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声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声乐演唱是由艺术家通过口腔以及鼻腔的共同运作而形成的整体艺术作品。而且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家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化的声乐演唱风格。对于群众合唱来说应该主要以提高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主,借助群众合唱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的凝聚力。
声乐演唱包括多项内容,其中唱法的种类也有很多,美声唱法,流行唱法以及民族唱法等,都是我国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声乐演唱种类。演唱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唱法而改变演唱整体的外在表现风格。不同的唱法,在歌唱时发声的原理也不相同。美声唱法较为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强调整个声带与鼻腔的共鸣,在整个喉腔充分打开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较为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效果。对于民族唱法来说,更加讲究发声的自然性与清脆性。我国民间的民族唱法有很多,例如陕西的民歌以及云南的山歌等,在歌唱过程中讲究字正腔圆,字清韵正。对于流行唱法来说,更注重的是演唱者的个人感觉,强调音乐感以及声音的个性特色,以口语化的方式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听者,三种演唱形式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对于群众合唱来说,一般以集体演唱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主要由合唱者,指挥员和伴奏三部分组成。我国最早的合唱是从民歌合唱开始的,之后的合唱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相联系。我国早期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当中产生的,合唱的产生坚定了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对于现阶段的群众合唱来说,不仅是在人民大众之间,在相关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合唱比赛。通过合唱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同时每个单位都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展示了人民的新风貌。在各个场合,合唱都是大家乐于选择的演出形式,而且现在的群众合唱往往与流行歌曲和相关电影的插曲挂钩,易于群众接受。要对群众合唱进行合理的训练,就要采用最合适的训练方法,加强对于群众大合唱的声乐训练,提高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高度,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巩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成果,实现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
对于群众合唱来说,基于其由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特点,因此音色以及音调种类较为丰富。随着群众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合唱当中,自发地组织起队伍,使得群众由之前的观众变为参与其中的表演者,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认可。群众合唱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群众合唱音域宽广,在之前清华大学的老年合唱团所演绎的《少年》中,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出群众合唱的音域宽度,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其二,群众合唱音色丰富,表现力强,在进行二重唱,三重唱的群众合唱中就可以很好地 将合唱的气势演绎得十分丰富,音响层次也很丰富。而且每个合唱团体当中很多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特征。因此,对于一首合唱歌曲来说其难度较大的部分也容易演唱。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合唱这种形式,将不同的音色融合在一起,使得合唱所演绎的曲目有特殊的韵味。群众大合唱所展示出来的气势,也是独唱所不能比的,在许多合唱的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演绎合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们神态自信,身体放松,有着协调的肢体动作。同时再加之层次性的站位形式,使得演唱的整体效果给人视觉冲击。心形站位或弧形排列再结合舞台灯光和背景的丰富变化,给群众焕然一新的感觉,更加强了合唱的感染力。
群众合唱不仅是人们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也反过来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同时,群众合唱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表达出情感。对于文化建设来说,群众合唱的重要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群众合唱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氛围,合唱就是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在共同协作的过程当中,群众关系会变得更加密切。而且通过合唱,老年团体还有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共同协作,在有目标的演唱中迸发出合唱团体强大的向心力,将合唱过程中的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同时,通过合唱,群众不仅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释放压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合唱了解更多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提高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在排练过程当中,互相不断磨合,将自己融入团体,加强群众的集体荣誉感。
其二,合唱可以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通过各项保障来确保群众的休息时间。但是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工作来说,即便是在休息时间,大部分公司职员也将其变成加班的时间,其精神生活较为匮乏。一些不良的社会活动还会诱发部分老年人的身体问题。因此,通过开展群众合唱等文化活动可以使得群众的精神生活变得健康且丰富,能够让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同时,通过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所组织创办的合唱团,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形式,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有效提高生活品质,而且还可以帮助老人找到归属感,提高老人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参与度。
虽然群众大合唱较为有气势,而且由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但是在合唱表演过程当中,还需要讲究每个人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使得群众在社会生活当中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学习。具体在合唱当中,有以下几种声乐训练方法。
对于合唱来说,一般选择体系较强的歌曲进行演唱,因此,在排练过程中,也要对于合唱群众的气息训练。众所周知,声音是通过调节不同的呼吸频率以及呼吸的深浅而产生的,因此,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对于刚开始学习音乐的初学者来说,必须锻炼深浅不一的呼吸,掌握不同的呼吸状态,尤其是对于男高音和女高音来说,频率高且响度大的发音是极其有难度的,在进行不同种类的呼吸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利用一些象声词来简化学习。同时个人也应该加强呼吸的训练,因为歌唱所用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因此,在平常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呼吸中吸气和吐气方法,从而能够掌握到正确的呼吸,进行歌唱。若基础的呼吸训练不到位,就会导致漏气以及气不够用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学会深呼吸,在呼气与吸气的时候,两肋进行合适的扩张与收缩来舒展或收缩胸部,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应该将吸气过程中的各个部位都展开,是吸入充足的气,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腰腹力量,收紧腹部的肌肉来控制呼吸系统。同时也要注意夹紧两肋,保持吸气时全身的扩张状态,使得在发声的过程中,让歌唱只能感受到气息是往嘴里吸进的,含着气息进行歌唱,充分地将喉咙打开,从而能够将声音连贯起来,不至于在呼气的过程中,把气息全部漏掉,同时也会避免由于呼吸的不恰当而导致岔气,凹胸和挤喉咙的现象。歌唱者在学习的初期就要对这些理论知识有十足的掌握,在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状态的时间调整,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形成正确的呼吸状态,进行标准的发声。
对于发声状态来说,在歌唱的过程中掌握好呼吸状态是发声的基础,但是若不会发声,那么呼吸掌握得再好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声音的表达是为了情感的宣泄,只有通过正确的发声,才能完美地展现一首歌曲。要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唱歌方法的前提就是要在调整好呼吸状态的基础上学会发声,在初步学习过程中,演唱者就应该充分认识,理解,掌握好正确的发声状态。在初步的学习阶段,很多初学者都会陷入一种用喉咙发声的状态,但是正确的发声应该是从丹田中顺其自然地吐露出气息来,通过鼻腔以及声带的塑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声音,如果不掌握好发声状态而盲目地用喉咙唱歌,长期以来就会出现声音沙哑以及声音过尖过细的情况,还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且演唱者自身也会感到十分的吃力。对于正确的发声状态,应该是在保持正常呼吸的基础上,将嘴自然打开,舌头放平,脸部呈自然半微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演唱者通过控制喉咙中软骨以及肌肉开放的大小,以及通气量的多少来调整呼吸,通过气息冲击声带的方式达到腔体的共鸣而产生特定的声音。人的歌唱器官互相独立,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歌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学会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掌握好歌唱的发声技能,在调整好呼吸状态的基础上,找到正确唱歌的发声状态,发出正确的声音,形成自己声乐演唱的特点。
对于情绪状态来说,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情绪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声调,同时也会带给听者不同的听觉感受,情绪可以通过声音传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演唱者在唱歌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正确的个人情绪带入到整个艺术作品的表达当中,将真正歌词以及整个声乐表演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客观的表述展示给听众,加强群众合唱的感染力。
群众合唱是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艺术工作者要认识到群众合唱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在合唱中加强对于演唱者气息、情绪以及发音的培训练习来提高群众合唱艺术效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