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啸远 谢晋源
进入信息化时代,5G、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AR 技术也取得了新的突破。AR 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频、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AR技术推进了传统信息认知模式的变革,实现了现实世界空间范围内难以实现的多种实体信息的体验和感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5G时代到来,数据传输速度量级增长,为AR技术提供了大数据量传输的技术基础,使数字信息与人体感官高度融合,实现超越现实的全新体验,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认知模式的变革发展。
认知需求升级增强信息感知。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的壁垒,海量的信息呈现在网络,使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需求日益旺盛。AR 技术通过运用电脑信息技术,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将虚拟信息内容叠加在真实世界中,通过全新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群体认知更多事物的渴望和需求。运用增强现实头盔,加强视觉化体验,AR 技术将各类信息进行细腻化融合,把文字符号、视频传递演变成多媒体传递、场景整体感知,把数据模型、电脑图形等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了信息的快速认知和整体感知。AR技术推动了信息传递的变革发展,顺应了时代不断升级的认知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感知模式。
提升受众体验共同深度参与。5G 时代催生了信息技术革新,庞大数据传输量为深度体验承载了更多可能,AR 技术能够全方位调动人体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突破了单一感官限制,提升了多感官参与和联动体验,实现了身心感受的联结,增强了受众群体的体验感和感受力。通过将抽象的信息可视化、复杂的信息形象化,AR 技术发挥实时性与高互动性特点,使大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到更多、更广、更直接、更联通的信息量,为人们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互动交流搭建新的网络空间平台,实现高效体验与深度参与的融合发展。如今,在教育、医疗、设计等领域,对增强现实的实时性、交互性指导需求不断增加,AR 技术带来真实便捷的体感也更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高效便捷的方式。
发挥自由个性强化情感共鸣。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网络信息大量冗余过剩,由“获取信息难”到“筛选信息难”的矛盾变化表明了信息传播要注重以“用户为重点、内容为核心”,关注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吸引用户、产生共鸣的必然要求。AR技术具有高度自主操作性,并通过显示技术、合并技术、跟踪注册技术等应用,提高了数据与载体、现实与虚拟的交互性,为人们个性发挥提供新机遇。在AR 技术应用中,3D 物体、影像、语音可以实现多维互动,随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用户使用习惯而变化,在丰富个性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使用户之间的思想互动、情感碰触更加频繁紧密,实现情感共鸣的交互性创新发展。
AR技术有力推动了认知模式变革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变革,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
增强体验感,提升教育吸引力。我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书本、课堂为中心,将既有的结论、规则和方法单向灌输给受教育者,以此引导广大官兵认识问题和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但封闭性、单一性特点,使教育效果也受制于施教者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AR 技术一方面凭借自身所蕴含的科学技术时代性特征,能够有效吸引官兵积极参与体验,还可以通过鲜活的全方位感官体验将传统的教育内容形象化、可视化,把数字信息融进现实生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官兵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在虚拟与真实之间共享,极大增强受教者参与教育的体验感,使教育方式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信息感知程度高,提升教育影响力。面对信息化时代复杂信息带来的思想冲击,传统教育模式效果有所削弱。知识信息是可量化的,容易传递,但思想信息反映的是一种同认识、情感、态度、意志相联系的心理状态,不可被量化,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感知。AR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补足了传统教育框架下思想认知的短板,把认知性、理解性、经验性的信息打包成数据叠加作用于现实世界,通过感性的、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使官兵能够通过肢体、五官感知到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从而增强官兵信息认知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应用便捷互动性强,提升教育创造力。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超越的先进性,无论是VR 技术还是AR 技术,都能通过人与数字信息的实时互动,实现受教者的主动参与,有力改善传统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局限性。计算机技术、VR 技术实现数字交互需要仪器、跟踪器等复杂设备辅助,AR 技术则应用便捷,官兵利用手机摄像头即可识别特征图案,通过数字增强、手势识别等操作形式进行交互体验,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抓手。
科技助力教育,创新引领未来。牢牢把握信息化时代特点,利用AR 技术推动创新发展,真正使教育与时代同步与官兵思想同频共振。
注重科学统筹,抓好顶层设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科技发展与教育实践合力统筹起来,用AR 技术等先进科技推动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部署下做好顶层设计的协同发展。针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进行考量,在AR 技术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技术设备的保密性审查,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加强对教育内容的核查,确保积极健康;加强对教育效果的考查,避免出现形式脱离内容的情况。不断强化理论引领,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与数字信息的融合贯通,探索适应基层官兵教育的特点规律。
加强技术融合,用好教育平台。配强设备资源,需要紧跟5G 时代步伐,基层单位可购置配备触摸一体机、智慧屏、视觉头盔、手势识别等设备,既能够满足官兵实现增强现实的交互体验,又节约了反复更换橱窗板报的制作成本,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向信息化现代化推进。丰富教育内容,可构建模型数据库,把同类资源共享调用。例如,官兵用手机摄像头就可以识别文字图案特征点,出现数据库内相应视频、动画,实现个性化操作互动,增强教育趣味性的同时,虚拟融合现实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活跃实践,在教育中AR 技术可以帮助官兵脱离场地环境限制,实现在较小范围中的多重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可视化头盔看到红军长征画面,眼前会出现雪山草地的环境,能听到炮弹子弹的飞驰,颇为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环境。AR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层官兵搭建了宽广的视野平台,为受教者深层次认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新颖时尚的学习实践提升了教育质效。
增强科技意识,完善应用机制。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使基层教育者掌握整理数据库、录入模型等基础操作,通过人才交流,促进提升驾驭新载体、运用新手段的能力。要强化培养科技素质。当前大多数基层教育者缺乏科技融合意识,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追赶时代的步伐,要通过体验AR 技术带来的全新感受,认识到科技促进教育的效果,打破传统观念,主动作为加强学习认知。要建立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在AR 技术应用过程中,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据的反馈系统,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效益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考量分析,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分析报告,利于AR技术与教育发展融合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