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四重认识

2021-11-26 04:40唐志文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常态防控疫情

■李 君 唐志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应当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从抗击疫情的长期实践中感悟“四个伟大”、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要加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四重认识: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科学性;借鉴重大疫情防控的历史经验,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有效性;在中外对比中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宣传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持续凝聚中国精神。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有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很可能将长期与人类并存,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对疫情发展的科学判断,也是保障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用“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这一生动比喻,强调要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这都说明疫情防控需要常抓不懈,是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每个中国人的一场“马拉松”。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引领人们正确认识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从抗击疫情的长期实践中感悟“四个伟大”、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呈现的种种现象和事实,就是理论的“试金石”。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同时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始终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首先,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马克思提出:“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1](P52)恩格斯也曾警告世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2](P38)从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人对自然界的破坏终将自食恶果,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其次,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既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准确判断,资本主义的扩张带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将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类社会已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无论是以往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证明在灾难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地区、个人能置身事外。面对疫情,制造谣言、恶意甩锅、大打病毒政治牌都不是明智之举,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才是世界各国共同战胜疫情的唯一良方。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还要引导人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将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统一起来。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我们应当坚持的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指导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把握主线,又要做到统筹兼顾矛盾的各个方面,十根手指弹钢琴。疫情在我国蔓延初期,党中央果断决策,全国上下一盘棋,将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去抓;等全国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后,又将工作重点放到全力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上;在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可控,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加重时,又将防控策略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不同时期工作重心的及时调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抓好主要矛盾的体现。疫情暴发后,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全国上下闻令而动,迅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激发基层民众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在2020年3月中下旬全国疫情基本稳定可控后,党中央及时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分区域精准施策,“以省域为单元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之后又精准到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高、中、低防控等级,防控措施也随之变化,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分区域动态精准施策体现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兼顾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矛盾分析法,展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和高超的治理智慧。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科学指导,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制宜。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得到了生动印证和彰显。

首先是相信群众。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第一时间统一部署,将村和社区作为战疫的重要阵地,依靠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构建起基层抗疫的坚强堡垒。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同时,依托权威媒体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宣传防疫知识、粉碎虚假谣言,让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认识疫情,充分相信群众共同战疫的主观能动性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为他们投身抗击疫情的斗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舆论基础。

其次是依靠群众。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在抗疫的人民群众大潮中也涌现出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张文宏等许许多多战疫英雄。“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无数医护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物流司机、外卖小哥等平凡人的坚守和努力,汇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凝为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筑起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这些都是我们彻底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底气的来源和保证,也是中华民族不惧磨难、压不垮的力量所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每当民族面临磨难时,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中国人民就是中华民族跨越苦难、冲破风浪的坚强依靠,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何时都要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站稳人民立场。

二、借鉴重大疫情防控的历史经验

历史上,我国仅民国时期就发生过多次重大疫情。从国共两党对待疫情的态度,也能看出胜败存亡的规律。民国时期,国统区采用一系列预防疾病和隔离检疫的措施,本意是防止病毒扩散、保护群众健康,在实践中却演变为政府和民众的对立。“到1940年代,官方依然采用上述方法,一旦某地发生鼠疫,此疫点立即被封锁,疫点中人不准外出,疫死之人焚烧掩埋。如若逃跑,立即枪毙。”[3]此外,国统区漠视中医在防疫中的作用,片面地认为中医缺乏群体应对瘟疫时的系统整合能力[4],中医药始终游离于医学界的边缘,尤其是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鲜见中医的身影。因而,尽管国统区从整体上来说具备人员、财力、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也着力于建立防疫的组织和工作体系,但一系列缺乏人文关怀、具有片面性的做法一度引发人民的反感,大大折损防疫效果。

相较而言,解放区的防疫工作则凸显共产党人以百姓安危、民生疾苦为价值旨归,时刻代表人民群众呼声的优秀品质。1944年,延安一暴发重大疫情,防疫委员会、流动医疗队等组织就迅速建立起来,本着处处为群众负责的态度,担负起救治和防疫工作。解放区防疫工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重视中西医的结合,从而团结了各方力量。毛泽东指出,中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5](P154)以上两种情形的鲜明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一个切入点,可以窥见共产党人严谨认真、胸怀宽广的特质。

历史证明,疫情防控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多措并举,多角度发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一度持续“因疫病而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饿死的”[6](P447)的骇人局面。毛泽东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7](P176)在工作中,做到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在多个维度和层面上取得了卓越成效。一是从日常层面提升人民整体的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的综合能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动员人民群众身体力行,加强体育锻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永恒重心。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增强群众体魄的活动,“除四害”“两管五改”等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卫生条件的措施,从最初编写多种宣传读物到如今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宣传,一系列举措行稳致远。二是从战时层面制定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派遣调度的行动措施。面对疫情暴发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状况,相关部门形成联防联控的应急响应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着力于化解风险、应对问题。例如1988年的上海甲肝疫情中,各大医院紧急腾出床位,并号召企业、学校、宾馆等将宿舍和客房改作临时病房,浦东乳山新村等新建设的小区,更是将还没有人入住的房屋全部充当临时病房,有效应对了病人数量增长带来的床位不足问题。[8](P382)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火速建立火神山、雷神山、方舱等医院,彰显了中国战疫的丰富经验和独到优势。战疫过程中的派遣调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2003年抗击非典,还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人民解放军总是闻令而动,冲在前线,坚守在最危险的地带;各地迅速组织人力、物力驰援武汉等。

历史证明,防范疫情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治国理政的规律,形成有力的防疫机制。做到尊重自然规律,需要正确看待疫情,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958年我国消灭血吸虫病,1961年基本上消灭天花,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如今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做到尊重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的规律,需要适时并恰当地运用法律规定等内容。毛泽东认为,“人民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过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教育机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因为“没有这种行政命令,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9](P209)同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又避免了教条主义的“一刀切”,而是“伴之以说服教育”,将刚性的命令与柔性的说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历次防疫斗争中,推动了疫情防控的各项举措得以落实。

历史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在疫情防控中要充分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早在革命时期,中共根据地卫生报告中便有着细致的决策部署:“各专署、县府要设立卫生组织……但同时也不能单纯从组织上着眼,各级干部要加强群众观点,深切认识到救命是第一要义,以高度的热情为人民服务。”[3]从1958年,毛泽东亲自关怀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写下《七律·送瘟神》;到1988年,上海暴发甲肝流行病,84岁高龄的邓小平冒着巨大的风险,执意前往上海过春节;到2003年,面对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胡锦涛亲赴广东一线,并在毫无防护和安保措施的情况下视察广州闹市;再到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习近平亲自指挥和部署,深入医院和社区考察北京疾控工作,并亲赴武汉一线,看望和慰问医护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生动的历史事实都说明,疫情防控的成果与党的领导作用、与党的领导人的卓识远见是分不开的。因而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坚持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遵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肩作战的思路,才能实现“在强有力的全民动员之下,取得了防疫工作的历史性胜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了生活幸福指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的美好预期。疫情防控的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将这些疫情防控的历史经验融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当中,有利于引领人民更深刻地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举国上下同心战疫过程中体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和中国成绩,展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通过对比中外疫情防控的差别,将抗击疫情的事实作为验证制度优势的生动素材,进一步用于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能更充分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不同社会制度决定国内外疫情防控的不同选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救治病患,从检测到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反观英美等西方国家应对行动迟缓,甚至不集中力量防控疫情,反而大打“病毒政治牌”,妄图“甩锅”中国以转移矛盾,甚至有些国家采取“群体免疫”等“消极防御”政策企图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不同国家在应对疫情时的不同选择,从根源上来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在以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利益以及自由的过分追逐促使政府在决策时往往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利益,而将维持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正如列宁所说:“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管怎样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用来控制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11](P73)在现实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它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而是维持资本运转,保障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中国则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各项应对举措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先,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如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在清明节全国降半旗致哀,在两会开幕式设置默哀环节,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都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在国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中国还积极投身国际援助,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并宣布包括“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在内的五条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做出中国贡献的切实举措。“人民至上”“全人类携手战疫、共谋发展”是我们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始终遵循的理念。

不同性质的政党决定国内外疫情防控的不同领导力、担当力和执行力。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国内外疫情防控事实反映的不同性质政党展现的不同领导力、担当力和执行力,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而继续发挥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的强大力量。疫情暴发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迅速部署,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各级党委积极作为,响应党中央要求制定适应本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并狠抓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榜样带动下,全国党员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践行初心使命,展现担当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面前,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12],这些事实足以表明,是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和领导力、执行力,迅速凝聚起各方力量,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合力,成为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反观西方部分政党,不仅在疫情防控上消极怠工,不作为、不担当,甚至将疫情视作进行政治斗争的机会,为了攫取政治利益完全弃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以美国为例,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驴象之争”由来已久,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大选年暴发不仅没能让两党团结抗疫,反而成为加剧两党竞争的角力场。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早期忽视疫情的严重性,应对措施缓慢,错过了有效控制疫情的窗口期,民主党趁机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在网络雇“水军”对付共和党,企图借疫情弹劾特朗普;在疫情下的两党之争还导致应对新冠疫情刺激方案在国会多次通不过,威斯康星州疫情防控陷入混乱,全国性肉类危机等,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民众的健康安全和生活保障成为两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不同治理体系决定国内外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不同效能。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治理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体现的不同效能,引导人们深刻感受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而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科学体系保障。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的举国体制,各方同时响应,十几亿人团结一心,整齐划一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能够凝聚合力,实现“中国之治”。这种治理体系的优势来自于既有自上而下的条块状科层制保障政令畅通,又有扁平化的社会组织和网格化的基层单位为凝心聚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高效率、全方位、立体化的聚少成多、连点成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赞叹道:“中国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13]这样的结论是通过在全世界的对比而得来的,很多西方国家在面对疫情时很难形成迅速统一的决策并落实,这种差别源于中外治理体系的不同,应对疫情取得的成效也就不同。如美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以特朗普为首的联邦政府竟然与各州之间陷入“口水战”。在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国,民众仍以强大的忍耐力,为疫情防控做出经济上、生活上的个人牺牲,而处于疫情暴发期的美国,许多州的民众已忍无可忍,纷纷上街游行,抗议政府的禁令,甚至拒戴口罩,涌向海滩。这是因为在美国松散的联邦制治理体系下,从个人到国家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考虑的都是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当利益出现冲突时就容易产生对抗,很难集中力量、整体前进。而集中力量办大事不仅是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所在,体现在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的方方面面,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包市”驰援湖北的这种对口支援模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无疑,这一优势将伴随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完善而逐渐成为常态化的体制机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持续发挥巨大作用。

四、宣传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当国家、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总有一批人会挺身而出,用担当筑起扶危救亡的钢铁长城,用行动奏响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从一线医护到后勤保障等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彰显出中国精神的磅礴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做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彻底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用事实讲道理,深化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14](P63)这就启示我们要将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树立为典型,邀请医生、护士、警察、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战疫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榜样文化作为将先进人物身上所展现的品格和美德加以总结、弘扬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样态”[15],抗疫榜样的故事具有引领人民树立崇高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的作用,从而为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将举国上下同心战疫的生动事实作为主流媒体宣传材料,并使之得到更广泛传播,促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为深化防疫常态化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首先,深刻认识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疫情来临,无数“90后”“00后”挺身而出,在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达1.2万人,占了整个支援队伍的将近1/3,我们看到的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迎难而上的一代。经历这场战疫,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情感更加深厚。爱国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也体现在日常点滴的奋斗中。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持续奋斗。

其次,深刻认识修身明德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攻坚克难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道德修炼、修身养性,就个人而言,“德者,才之帅也”;就群体而言,“德者,民之性也”;就国家而言,“德者,国之基也”。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数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废寝忘食地救治病患,与死神赛跑,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体现的是“仁爱之心”;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告行程,每日健康打卡,彰显的是“诚信之守”;为运送物资到武汉而长期生活在货车上的司机,自发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免费赠送早餐的小吃店老板等,诠释的则是“重义之美”。这场战役是一次生动的道德实践课,我们看到了中华美德闪耀的人性光芒,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引领人们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实践筑信念,引领青少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青年群体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社区座谈时,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给新时代青年的寄语中,多次肯定当代青年在抗疫实践中的担当作为,为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感到骄傲,并激励广大青年勇挑重担、继续奋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和担当,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科学有序参与线上线下的战疫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练本领、悟真知,将爱国心、奋斗志转化为担当力、报国行。这就需要强化榜样引领,广泛宣传青年战“疫”的先进事迹。

在疫情防控中,“90后”“00后”青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专业医护、社区防控、便民服务、秩序维护、物资运送、心理疏导等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书写了一幕幕真实动人的青春战疫故事。通过将这些先进事迹转化成教育素材,更好发挥榜样引领示范带头作用,激励更多青年人见贤思齐、力行担当,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展现作为,还需要积极组织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做好抗疫志愿者。利用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有效载体,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动青少年投身线上线下抗击疫情常态化实践。如及时寻找实践育人的需求点、切入点、发力点,依托于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云端平台,与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需求对接,发动青年大学生为“最美逆行者”的子女们开展线上公益家教服务;鼓励学生创作歌曲、诗歌等赞颂战疫精神的正能量网络文化作品;开辟与疫区人民心连心的云端通道,通过网络送温暖、传真情;鼓励和组织青少年积极投入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宣传倡导保持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我们要让青少年成为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将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常态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