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玲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听读的阅读行为就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
在学习时,教师时常告诉学生,“我们慢慢来,我们一步一步来”。最开始,我们让学生听教师说话,听教师阅读,跟着教师慢慢地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教师和学生一同在教师的朗读声中安静下来,走进作者描绘的美好世界。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学习。很多学习习惯都处于培养阶段。教师要拉着这个年级 段的学生慢慢地往前走。在教学开始,教师没有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给学生们朗读了这篇文章的内容。“我画了一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我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春天的太阳应该画什么颜色呢?”文本中,这有一个问句。教师分析了文本的特点,特意在这里停了下来。很多学生开始好奇,春天的太阳应当是什么颜色的?这时,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刚刚所读到的三个太阳。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和红红的太阳,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春天的特点,想象春天的太阳。有的学生认为春天的太阳是蓝色的,有的学生认为春天的太阳是紫色的,有的学生认为春天的太阳是花色的。正如文章中所言,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为了让学生们收获更好的听读体验,教师在阅读引领时可以播放一段柔缓的音乐,让学生们静下心来。
刚开始,学生的能力有限,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听懂教师朗读的内容。慢慢地,我们对学生的标准也要提高起来。我们要求学生在听中分析语言,在听中感悟语言。这一个环节的完成必须依托具体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时,我们将课堂的重心落在文章中的最后一段。春天的太阳应该画什么颜色的呢?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教师总共把这段话朗读了两次。分别是: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教师让学生对比老师两次朗读的不同。其实,学生有在认真地听教师的朗读,他们马上发现了不同。第1个不同:教师的语气不同。教师第1次朗读的语气平平,好像在读一个问句,好像在陈述一个事实。教师第2次朗读的语气上扬,像是在寻找一个答案,像是在问一个问题。很明显,课本上这里有一个问号。第2次朗读的语气更适合。第2个不同:教师两次朗读停顿的时间不同。第1次,教师停顿的时间很少。但是第2次,教师读得很慢,停顿的时间很长。把句子中的疑惑都读了出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符号的魅力。我们用问号,还是感叹号,还是句号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就能够发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这是教师也没有料想到的教学效果,真的是出人意料,给人惊喜。确实,教师在教学中总能发现很多惊喜。
学生在听读时,也要注意去积累课文中比较好的表达,模仿这种表达的方式,进一步做到运用。这是我们对听读教学的最高要求。对于一篇文章的听读,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4个太阳》时,学生听读完整篇文章,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画了一个( )地太阳,秋天……夏天……冬天……春天……”将其化简,……太阳?季节……因为学生熟悉了语句的特点,教师就让学生们运用该句式创造一些新的句子。比如我想画个温暖的太阳,送给小鸟,让它有一个温暖的家。当然。学生的创造也不赖。我想画个明亮的太阳,送给眼睛看不见东西的人,让他们看到明亮的世界。我想画个开心的太阳,送给学生,让学生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我想画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大海,让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我想画个温暖的太阳,送给寒夜中的人们,让饥寒交迫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我想画个大大的太阳,送给……老师在朗读时,可以重点突出文章中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此,一旦后面开展具体的运用,学生也不会感觉到突兀。
总之,听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无趣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可以夹杂着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能力,思维,情感都会有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