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6 10:57韩佩妘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一带一路

□韩佩妘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一、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契机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创新的自主精神、综合的素质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尤其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升级,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进行国际化转化,构建符合我国对外开放交流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而言,视觉传播是我国与国际对话的有效手段,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现当代,国际化的设计能力包括视野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能力,高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基地,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寻找路径优化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舞台上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为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合作与教育共同体、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现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困境

(一)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落实不够充分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作为办学定位,但在办学过程中几乎照搬优秀院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过于求稳,课程设置方面缺少特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流于形式,造成学生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困境。“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要求高校切实更新办学理念,改革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重点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认真落实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略。

(二)教师队伍国际化视野不足

由于自身条件和其他多种因素的限制,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缺乏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思考教学改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学习世界先进教学理念,缺少与国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和经验。

(三)学生外语水平低,国际交流学习参与度不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一般情况下,国际交流合作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雅思、托福等级别。但是,独立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外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考试参与率和通过率不理想。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消除国际学习、交流合作中的语言障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使国际交流走出困境的关键。

三、国际化视野下人才培养路径

(一)改革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基础

立足“一带一路”背景,高校教育必须首先建立起以国际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前瞻性、逻辑性为原则,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融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充分思考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保障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与连贯性、理论基础课与实践实操课的有效结合,同时系统化开设国际化领域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例如,高校可基于产业流程与互联网技术,在实操课中增加营销传播、数码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导入国外先进的实务经验,以广告传媒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标准为基础,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比赛,并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学生创造与全球设计类人才的交流机会,有效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践能力,还要为学生争取大企业设计部门的实习机会,深刻践行“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战略发展目标[1]。

(二)创新评价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赖于最终结课作品的呈现效果,忽视了创作的过程性,故而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就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也未能形成积极的原创竞争环境。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应借鉴国外优秀评价体系,改善传统教学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能力评测,变结果考查为过程考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在成绩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变任课教师个人评分为指导教师小组评分,并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一方面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促使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过程中,高校可通过与国际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开展真实有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设计成果的真实性与落地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高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论坛,邀请业内人士和专业人员针对国际化的项目合作进行分享和讲授,或者与有意向的企业或公司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体验中更加清晰地知悉视觉传达专业的职业需求、社会需求、国际需求,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动态、新方向。

(三)优化外出考察,开阔观察视野

高校可以“一带一路”为规划方向,更新外出考察时间和课程路线,进行开放性的考察指导和教学,把学生置于主动、多元、动态、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不仅在学校课程中设置中国朝代历史、古代造物历史等相关文化课程,还可以通过外出考察,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进行生动的实地讲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关注、吸收、获取考察内容。教师应提前设计、优化考察路线,并在课业或教学大纲中设计与考察地相关的中国文化主题训练,指导学生扎根本土,创作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传承与创新设计,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还可以让“中国设计”走向国际。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传统元素,还要深刻理解中国精神,以此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中国新时代设计作品。

例如,“一带一路”的西北沿线有西安、敦煌、兰州、张掖及周边地区,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民风民俗的特色和美感,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民俗文化和民俗符号的感受力和提取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审美修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学习旅游区橱窗设计、招贴设计、展示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民俗宣传册设计、旅游宣传片等内容对现代和民俗设计元素的应用。实地考察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究性学习则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能主动接收新信息的人才。

(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资源整合

中外合作办学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既可以将外来的先进教学经验引进来,又可让我国的人才走出去。国外教学以启发式为主,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这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国内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可与国外教学模式形成互补,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又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打破传统、单一的模仿式学习,转向为综合能力复合发展[2]。

中外合作办学最终将以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设置落地,其中涉及国内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专业的差异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转化能力。以英国创意艺术大学为例,作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海外直通升硕的目标大学之一,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是一所有160 年建校历史的独特专业大学,也是前40 所精英大学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大学,在艺术、建筑、商科、传媒等学科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专业设置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双方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这些是国际化教学实施的平台基础和发展路上的抓手。

结 语

国外教学以“实践应用”与“创新创意”为核心优势,中国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此为教学改革的基点,并以实践带动教学,以教学引导实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点带面,基于实践,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