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龙
当前造成我国建筑出现倒塌等质量问题的主要是结构问题,建筑结构安全性较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1.1 勘察数据出现偏差
不同地区在施工前都需要对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以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而部分勘察人员由于操作或者技术原因导致所收集的勘察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勘察数据出现偏差,会直接导致建筑施工地面承重量不足出现塌陷坍塌。
1.1.2 设计构想与实际情形存在差距
一般来说,设计人员会严格考量影响建筑质量的各个因素后再进行图纸绘制,但是施工完成后,建筑结构由于技术原因会与设计构想出现差距,一旦设计图纸冗余度较低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1.1.3 施工人员专业性较低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人员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故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入建筑队伍。在这种背景下,劳动力的快速增加使得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大幅度下降,影响建筑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1.1.4 材料质量不合格
部分企业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施工成本,选取质量较为低劣的材料进行施工。这种源头恶性竞争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坍塌风险[1]。
建筑完工后需要定期维护巩固,以防止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造成的损害。相比湿度较小、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以及潮湿度更高的地区在长期水分的侵蚀下,建筑地基容易逐渐塌陷,造成房屋倒塌;地壳运动更为频繁的地区,部分建筑因为承受力不高加之地震影响,房屋出现缝隙甚至坍塌的风险较高。故在降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建筑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居住安全。除此以外,由于建筑使用时间较长,在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建筑在时间因素影响下,建筑使用性低,坍塌风险性较高,需要定时进行加固[2]。
建筑质量水平直接影响人们居住安全与社会稳定,而建筑结构作为建筑最为关键支撑,相关人员要保证建筑质量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以下将展开论述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的意义所在。
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是指建筑单位邀请鉴定单位结合施工数据,采用专业的检测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结构检测鉴定除核查建筑质量外,还对旧建筑维护加固提供了结构数据,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建筑加固效率。另外,由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所以施工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建筑结构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尽快进行针对性修补,保证建筑质量达标,满足人们居住要求[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区,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大幅度提升,而城市建筑面积与人口增长成反比,城市住房问题较为严重,城市用地矛盾逐渐激化。在此背景下,对旧建筑结构进行维护加固既可以减轻施工成本又可以缓解住房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现。
由于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贯穿了建筑施工的整个环节,为了确保检测鉴定结果合格,建筑企业要确保施工各个环节的有序合格进行。例如在选购施工材料阶段,施工单位会严格按照质量要求选购材料,剔除次品材料;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会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专业的施工人员,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单位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合格会严格审核各个环节,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建筑安全稳定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检测采用的方法较多,按照种类可以把检测方法分为混凝土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等。本文将主要对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钻芯法、回弹法和拔出法进行介绍。钻芯法,主要在于“芯”,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测验,这一方法优点在于检测数据较为准确,但是容易造成物体部位损坏。回弹法则规避了钻芯法这一缺陷,它是根据混凝土的回弹值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混凝土表面整洁度和完整度要求较高。拔出法目前在国外较为普及,是一种将金属部件放入混凝土中,根据拔出的力度来进行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既保证了准确度又不容易造成物体损坏。
建筑结构检测方法较为多样,施工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结构种类选取最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准确的同时维护建筑结构。
当前我国最为常用的鉴定方法为以下三种。
3.2.1 传统经验法
指鉴定人员将以往鉴定方法与当前建筑结构的数据进行比对,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操作。该方法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时间花费较少,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对鉴定人员的专业性、经验性要求较高,仅仅利用专家进行鉴定会造成数据结果主观性较强,无法获取准确全面的专业数据,鉴定过程较为随意,科学性较低,容易滋生贿赂腐败现象,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依旧采用该方法。
3.2.2 实用鉴定法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具和科学鉴定方法,对建筑结构以及周围相关数据进行检测、测量后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按照国家规定鉴定标准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合理性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经验法来说,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建筑结构以及周围环境的专业数据,并能及时发现结构不足之处,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修补维护。数据的可靠性与全面性让该方法更为全面科学,但是由于操作程序较为繁琐复杂,故耗时较多。
3.2.3 概率鉴定法
相比实用鉴定法来说更为科学化,其理论原理为数据统计学与概率学,借助非定值理论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筑结构抗力与荷载效应之间的差值来对建筑结构安全质量进行评估。当两者差值为正数,则表示建筑结构安全性达标,当差值为负数,则表示建筑物危险性较高,当差值为零则表示建筑物安全性已经到了极限点。这种方法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因为建筑物体结构数据较为多变,计算难度较大,如果需要应用于建筑结构鉴定中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4]。
上述三种鉴定方法各有其特点,鉴定人员可以根据建筑结构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或者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当前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种类也较多,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状况灵活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两种加固方法。
(1)增加建筑结构受力面积。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中需要加固的地方再次浇筑混凝土来扩大结构受力面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2)混凝土结构加固法,这种加固法包括置换法和外包钢方法。置换法简单来说就是以旧换新,将旧的混凝土铲除换上新的混凝土,这种方法耗时长但是建筑物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外包钢方法是通过添加钢筋对需要加固的地方进行全方位包裹,耗时短但是成本高[5]。
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加固主要有五个环节:
(1)检测鉴定单位收到施工单位委托,在这一环节,检测鉴定单位需要严格检查委托书的相关信息以及交流确认相关的检测鉴定要求与标准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序展开。
(2)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详细了解调查,主要针对施工人员,施工情况,施工流程,施工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解并及时记录调查数据。
(3)核查协议内容并签订合约,在这一环节中合约双方都必须确认好合约内容,确保工作内容符合法律条例要求。
(4)二次调查,这一环节不同于之前在于调查范围变更为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更为详细化。
(5)完成检测鉴定报告,需要明确的是鉴定报告需包括建筑物的基本情况、检测鉴定范围、检测鉴定结果等重要信息并注意语言规范[6]。
因为建筑结构的质量直接与建筑整体质量挂钩,所以为了满足我国居民对建筑行业的高要求,解决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加固等若干问题至关重要。建筑行业需要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提高建筑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