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为了缓解建筑行业环境污染及产能过剩等问题,装配式钢结构等绿色建筑结构形式逐渐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应用方向。虽然钢结构具备安全环保、生产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等优势,但其建造和推广仍受工艺要求和安装精度等施工因素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现阶段更要提高对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控的科学把控[1]。
钢结构工程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工程相比,它们的施工工艺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其中,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钢结构构件的安装精度较高,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物整体的强度、刚度及韧性。除此之外,钢结构建筑施工还提高了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以及施工进度,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绿色建筑领域的转型。
由于国家对绿色建筑产业的重视,钢结构建造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突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的钢结构工程也融入了许多有利于城市建设的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等绿色元素,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建筑钢结构质量进行控制,我国针对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各个流程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由于钢结构施工所涉及的预制构件要求均较高,所以在质量管控的审验上需要更加仔细。这不仅要求对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规范限制,更要求钢结构的相关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尽职尽责。
钢结构建筑的推行,是国家和社会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条件、建筑产业基础以及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其中,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钢结构的建设要想达到稳定性的合格要求,就必须在稳定性的前提下针对钢结构质量的验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在每一个钢结构预制构件使用之前要进行严格的保管和养护。针对钢结构预制构件的检查,不仅仅要检查其外观、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或有无损坏的迹象,更应具备详细标准化的验收规范要求,例如是否有符合验收要求的验收报告单、质量合格单等[2]。
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准去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提升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就需要在钢结构建设过程中,通过把控建材供应商、建材构件的运输、建材预制构件的验收环节的抽样检查等步骤。只有保证建设工程各个基本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机会去提升钢结构工程的稳定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钢结构,有利于增强建筑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1)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期相比,钢结构的施工工期有明显缩短。钢结构建筑在同样的经济应用理念下,具备了更快速有效的目标效果,从而促使了行业经济效益提高。
(2)伴随科技的蓬勃进步,施工技术不断突破新高度。这就使得钢结构施工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繁琐程度相对减少。
(3)钢结构施工工期的缩短也加快了钢结构工程后期投入使用的步伐,能够更快地达到建设建筑的目的。
(4)建筑防震等级提高,促使在特殊环境和位置下更好地利用土地的规划。
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的钢结构发展如火如荼。由于钢结构施工具备施工时间短、防震等级高、防腐程度好、建筑材料回收利用便利、维修便捷以及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理念等特点,所以能够在建筑领域迅速站稳脚跟,成为整个建筑行业热度最高的一种建设方式。随着市场不断扩大,人们对钢结构的使用和质量控制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钢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的发展是非常稳定的。
理论上建筑钢结构都是按照最终吊装方案为依据,这意味着保证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做到钢结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流程预期的质量保证要求。这就要求工程专业人员,不仅对各项工作、各个部门进行详细的工作安排,包括设备的进场,材料的验收进程,前期施工道路的规划并施工,场地平整及后期的规划安排;还要安排好施工人员有序进场和配套生活设施水电等必要措施[3]。例如,在建立大规模的双层厂房时,首先,要安排工作人员有序入场,进行生活设施的配套安装以及基础设备的完善;其次,进行规划施工场地的平整、施工道路的规划和铺设等工作,为后期工作顺利做充分准备;然后技术人员带领施工人员进行场地规划,包括施工场地、材料的储存场地、大型设备的安放场地、应急场地预留等施工;最后,进行设备进场、检查维修,及预制构件和材料的查验验收等,待一切就绪就可开始施工。所有过程一定要合理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安排,如遇特殊情况紧急上报并快速完成措施,同时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对整个施工工艺或流程进行检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针对紧急情况或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以避免因浪费时间而延迟工期。
3.2.1 钢结构施工质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1)预制构件的验收和查验:因为钢结构的施工都是由预制构件吊装在一起拼接而成的,所以预制构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钢结构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吊装施工是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预制构件,所以工艺烦琐并且危险性较高。只有在保证施工安全情况下,有序地安排好吊装工作,并指挥吊车师傅配合好衔接人员,才能使施工吊装有序开展施工。除此之外,针对吊装的安装步骤进行有序的查验也进一步保证了对结构质量的控制。
3.2.2 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预制构件的验收
(1)观察整体构件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同时检查尺寸数据。如出现外观损坏或尺寸数据不合格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厂家进行退货补发,保证不要耽误工期。
(2)进行抽样检测。针对材料强度等级进行随机的抽样检测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强度等级,严格保证预制构件的材料质量。
3.2.3 将上述的验收要求应用到钢结构的吊装施工过程中
(1)检验预制构件是否合格,技术人员需要在吊装前检测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2)按照安装要求进行安全吊装。需要注意的是,钢柱与钢梁的安装是钢结构基础安装的关键环节,其整个安装过程可以分为屋顶安装、围梁安装、墙体安装以及门窗安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预留孔洞和凹槽,以便后期安装各个环节互相搭配。
钢结构后期的科学性深化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具备可实施性。由于钢结构后期的质量管控非常重要,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应该具有科学依据,并且相关工作人员也有必要提高工作的重视程度,对钢结构预制构件的验收安装都要进行严格的标准要求,将质量和安全落实在每一个环节里面,从而最大程度提高钢结构施工的质量保证。
当前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都在不断完善,科学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可以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对钢结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控;还可以在钢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钢结构的深度设计和后期的预制安装进行监督把控。其中,通过软件将深度设计所涉及的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再把设计出的构件安装组合最终得出详细的数据图和表格,为施工队和采购部门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和报价,从而在钢结构的施工建设中起到质量把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大大节约工期。钢结构的施工管理也离不开反复的科学性测验与模拟,这也恰恰说明科学性深化对于钢结构后期的施工有很大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钢结构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管控中,要想更好地提高钢结构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以及对施工人员有效地管理。科学性与可靠性是质量控制的两个标准,只有将质量控制贯穿于钢结构施工的全过程,才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细致的把控。同时,技术人员也要根据相应规范和所学所知去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项任务,规范地管理现场,认真地现场指导,并且结合多年管理经验进行科学的人为控制和有序的施工把控才能更好地保证钢结构的质量管控,为进一步突破钢结构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夯实基础,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