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宁
城镇空间特色是城镇的个性和品质,城镇空间特色是城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城镇空间建设工作中应结合特色化发展需求,做好城镇特色定位、特色资源挖掘和特色创新打造,通过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来增强城镇形象、彰显城镇魅力,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
城镇空间特色具有差异性、艺术性、公共性和隐射性[1],独特的城镇空间特色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对于城市空间特色建设来讲,主要是将城镇本身具备的物质空间当作基础部分,建设能够从视觉层面、感知层面所体会的与其他城镇不同的特色,将建筑结构、各种场所、基础设施、物质环境等相互整合,在外观方面、式样方面创新空间比例、形状、颜色、质感等,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空间形式。这样除了能够满足城镇空间创新性发展需求,还能借助特色化的空间形象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审美体验环境,满足城镇居民精神层面、审美方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打造良好的城镇空间外在形象。
近年来在我国全球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很多城镇都有着“千篇一律”的场景,缺乏一定的特色,不仅无法将城镇的特色、特点体现出来,还不能结合城镇发展需求进行空间的创新改革。而在建设城镇特色化空间之后,就可以按照城镇本身的特点、具备的特色资源、风土文化等,因地制宜地创新改革,不再盲目地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特色,而是建设与当地区域特点、特色优势相符的空间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发展体系。
2.1.1 制定增强空间辨识度的决策
城镇空间辨识度就是城镇空间的设计与建构,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的几何形态上[2]。制定增强空间辨识度的决策,主要目的就是表现城镇空间的个性和风格,使人们首先从视觉层面将不同城镇形象和外观空间特色辨识出来,并形成相应的审美感知。城镇空间辨识度是不断发展和不断被创造出来的[3],为保证空间决策内容的完善性,在制定的过程中可广泛邀请公众参与,咨询社会各界的空间特色挖掘意见、空间特色价值定位意见,以此为基础明确如何提升城镇空间的辨识度。
2.1.2 制定提升空间美好性的决策
空间美好性的决策,是指特色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弘扬积极向上、具有一定正向价值的审美情趣,杜绝消极观念、丑恶情趣。从审美的角度来讲,空间美好性涉及形式美和意味美。形式美就是从视觉角度感受到空间形态美感,在欣赏城镇外表时有着舒适感和自由感的审美体验。意味美属于在城镇空间外表形式下所隐藏或是利用空间外表传达某种思想、某种价值或某种信仰等。建设城镇空间特色,应打造独特性的形式美和意味美来提升城镇空间美好性。
2.2.1 重视不同生态环境资源的挖掘
城镇的空间特色往往与当地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自然生态环境是城镇空间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1]。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类型多样的气候水文、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环境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4],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塑造了不同的城镇空间特色。挖掘生态环境资源就是挖掘城镇所在地域中的自然环境特色,着重分析研究地域气候特色、气象特色、地形特色、水文特色、生态资源特色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城镇山水格局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做到顺应气候特征,尊重地形地貌,运用乡土植物来打造城镇空间特色。
2.2.2 重视功能片区特色资源的挖掘
各个城镇的规模存有一定差异,但城镇空间整体系统一般是由不同单元功能片区所组合而成。因此,在建设特色空间的过程中应挖掘功能片区中所含有或所涉及的特色资源。首先,挖掘各个功能片区的自然条件特色、山水格局特色,了解城镇功能、城镇景观与空间特色等。其次,挖掘各个功能片区的精神文化特色资源,着重分析研究物态文化特色、制度文化特色、行为文化特色和心态文化特色。最后,统筹各个片区的特色资源,既要从整体协调的角度,也要相互独立的角度,合理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化的空间节点、空间肌理和标志物的空间结构。
制定特色化建设决策、明确特色资源挖掘内容之后,应根据城镇的空间层次、建设时序、控制范围等情况,利用差异性、个性化的手段进行控制范围内空间的建设或是更新改造[4],完善空间特色建设模式。
2.3.1 完善空间环境的特色化建设
城镇的空间环境特色主要体现在街道景观、建筑风貌、类型分区和城镇色彩等方面[5]。城镇空间环境的特色化塑造有几个重点:(1)建设特色的街道景观。街道是城镇的骨架。街道景观除了具有功能化之外,还要具有艺术化、生态化、参与化和人文化特色。(2)协调建筑风貌。建筑风貌反映了城镇的历史文脉,渗透了当地文化[6]。注意新旧建筑物之间的过渡,处理好传统元素与现代化元素,统筹建筑立面、色调和元素。(3)区分特色类型。形成以特色类型为主的空间结构,城镇空间可以划分为传统类型、异域类型、地方类型、现代化类型等,将各种特色类型的空间组合在一起,凸显整体城镇空间特色。(4)丰富城镇色彩。色彩在城镇空间特色形成中作用显著,建立主色、辅色、点缀色、屋顶色和场地来引导城镇风貌区,功能区和重要地块建设[7]。
2.3.2 完善空间结构的特色化建设
城镇特色化结构的建设对空间特色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可以利用结构的调整、创新等预防出现不同结构重复出现的问题。特色结构建设应完善布局方案、统筹规划内容,既要强调城镇各个分区结构形态、片区结构形态与整体结构形态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周围城镇关系,通过创新、独特性的建设与改革方式,增强结构的特色化水平、创新性效果。首先,建设特色性的公园空间、广场空间、滨水空间、视觉廊道空间等,明确不同部分的规模、分布要求,争取能够建设疏密性良好、具有“抑扬顿挫”的空间体系。其次,适当地增加分区密度。重点强调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密度、建筑结构高度的划分,将其分成不同的区块,建设具有特色化优势、富含特色性资源的良好分块部分,这样才能打造具备特色性的结构模式[8]。
2.3.3 完善街道系统的特色化建设
街道是城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城镇特色的集中展示区[9],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组织系统[10]。街道功能是否齐全、主题是否突出,内容是否丰富,将直接影响整体城镇空间的特色化建设效果。因此,必须重视街道的改善、创新与打造。首先,改善街区道路空间。应设计合理的适宜空间尺度,设定安全的建筑退界,设计与当地区域民俗风情、气候环境相符的特色性路面铺装外形。其次,创新街道出入口节点设计。出入口空间是街道空间中最活力的节点之一,出入口需要有充分的大小和可识别的造型[5]。
地域特色资源可以理解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具有全国性[11]。回溯过去,关注当下,展望未来,城镇空间特色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审美需求,还能增强城镇空间的创新效果,对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应形成正确的空间特色化建设决策,挖掘城镇空间特色化资源,完善城镇空间建设模式,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建设具有环境美、形态美、生活美和人文美的城镇特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