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文 澳门城市大学
设计美学是结合艺术美与设计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分支。它强调材料美、技术美、功能美及形式美,源自生活,应用于商业,不同于传统美学艺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高校应对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美学的革新展开积极探索。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注重研究和应用生活美,紧密联系生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之美,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品位,设计出满足生活需求、体现美的艺术作品。例如,一些手部力量较弱的女性或小孩在开瓶装饮料时会出现拧不开瓶盖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设计师应立足设计美学,优化设计思维,在瓶盖竖立面做凸起部分的设计,如此不仅体现了关爱情怀,还凸显了瓶盖的设计美学思想。大部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美学思想,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能感受到艺术设计的关爱情怀,进而内心产生一种暖意,体现了功能美与形式美完美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更多生活中体现美学的作品,加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设计目的、初衷的了解,以及对设计者的情怀与灵感的理解,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中设计美学的应用。
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美学感知力对学生高尚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养成大有裨益,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则有助于学生美学感知力的提升。因此,在革新设计美学时,教师应注重美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高校学生大多是成年人,拥有较为成熟的社会价值观与思维观念。而如今社会中充斥着奢侈之风、浪费之风、享乐之风等不良风气,这些都背离了社会道德情操和美学观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摒弃不劳而获的思想,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依托美学思想设计艺术作品。
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在作品设计中更好地融入设计美学。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守旧的教学形式。
第一,信息化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供教学使用,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可依托网络收集能体现设计美学的优秀艺术作品,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及产品性能,以帮助学生对美学在作品设计中的体现形成从外到内的了解,通过多听、多看、多学的方式激发设计创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设计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他人的设计作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美学。此外,在教学愈加现代化、信息化的当下,微课模式被广泛应用。微课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讲解某个作品的设计美学、设计精髓及设计理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鼓励学生在艺术作品中融入美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第二,艺术设计要在实践中展现出思想与创意。当前许多高校设立了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师应扮演好专业技术与美学指导者及设计总监的角色,鼓励学生在设计室内展开艺术作品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促进学生审美品位的不断提升。
第三,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设计大赛、展览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设计项目,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作品,将设计美学的感染力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设计潜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能力的提升。
总之,设计有了美,才能增强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工业产品设计等都蕴含有不同程度的美学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世界愈加丰富,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艺术人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