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1-26 14:45:57姚欣钰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汇率进口

姚欣钰

广州工商学院

一、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

跨国公司一般定义为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在多国或者地区存在业务往来的公司,其有总公司与分公司的结构之分,分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所有业务通过总公司来协调与管理,所以又有超国公司和国际化公司等别称。跨国公司通常利用承包商来制造特殊商品外包的经营手法也经常被使用1。跨国公司与一般公司在经营特点和经营方式上有所不同。跨国公司经营目标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主要通过控股方式来控制国外企业。其主要的经营方式分为横向型多种经营,垂直型多种经营,混合型多种经营。跨国公司亦有多种类型之分,按经营项目分是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按经营结构分是横向型跨国公司,垂直型跨国公司和混合型跨国公司。中国著名的跨国公司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跨国公司主要以电、气、石油、通讯、交通行业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为主,中国民营跨国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房地产等行业。

二、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政治风险通常是由于东道国发生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母国甚至第三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2。因为各国国情不一致,所以东道国当局采取的政策经常会有所变动,这种变动对中国跨国公司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而政治风险主要是指其消极的一面,例如:因萨德问题持续升级,中韩贸易额也发生巨大变化。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9 月份,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81.95 亿美元,同比减少7.3%,其中韩国对华进口72.34 亿美元,同比减少4.6%,对华出口109.61 亿美元,同比减少9%,1-9 月份中韩贸易总额为1528.83 亿美元,同比下降9.5%。韩自华进口632.09 亿美元,同比下降5.3%,对华出口896.74 亿美元,同比减少12.1%。此外,韩国民众自发抵制中国产品,中国大量在韩公司纷纷破产倒闭,中国也颁布“限韩令”政策,一时间两国贸易遇冷。政治风险主要分为非歧视性干预,歧视性干预与歧视性惩罚三种。非歧视性干预指东道国为达到某一经济目标而对相关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这一类措施仅仅针对某一行业的全部企业,本国企业与我国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歧视性干预指东道国给予本国企业特定优惠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该举措会减少外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中国跨国公司因为生产时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商品价格较低,因此常常受到外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当局为保护民族企业,大多会以反倾销等各种名义限制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例如:2009年8 月,印度公司向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等国的树脂启动反倾销调查。2009年7 月,阿根廷生产部工贸以及中小企业国务秘书7 月7 日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厨房用点火机开展反倾销调查。2009年6 月美国2009年6 月30 日美国国内唯一编织电热毯生产商佛罗里达公司代表其国内产业正式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对原产于中国进口编织电热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此案例,不胜枚举。以上的全部内容都属于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对跨国公司的打击有轻有重,轻则损失利润,重则导致跨国公司的分公司在该地区破产,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多变,政治风险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是永远存在的,了解政策差异,掌握实时政治信息是每个想获取东道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一门“必修课”,现如今因西方别有用心的媒体不断宣传,“中国威胁论”在世界范围内甚嚣尘上,作为中国的跨国公司更应该对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因为陷入“政治雷区”而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尊重别国民众情感也是跨国经营的策略。

(二)经济风险

1.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也叫外汇风险或者外汇暴露风险。是指在进出口经营贸易活动以及跨境股权交易以及融资等相关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的不确定性导致可能引起企业或者经营活动的净现金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1。汇率风险分为经营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遭受的损失。会计风险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因记账货币与实际交易货币的汇率差异而导致的风险。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编制财务报表。主要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表中数据会直接影响企业收支。在折算过程中因汇率变化会对企业造成一定损失。交易风险是指在外汇收付环节,因为汇率不稳定而导致公司利益减少的风险。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通货膨胀,政局变化,利率和外汇储备四个方面。具体有:如果一国发行的货币量过多,则会出现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货币贬值现象;政局变化如国内政权变化,战争等也对汇率有短期影响。利率升高本国货币的汇率也会升高,反之则下降。国际收支也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国际收支顺差则汇率上升,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则汇率下降。因为中国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浮动汇率是由市场供给决定的汇率,所以中国的跨国公司尤其需要掌握国内经济信息,有效防范汇率风险。近年来,受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跨国企业集团面临的汇率风险逐渐加大1。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相关消费者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也不一样,中国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经营时,如果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因为发达国家民众消费能力高,所以中国跨国公司的损失较低,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消费者购买能力较低,所以汇率变动会对公司收益产生较大影响。

2.非关税壁垒手段

以东盟国家为例,虽然我国与东盟签订了“早期收获计划”,但是我国跨国公司依然面临东道国各种非关税壁垒手段的限制。泰国对部分产品采取进口许可证措施,在进行该种商品时需要办理进口证,并需要通过层层把关和严格筛选,所以这些产品的进口数量一般有限。其中包括24 种农产品,比如桂圆、茶叶、大豆、豆饼、玉米、糖类、谷物、蒜类、椰子油、棕榈油等。泰国除了通过进口许可证控制农产品交易量之外,还将一部分产品进行出口管制,共计45 种,大米,橡胶等农产品列在其中。还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10 个领域60 种产品进行强制认证,其中包括农产品行业。泰国在2000年颁布了《对销贸易法》,只要政府采购金额大于3 亿泰铢,外国中标企业必须回购不低于合同金额50%的泰国产品。2

菲律宾在1994年颁布的《出口发展法》确立了鼓励政策,对出口企业进行一定数额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菲律宾在原则上允许所有商品自由进口,但是依然会对一部分商品进行进口限制,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配额和许可证制度。和泰国一样,菲律宾需要办进口许可证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初步统计具有130 多种,在进口商品中占据的比例高达4%。此外,菲律宾还对一部分进口的农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

印尼在2015年之后开始限制大豆进口,印尼明文规定禁止从中国进口四类食品,其中分别是牛奶,奶制品,碳酸胺制品和鸡蛋粉等产品,以及以此为原材料的加工制成品,从中国进口该类产品将无法获得食品安全机构的安全评估,也不可以进行产品注册。

新加坡的农粮兽医局主管进口动植物类和食品类的检验,其检疫的程序和标准异常繁琐和严格。比如进口商想要进口食品和农产品类货物,必须先向农粮兽医局申请执照,获得执照后的进口商才能从事该项业务。农粮兽医局有完整的食品安全计划,对肉,鱼,新鲜水果和蔬菜、蛋加工等进口来源,包装程序,检验程序,有不同要求和详尽规定3。

三、中国公司跨国经营对策

(一)明细化技术壁垒,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

技术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一种,是各国根据制定不一致的技术标准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我国应该联合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机制中,促使修改《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贸易技术标准2。TBT 作为一种非关税型贸易壁垒,是应对各进口国最棘手的贸易保护形式。各进口国采取TBT准则对我国产品非常不利,导致其成本上升,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TBT 准则会使我国在卫生制度,市场健全制度,以及科研制度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应建立起一套自己的TBT体系,一方面提高本国产品的生产标准,另一方面也对进口产品进行一定的技术限制。同时建立相应技术壁垒预警机制,设置专门的TBT 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收集跟踪国外有关产品TBT 措施法规,培训具备国际TBT 准则知识的人才,组织人员进行留美留欧TBT 概念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我国对于TBT 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提高各级部门对于理解技术壁垒的意识和水平,仔细研究各国TBT 条约,加强对国际环境与生态标准的学习,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会议并培养国际法律顾问。然后,应完善我国经济学科,及时设置相应技术壁垒的课程,弥补国际贸易的学科盲区,提高我国大专型院校经济人才的素质,为选拔国际人才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在各产品企业文化中注入“绿色”概念,树立一种生态品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和竞争能力,密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在整个产业链上树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将该标准与国际接轨,引进外来专家进驻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与卫生的指导和评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做到提高产品科技水平与卫生标准以此达到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的目的。

(二)积极防范外汇风险

合同约定保值是有效防范汇率风险的一种,跨国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可以通过与对方签订合同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来防范汇率风险,最后达到使交易者双方承担汇率风险的目的。另外,跨国公司决策者可以大量的收集市场信息,聘用专业人才分析汇率变化趋势,减少因汇率突然变动导致的损失。选择贸易融资工具比如出口押汇,福费廷等也可以防范汇率风险。最后,选择合适的金融衍生产品,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期货等对于防范汇率风险也极具可能性。

(三)促进各国合作交流,建立良好政治环境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为开辟外国市场,可以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环保方面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一方面增强中国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增强经济活性的重要举措。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和各国政府可以签订双方协议,两边加大劳务合作,派遣更多劳工来对方国家务工。其次包括技术合作等,双方可以各取所需,相互学习,改善中国跨国公司尴尬的政治环境,同时增强技术传播的时效性。除此之外,文化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非常必要,各媒体应进行对方国家文化宣传,消除两国文化隔阂。进一步深化民俗,宗教交流,强化跨国公司对海外市场的研究,避免在出口过程中侵犯对方自尊与信仰。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汇率进口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4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30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6
数据进口
汽车纵横(2017年3期)2017-03-18 11:21:22
数据—进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8:07
数据 进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9:05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26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41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