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金
(乾陵管理处,陕西 咸阳 713300)
绘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在弥补文字史料的不足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壁画则是古代常见的绘画形式。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壁画被发现,成为历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其中,《九人宫女图》是唐代历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壁画之一。《九人宫女图》也称《九宫女图》,发现于唐高宗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以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精美而著称,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今人了解唐代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
除汉族传统服饰中,《九人宫女图》中尚有胡服的身影。胡服为少数民族服饰的统称,早在战国时期便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美谈。唐代国力强盛,文化极为开放,少数民族服饰乃至异国服饰广为流行。正如沈括所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1]。”《九人宫女图》中的胡服主要体现在画面最右侧怀抱包袱的宫女身上。该宫女身穿男子袍服,袖紧窄,领为翻领,下身为至膝盖以下的窄袖小袍,脚上则穿着短靴,具有非常浓厚的胡风。不仅如此,该宫女也是《九人宫女图》中唯一佩戴帽子的宫女,并且,所戴帽子为少数民族以动物之皮制作的浑脱帽。该宫女的服饰与唐代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唐代民族政策开明,少数民族在唐朝任职的不在少数,他们带来了胡服,并推动了胡服在民间的流行,另一方面,唐代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最高的时代,唐代女性“具有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女性的社会风貌”[2],以女身而穿男服、胡服,正是鲜明的表现。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唐代女性更以爱美而著称。唐代女性的发式繁多,常见的有惊鹄髻式、反绾式、螺髻式等。《九人宫女图》中的发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螺髻式。这种发式以发髻如同螺壳而得名,具体做法是先用丝绦将头发固定,使头发带垂脑后,再用盘卷的方法将头脑盘在脑上,有如螺形。图中手持拂尘、如意、方盒的宫女均为螺髻式。另一种是反绾式。这种发式是一种双高髻发式,具体做法是从头的两侧分别引出一缕头发向脑后反绾,再将头发高耸于头顶,能够使头发不蓬松下垂。无论是螺髻式,或是反绾式,均属于高髻式,以发髻高为主要特点[3],而发髻高则可以使人物形象看起来更为婀娜、修长。《九人宫女图》中的高髻体现了唐代女性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彰显了唐代开放的文化气度。
《九人宫女图》中宫女的妆容同样体现了唐代包容气度和开放胸襟,尤以眉毛的修饰最具特色。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便有画眉的习惯,唐代,画眉更在女性中风靡,如朱庆馀诗中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九人宫女图》中宫女画眉以阔眉为主,此一样式的画眉以眉毛细密且阔为主要特点,能够使女性的仪容富有英气。如图中捧杯的宫女,左右眉毛用线多达五笔,且微微向上倾斜,凸显了唐代女性地位较高,不让须眉的文化氛围。当然,《九人宫女图》的妆容既有英气逼人的一面,也有女性婉转柔美的一面,最为典型的便是唇容。《九人宫女图》中唇容为点唇,即用点的方式将唇脂点于唇上,具有较小秀丽之感。
多人多面是《九人宫女图》最大的艺术特点,作为一幅群像创作,《九人宫女图》中共有九个不同的宫女,如何让每个宫女都生动活泼,跃然纸上,对画家的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画中的第一位女子双手隐于袖中,面露一丝微笑,步履轻盈松快,从其在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并未手执任何物件来看,她应为宫女领班。左起二、三、四宫女在小心地交谈着什么,特别是手持蜡烛的宫女,眉头紧锁,极为专注。第五位手持团扇的宫女,用团山挡住了右脸,嘴角微微泛起,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而最后一位宫女则男性装扮,面色凝重,极富个性。《九人宫女图》赋予了不同宫女不同的神态,使每个宫女均栩栩如生,这既和画家个人的刻意追求有关,也和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有关。唐代是个人精神高扬的时代,也是女性解放的时代,唐代女性身上不仅有女性婉转的一面,也有勇于挑战、斗志昂扬的一面,中国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便出现于唐代。
《九人宫女图》的身姿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女性身姿的曼妙婀娜之美。图中宫女身段造型为曲线型,即S 型,有苗条匀称、轻盈灵动之美。不仅如此,S 型身姿也明显地增强了画面整体的节奏感,使画面富有灵气,打破了平面造型在人物传达中的僵硬感。根据郭岚的分析,《九人宫女图》的宫女的S型身姿和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有很大的关系[4]。唐代皇帝虽然以老子李耳后裔自居,而武则天则信奉佛教。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佛教造像对画工也带来很大的启发。印度人极善歌舞,佛教造像有轻盈灵动之感。画工将这种轻盈灵动之美融入到传统的仕女图中,催生了S 型身姿。国传统绘画讲究随类赋彩,即根据绘画对象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色彩,并且,不同于西方绘画注重物体颜色的再现,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单一色彩的运用。《九人宫女图》中的色彩运用总体较少,主要为朱红、蛤粉、石绿、墨等大块颜色,这些颜色无一例外具有视觉刺激性强的特点。以红色为例,先秦时期我国便形成了尚红的传统,红色在民间更有喜庆、热闹的含义。《九人宫女图》中宫女的服饰以红色为主色,极为引人注目。尽管《九人宫女图》所用的色彩并不多,但却具有绚烂饱满之感。画工单一色运用的同时,也注重色彩间的对比,通过冷暖、虚实、明暗等对比方式,使得画面整体的色彩风格具有典雅自然的气息。
一直以来,中国对女性的审美都是以纤瘦为美,如战国时期的“楚王好细腰”,唐代对女性的审美则以丰腴为美,这和以前朝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魏晋绘画中,女性多“秀骨清象”。以丰腴为美是唐代国力强盛的一大特点。初唐时期,在唐太宗的励精图治系,唐朝一片繁荣,并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九人宫女图》中的宫女恰如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冉冉升起的阶段,以青春活力而著称,特别是丰腴圆润的面部,体现出一种自信,而服饰妆容等,则具有强烈而又鲜明的时代感,彰显了唐代的开放胸襟。
唐代是古代最为开放、包容的时代,甚至连皇家私事也可街谈巷议,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极强的文化兼容性是《九人宫女图》中唐代包容气度与开放胸襟的重要成因。首先,儒释道合流。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思想,自先秦以来,代代传承,其中,儒家思想是统治者推崇的思想,而道家思想则在知识分子中间有着很大地与影响力。佛教东传后,佛教思想广为流行,并在士大夫群体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次,外国文化杂糅。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强盛的国力使得少数民族乃至异国人士杂居长安,他们带来了颇具异域风情的文化,如《九人宫女图》中的浑脱帽。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特别是初唐、盛唐时人,进取精神更为强烈。唐代诗人多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不少诗人均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作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的进取精神。《九人宫女图》中流露出来的唐代的包容气度和开放胸襟与唐代的进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九人宫女图》虽为反映宫女的作品,但图中的宫女形象和以往封建王朝的宫女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便是宫女形象的“男性化”特征。图中宫女,既有穿着男装的形象,而这一装扮在当时并不稀罕,现存绘画中,不少反映了唐代女着男装的风气,也有具有男性英武阳刚之美的画眉形式,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进取精神。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国力最为强盛的朝代,唐太宗更有“天可汗”的称谓。强盛的国力使得唐代的文化氛围极为开放,形成了封建王朝中少见的包容气度和开放胸襟。时至今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反映唐代历史文化风貌的文物出土,而《九人宫女图》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九人宫女图》不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九位宫女,更在服饰、妆容、身段等中表现出唐代的包容气度和开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