,建立了符合珠峰大本营景区游览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表1),并确定符合珠峰大本营景区的环境容量评价因子,利用“水桶效应”确定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表1 珠峰大本营景区游览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珠峰大本营景区地势宽广地形辽阔,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对空气环境指数不会产生影响;景区所产生的固体垃圾均由专业的清洁工人进行清理回收,可做到日产日清;景区内没有水体,本研究故不对大气、水体及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进行探讨。珠峰大本营景区位处定日县,紧邻318国道,交通便捷,而珠峰作为国家5A级景区以及区域性核心旅游资源,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障珠峰大本营景区的开发和修建,使得经济因子不会成为景区容量的限制性因素。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经过调查走访,民众对景区的合理开发持积极赞成态度,游客也对景区游览有良好感受,社会因子也不会成为景区发展的限制因子。因此,本研究不再进行经济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的详细计算。

区域内以高山草甸景观为主,旅游活动的影响主要是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以及对植被的破坏,因此本文选取动物环境容量和植被环境容量这两个指标作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指标层进行测算。景区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绒布寺和观景区,故旅游空间容量通过计算绒布寺和观景区空间容量获得。

本研究参照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文献中的经验数据[3~9],指标及模型公式见表2,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低容量作为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的取值。

表2 珠峰大本营景区游览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5 结果与分析

5.1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CL)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4]。在高寒高海拔区,高山草甸植被生态系统更容易成为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旅游活动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距离(观察距离)会直接影响到动物栖息生境。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计算动物环境容量Cd、植被环境容量Cz综合确定珠峰大本营景区的CL。

5.1.1 动物环境容量(Cd)

珠峰大本营景区动物资源中有许多罕见的藏区特有物种,其中岩羊、藏野驴是景区数量最多也最常见的物种。控制动物环境容量主要是为了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为保护动物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参照相关规范,考虑景区游览范围及观赏野生动物安全距离要求,根据测算确定景区可观赏到动物的长度为6 km,且以5~8 m/人的旅游距离为标准,游客人均日周转率为3。则景区的动物环境容量为:

Cd=(6×103×3/8~6×103×3/5)

=2250~3600(人次/d)。

5.1.2 植物环境容量(Cz)

植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珠峰大本营景区植被资源相对贫瘠,过度的人为干扰若超过植被承载能力,将会破坏植物的生长,降低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影响景区的生态效益。核心观景区是珠峰大本营景区游客集散地,也是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因设施的简陋以及游客的不规范活动导致植被大面积遭到踩踏。因此,核心景观区的植被环境容量很可能成为生态容量的最大限制因素。

借鉴其他研究中的计算方法[13],根据景区游览线路现状分析,把观赏游线两侧各15 m的植被带状区域确立为旅游活动破坏的主要范围,经测量面积约为150000 m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规定疏林草地生态容量用地标准为400~500 m2/人,游客人均日周转率为3,计算可得景区植被生态环境日容量为:

Cz=150000/400×3~150000/500×3

=1125~900(人次/d)。

5.1.3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Cl)

结合以上2种容量测算结果,计算可得到珠峰大本营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Cl=min(Cd,Cz)

=1125~900(人次/d)。

5.2 旅游空间容量(Ck)

旅游空间容量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空间限制与旅游者自身感知容量的复合概念[4]。珠峰大本营景区主要由绒布寺以及观景区组成,因此空间容量的测算分别从绒布寺空间容量和核心观景区空间容量予以考虑,采用面积法计算旅游空间容量。

5.2.1 绒布寺空间容量(Cr)

绒布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寺庙,是珠峰大本营景区人文景观的主体,寺庙建筑面积约4000 m2,按照80%的开发程度和70%的开放程度,有效可游览面积约为2240 m2,参照风景区规划规范相关标准(重要景点人均50~100 m2)计算,日周转率为3,计算可知:

Cr=2240×3/50~2240×3/100

=134~67(人次/d)。

5.2.2 观景区空间容量(Ch)

核心观景区旅游活动以远眺珠峰为主体,整个观景区除珠峰高度纪念碑外没有其他旅游项目,设施也只有两个简易的垃圾箱,故景点连结线可忽略不计,游客可在此做面状旅游。核心观景良好的视野在晴朗的天气下能清晰的看到珠峰顶峰的全貌,是每位游客来到珠峰大本营的主要目的。因此,观景区的空间容量极有可能成为整个生态容量木桶效应的“短板”。

经实地测量,核心景观区有效可游面积约为150000 m2,游客人均日周转率为3,根据风景游赏用地人均100~200 m2的标准,计算可知:

Ch=150000×3/100~250000×3/200

=4500~2250(人次/d)。

现场调研发现,由于受到游客的踩踏碾压等人为干扰,核心区植被稀疏,部分区域土壤裸露,表明旅游活动已影响到核心观景区植被;此外,土壤结块、生物结皮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景区的管理,管控游客数量管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2.3 旅游空间容量(Ck)

绒布寺和观景区空间容量之和即为珠峰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旅游空间容量。计算可得:

Ck=sum(Cr,Ch)

=4634~2317(人次/d)。

观景区是游客最为集中的景点,在景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缓冲地带的建设,避免过度的干扰造成景区环境的退化。

5.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根据木桶原理取以上计算结果的最小值作为珠峰大本营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可得:

C=min(CL,CK)

=1125~900(人次/d)。

综上所述,核心景观区植被环境容量(Cz)是珠峰旅游生态容量的瓶颈因子。

5.4 基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珠峰大本营景区自从建设开放以来游客量始终保持逐年上升状态,2019年接待游客量已到11.68万人次。根据景区统计数据,2020年游客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其中因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气温原因,夏季游客量占比较大,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这也是藏区旅游的普遍规律。由于这种季节规律,导致游客大量集中于某一时间段,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环境本就相对比较苛刻,长此以往将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需要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但在实际的景区开发建设中,需结合珠峰景区的现状以及特殊性,综合考虑景区的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本文的测算结果,设置高、低2种不同的容量情景方案[10]。取Cl、Ck2个分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900~4634人次/d),平分为2个区间,得到两种方案。基于两种情景方案提出景区发展及综合保护策略,以期为珠峰景区更高层次的开发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5.4.1 高容量情景方案—经济社会效益优先

本方案优先发展景区经济效益,取以上容量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为上限,约3390~4634人次/d。本方案没有对游客进行有效的限制,若实施此方案,可最大限度提高景区收入,同时因游客多,超过瓶颈因子容量上限,可能会引发生物多样性失衡、冰川形态变化、动物群落减少等一系列后果,使景区独特的高山草甸景观资源以及整体生态系统面临不可逆的影响。

高容量情景下的保护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游步道、标识牌、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景区接待功能;加强景区管理,限制生活及旅游污水排放;增加景区工作人员,提高景区服务能力。

5.4.2 低容量情景方案——生态环境保护优先

此方案以景区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主要任务,严格把控游客数量,将以上计算结果的最低值作为控制标准,约为900~2146人次/d。游客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可以保证动植物资源的生境安全,大幅提升景区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长远来看,景区对生态环境的“未来投资”将会为景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

低容量情景下的保护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根据景区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分区,重点加强对观景平台植被的保护,禁止游客对植被的踩踏、干扰行为;重视物种生境的恢复,通过植被修复、植被保育等措施增加生态效益;恢复高原草甸景观,提高景区生态景观观赏价值。

6 结论

由于高寒高海拔山岳型景区所处自然环境与其他类型景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容量较小,且与其他容量值存在明显差距,以植物环境容量为最敏感因子的生态环境容量成为大本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根据测算结果分析,珠峰大本营景区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应不超过4634人。此仅为理论值,为避免游客人数教条化,不对具体容量作限定,而是结合珠峰景区的特殊情况设置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方案,以兼顾景区生态与经济的双向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容量大本营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不同时空计算尺度对水环境容量评估差异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联军围攻IS在叙“大本营”
一起加入《快乐大本营》吧!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