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我国于2009 年提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并将其延伸到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其中城市绿化建设和景观设计尤为广泛。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将低碳环保的理念科学地融入建筑设计中,一方面使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和绿化程度变得更高,另一方面更加适应人们对生活及文化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在国家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忽略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近几年“环保”渐渐进入人们眼中,渐渐被公众重视起来,国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法,这被称为“低碳环保”理念。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两个项目,土地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高效利用指的是在仅有的土地基础上建设多元化的景观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城市园林景观对土壤的利用率,以此来建设一个多层次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能源的高效利用指的是既环保节能又可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立足当下,发展眼光,从长计议,这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我国环境带来的优势。
我国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和形象发展得越来越好,这要归功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它是组成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部分。有以下两种原因:
(1)它促进了城市精神面貌和国际形象,城市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促进改善景色,而且还能够给人山水田园的形象。
(2)可以带动并引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美化城市形象、舒适、降噪、减排放等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1)合理选择城市园林景观的栽种场地和位置,最好是能够最大化维持城市已有园林土地环境质量,这样可以减少土地环境恶化的情况频繁发生。
(2)合理地选择栽种场地,最好是在土壤表层19cm 上下的位置种植,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土壤表层的杂草清除干净或者移植在其他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大量繁殖的杂草和园林植被争夺土壤表层的资源和养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遵循的适宜性原则,需要大量增加杂草的覆盖利用率,这样可以合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应当对整个城市的各项情况了解清楚,比如:文化历史、城市规划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设计整体给人的印象要和城市给人的印象保持一致,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运用生态系统、植物景观、人类、生物等多种生态学知识来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这样可以合理地选择适宜生存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低碳环保型植被[1]。
因地制宜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指的是,依据城市自身情况,采取合理适当的种植方法和植被,不能违背天法自然,人类自身情况与生态环境同步调,设计人员在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整个城市的各项情况了解清楚,比如:文化历史、城市规划、气候状况、地理地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可以节省运输物品时消耗的时间,更有效避免了二氧化碳的释放。
设计行业最重要的是“创新”,但是创新需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现场施工操作的设计,而非盲目追求“创新”,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应该先去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现场的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状况等,在了解基础上进行设计施工则是事半功倍,若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便盲目创新设计,这不仅是不负责的表现,更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所以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切忌盲目追求创新[2]。
从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发现,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花岗岩、玻璃幕墙、高级灯具以及进口喷泉等较为昂贵的景观材料,导致园林景观设计在缺失了园林之美的同时,更多的是暴富之嫌。过于重视视觉层面的气派、宏伟及富丽堂皇这一类形式美,忽视了园林工程的资金投入与后续的管理成本。但是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算很高,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建设时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过于盲目地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攀比。
园林的本质就是依附于自然形态而存在的,所以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园林的需求及天然地形来展开合理的设计。但是大部分的景观设计师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并未对此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在设计之前没有到园林的建设现场进行地貌勘察,以至于在规划时无法实现因地制宜的原则,而是以设计要求和自身的设计习惯进行随心所欲地创新,这样的设计工作不仅不符合园林的实际情况,还会导致成本增加[3]。另外,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经常会见到挖湖堆山、移栽植物的现象,这不仅导致环境的承载力出现问题,还致使园林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很多时候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期间为了追求美感和低成本经常会选择一些看起来好看但价格较低的材料,其中化工材料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再生性极差,缺乏环保性;而低碳材料相对而言优势更大,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并且能够在保持原有使用性能的同时不会产生任何的有害气体。例如,使用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就比使用木结构材料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还极有可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所以一旦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合理就会导致碳排放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虽然说“创新”是设计行业的最终追求,但是针对园林景观展开设计时,不能过于盲目地追求“创新”,而是需要基于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来展开考虑,并将周边的环境要素融合到设计当中作为基础,再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设计规划。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还能够促使整个大环境与园林景观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辉映。此外,园林中的植被种植也需要以当地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因为只有与当地的生态系统相符合,才能够促使植被更好地融入大环境当中,并将生态效应充分地发挥出来。
过于豪奢的设计标准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大忌,所以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巧妙地避开一些昂贵材料的使用,而是以环保的材料为主,以保证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核心,无论是植物的选择,还是山体、水体景观的设计都应该尽量做到低碳节能。例如,在设计和选择水体景观时,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水资源情况,尽可能地就地取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水源运输难题,还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另外,还需要坚守合理原则,在确保观赏效果不变的同时规避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灯光设备的选择应该以节能灯为主,减少电力资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能源合理利用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量守恒、能量循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创造出很多新型低碳环保材料,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类新型环保材料,让其发挥自身价值,通过对废弃物采取分解使用的方式,让其变废为宝,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无故消耗。现场施工期间,工程管理部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制度要求,严格把控竣工期限和施工质量,在方案合理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只针对内部景观进行设计,也需要对城市的建筑墙体展开绿化设计,这样既可以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的绿化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强化环境的舒适性。在对建筑墙体进行绿化设计时可以选择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变城市气候,以此来缓解“水泥城市”所带来的热岛效应。另外,墙体绿化还能在冬季时促使阳光直接照射到墙上,这样可以在提高墙体温度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4]。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将设计与低碳环保理念充分结合,摒弃豪奢的设计理念,制定适宜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并通过坚持使用再生能源和墙体绿化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通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更好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向低碳环保型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