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2021-11-26 15:27张喜群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画画作心理学

◎张喜群

现阶段的教育以课程教育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对主要科目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和教育。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美术、音乐等教育也逐渐崭露头角,但是心理教育却依旧存在空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推行绘画心理学,对学生的绘画内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心理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共同进行。

一、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相较于其他模式的心理教育,绘画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优点。首先,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绘画心理学来解读学生的心理状态更为隐蔽,更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指定的绘画目标,从而隐蔽地进行心理评估,保护学生的隐私。其次,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绘画心理学来解读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解读。相较于问卷、测验题目,绘画的方式更能表达出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时以客观心理状况为主,减少学生恶意篡改答案的可能。最后,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绘画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绘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绘画的魅力。绘画并不仅仅是“有手就行”的涂鸦,而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人内心的反馈。

例如,最为常见的“画人树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人树屋”,并观察学生的绘画,从而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到哪些学生的心理需要调整,哪些学生需要鼓励,哪些学生需要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绘画作业,就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来绘画,在画中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样一样,教师就可以解读出学生最真实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管理班集体。除此之外,在确定哪些学生近期有迷茫和烦躁的情绪后,教师可以和相应的学生谈话,并告诉学生绘画解读出的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学生意识到绘画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绘画心理学让学生理解绘画的深层次含义。当下的美术教育虽然依托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学生依然不重视美术教育,甚至把美术教育当成一种负担。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画作的分析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绘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画作的解读来吸引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又让学生能意识到绘画的魅力。

例如,正如上文的举例,让学生绘画“人树屋”,在课堂上,教师便可以通过解读画作中的这三个要素来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这三者之间的位置来解读学生的情绪,通过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解读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解读学生在这三者上具体化的细节来解读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有科学理论支持的心理学技巧,却能精准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改变学生的观点和态度,促进美术教育的进行。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技巧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2.通过绘画心理学来带领学生分析名画。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有名画赏析这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之前,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习绘画心理学的部分理论,让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画作中的意象和构图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名画心理分析过程中教导学生透视法,素描,光影等绘画方法,让学生更好的通过绘画来表达画作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一举多得,促进学生的成长和美术教育的进行。

例如,在教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画作开始,必要时,可以由教师绘制相应的绘画作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把握绘画心理学的精髓,随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去赏析名画,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画作虽然采用了抽象派的画法,但情感表达有明确的指向,非常适合学生去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顺势介绍这幅画的构图,所用的透视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成长。

三、结语

以上便是本文对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的阐述。在“新课改”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美术教育也应该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与新兴概念相融合,促进自身的发展。而绘画心理学正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它将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既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为日后美术教育的发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猜你喜欢
名画画作心理学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学生画作欣赏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