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策展:美术馆与博物馆
——基于中国美术馆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1-11-26 01:50邵晓峰
东南文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书画展中国美术馆徐悲鸿

邵晓峰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00010)

内容提要:我国美术馆与博物馆在书画展策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近年来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国际交流系列”等书画展创新了策展理念,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如画家作品回故乡展、画家对比展、古今作品对比展、各种专题展、捐赠者特展等。当前我国美术馆书画策展还注重与博物馆合作、与高校合作以及馆际合作等。美术馆界探索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但为美术馆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博物馆书画展策展借鉴、参考,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互鉴互进,实现美术馆与博物馆长期广泛的交流合作。

一、我国美术馆、博物馆书画展策展趋向

我国的美术馆(本文指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本文指综合类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收藏、研究、展览、服务等方面呈现一定的共通性,但也在诸多方面表现出很多不同的特征。以两者的共同业务——书画展策展为例,如今为博物馆所习用的中文的“策展人”一词便是“借用”自艺术界、美术馆界,只不过两者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般而言,美术馆的策展多具有周期较短、展览方式较为灵活、关注现当代较多、时效性叙事较多、有机合作性较强、可以根据展览需要组织创作等特征,侧重审美;博物馆的策展多具有周期较长、展览方式相对固定、关注古代与近代较多、回溯性叙事较多、深入研究性较强、较难根据展览需要组织创作等特征,侧重读史、兼顾审美。两者的异同决定了双方在书画展策展领域始终保持交流互鉴、向对方学习的态势。一方面,如有学者认为,更好地汲取博物馆的阐释经验,帮助大众更充分地理解绘画展,已成为美术馆策展的重要课题,这种向博物馆学习阐释经验的过程必然导致美术馆策展形成某种“强策展”的趋势。近年来这种“强策展”理念在一些综合类博物馆的绘画展中得到成功运用[1]。另一方面,我国美术馆界积累了大量可供博物馆借鉴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如举办画家作品回故乡展、画家对比展、古今画作对比展、各种专题展、捐赠者特展等类型展览,创新策展手法,并与各相关高校、场馆开展广泛合作等。笔者作为中国美术馆策展人员,近年策划与亲历了一批书画展览,工作中有一些收获和思考,愿与博物馆书画展同行分享。

二、近年中国美术馆书画展策展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美术馆,自2014年吴为山任馆长以来,在策展理论上创立了“典藏活化系列”“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国际交流系列”,为书画展策划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馆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征集流程,完善藏品标准。好的展览可以促进对藏品资源的有效梳理、阐释,拓宽收藏范围,丰富国家艺术宝库,也使得更多的征集类展览获评“国家美术捐赠奖励与收藏系列”。2015年以来我馆共收藏国内外作品一万余件,其中不乏诸多名家名作,有力推动了美术馆事业发展。我馆还以馆藏精品为核心,深入挖掘展览主题,探索策划了捐赠展、巡展以及运用“让作品回到故乡”形式的捐赠作品回归展等六大类别的展览,既增强了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者之间的联系,又在社会捐赠与学术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相互信任,推动了国家美术收藏事业持续发展。

1.有效整合——让作品回到故乡

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故乡土壤的滋养,让作品回到故乡,通过反哺、寻根,向其原生文化语境致敬,这种策展新模式成为我馆特色鲜明的策展品牌,也成为书画展的创意亮点。

2017年,“回望云峰——中国美术馆藏赵望云作品巡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出一百五十余幅我馆藏长安画派的重要开创画家赵望云的优秀作品,系统呈现了赵望云的艺术成就、总体面貌和艺术历程,弘扬其“为大众而艺术”的信念,使经典作品再次为人民所享,让馆藏“文化之物”“活起来”。展览采用回到历史原境的叙事模式,以自述与他评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个展览版块从赵望云的自述引出,辅以同时代和同时期友人、弟子的评述。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序厅“成就与综评”、“我是乡间人——农村写生(30—40年代)”“直面大自然——图开西北(40—60年代)”“归忆桃花源——梦里家山(60—70年代)”。赵望云“为大众而艺术”的理念和“直面生活”的创作手法对于当前中国画发展仍有启示意义,这种省亲般的“回望”对于西北画坛而言,有利于在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中激活传统文化、引导优秀创作。

近年我馆主办的这类展览还有:“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乡情·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展”,让吴冠中的60件作品回到其故乡江苏宜兴展出;“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将罗中立《父亲》等名作送回重庆展出;“美在湖北——中国美术馆藏湖北艺术家作品展”,将馆藏的100件湖北艺术家代表性作品送回湖北展览;“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将包括长安画派名家在内的81位艺术家的87件作品送回西安展出……我们还将馆藏延安时期画家们创作的版画等经典作品送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展出。这些展览都是为了重温初心、惠及大众,让作品回到艺术诞生地,不断深化、发展“让作品回到故乡”的策展理念。

这类展览策展周期较短、展览方式较为灵活,可供博物馆借鉴,以尝试突破其策展周期较长、展览方式较为固定的模式。

2.对比呈现——兼顾个性与对照

为两位风格迥异的画家举办对比展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徐悲鸿、刘海粟是两位个性极为鲜明的艺术家,二者在艺术思想、创作方式、教育观念、性格特征、为人处世等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笔者在2017年底、2018年初相继担任“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的执行策展人。两场大展均设计了三个篇章,均于我馆最为重要的一层的第1、8、9号厅展出,并特意在主题创意、作品梳理上兼顾对照了两位大师各自的个性,在策展宗旨上突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是在我馆第四次举办的刘海粟作品展(前三次分别是1979、1983、2007年),展出刘海粟代表性作品101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欲腾云上天都”展出28幅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以17幅泼墨泼彩与11幅油画展现其艺术思想的跃进、宏阔绘画格局的形成;第二部分“今日荷花别样红”展出34幅中国画与2幅书法,其中的长卷《清奇古怪舞天娇,风火雷霆劫不磨》完整呈现在中国美术馆8号厅,为观众理解刘海粟的中国画笔墨带来新认识;第三部分“神州尽在彩雾中”展出37幅油画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中国各地风景[2]。刘海粟倡导旅行写生,成功地把西方现代美术的精华融于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探求中。本次展览刘海粟家属向我馆捐赠三幅作品,丰富了我馆关于刘海粟作品的馆藏。

2018年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展出徐悲鸿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作品108件,展品来自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也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精神”展出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巨作;第二部分“图稿叙事”展出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等作品所绘画稿;第三部分“家国忧思”展出徐悲鸿具有民族精神象征意义的《马》《狮》《鹰》等作品以及为主题创作而绘制的画稿。这次大展不但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举办的全方位展览,而且是23年以来国内外首次关于徐悲鸿美术精品的大规模集中展示,全面呈现了徐悲鸿作品中民族与时代的关系,为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展示与传播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3]。《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三件国家一级文物在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同台亮相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两场大展的策划从拟定展名、篇章名,到选择展品(前者以山水画、花鸟画居多,后者以人物画、走兽画居多),再到呈现艺术语言特征(前者表现为强悍矫健、苍莽酣畅,后者表现为雅正高古、浑穆逸动),以及制作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的艺术年表,均得益于策展人的研究成果与精心策划。展览最终收到了“在对比中呈现差异”的预期效果。可见,好的书画展览一定是建立在对展品和展览主题深入研究和精心策划基础之上,这一点应该是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共识。

3.古今关联——作品的对应与融汇

展览若能围绕一个主题,将古今相关的作品连续对应、相互融汇,则可更好地贯穿线索、吸引观者兴趣。在这方面,2018年我馆在韩国首尔艺术殿堂举办的“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似与不似:对话齐白石”展览可谓成功案例。围绕“对话齐白石”这一主题,策划团队为展览挑选了三部分展品:一是从我馆所藏400余件齐白石作品中精选出45套共81件;二是齐白石的重要师承——八大山人、吴昌硕的13件(套)作品;三是吴作人、李斛、靳尚谊、吴为山等现当代艺术家以齐白石、八大山人、吴昌硕形象为载体进行艺术再探索、再创造、再发展的13件(套)作品。策展人对第一、二部分有相互关联的作品(如菊花、鱼等一系列题材)一一做了设计对应与文字说明,观众可清晰地感知其脉络的传承与演变。第三部分作品中艺术家吸收齐白石写意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就某种意义来说,以吴为山雕塑为代表的中国写意雕塑的理论生成与实践探索也源于齐白石的文化精神,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数件齐白石写意雕塑在展陈中与其他的中国画展品相辉映,并且发挥了最佳视觉效果。

我馆的书画藏品以近现代和当代作品居多,也有一些古代重要书画作品,并且我馆还根据展览需要组织创作,因此,这类具有古今关联性的特色展览得以成功。当下也有很多大型博物馆在策划书画展时根据展览主题,兼顾师承流变,组织跨时代、跨地区或涵盖古代、近现代的藏品,甚至邀约当代作品,或以古入今,或以今溯古,用古今作品的关联与对应建构展览的叙事。

4.借展——与博物馆共建藏品叙事

正如博物馆书画展览策展人指出的,几乎所有书画大展策展都面临借展的问题[4]。美术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我馆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安徽博物院、东莞市博物馆以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等单位与机构商借了大量藏品,为我馆书画展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以与南京博物院的合作较具开创性与引导性。

2015年我馆与南京博物院探索合作模式,从该院所藏380余件傅抱石作品中精选80件写生精品,共同主办了“待细把江山图画——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写生山水大展”,成为我馆“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览的开篇之展。展览以写生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傅抱石六次写生作品,包括哥特式建筑、欧洲城市广场、水坝、工地、煤都等中国古画中从未表现过的题材,充分展示了这位独树一帜的天才艺术家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对新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形式语言的耕耘。这是在中国美术界难得一见的山水写生学术专题展,其方式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艺术美的集中享受,更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生活和自然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画出力作带来一股劲风,引领当代美术家不断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这种策展方式在博物馆界深受欢迎并广为采用,借展单位从博物馆向美术馆、纪念馆、画院、艺术博物馆、基金会等机构拓展。以本次展览的借展方南京博物院为例,近年来通过商借、合作等方式成功策划了“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等大型原创书画特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专题展——盛大与精巧

我馆举办的展览以大型展览居多。如何在大型展览中探索专题化与特色化,在小型展览中尝试精致化、集中化,是考验策展人的试金石。下文以笔者执行策划的“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中国扇面书画展”为例作一探讨。

“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从我馆数千件馆藏花鸟画中梳理并展出具有历史性和代表性的花鸟画精品一百三十余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托物言志,百代不衰”展出宋元明清的花鸟画作品,展现了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与抒情写意的独特方式;第二部分“与古为徒,推陈出新”展出近现代花鸟画作品,展现了艺术家或立足传统,或以西润中,或中西结合,或依中而变,致广大,尽精微,使花鸟画的抒情性、表现性、象征性、文化性得到新的发展;第三部分“承传薪火,继往开来”主要展出当代花鸟画作品,并邀约了一些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以上的整体策划与具体落实使该展览成为我馆主办的规模最大、类型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花鸟画专题展,因此而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2017年,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梦笔新境——纪念中新两国建交25周年美术作品展”两周年,“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中国扇面书画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China Cultural Centre)举办。展览汇集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近年来创作的57幅小型扇面精品,第一部分为43幅中国画,第二部分为14幅书法。这批作品展现了中国画中的写意、小写意、工笔、水墨、浅绛、青绿等方式,呈现了书法中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书体,体现了艺术家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探索精神。这次国际交流展通过扇面这种精巧形式与特色文化讲述中国艺术故事,小中见大,有效推动了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交流与传播。

以上两个展览虽有大小之分,但展品中均有最新的创作,是美术馆“关注现当代较多、时效性叙事较多”特征的集中显现。博物馆也可突破“关注古代与近代较多、回溯性叙事较多”的特点,在古今交融、更接地气的理念上不断拓展。

6.捐赠展——向捐赠者致敬

就一定意义而言,美术馆、博物馆的实力、地位主要源自实物藏品及其有效活化。在收藏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捐赠者表示尊敬、举办相应的大展,是我馆应时而生的理念与举措。为此,我馆曾主办规模盛大的“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公布所有捐赠者名单并展示在主要壁面上。在我馆主办的所有展览中,只要展品是捐赠作品,其展签上均印有捐赠者的信息,这一方面是给予捐赠者的礼遇,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捐赠。

我馆近年主办的书法大师捐赠作品展中,以萧娴、于右任的作品展特别能够彰显大师作品的视觉张力。2017年的“国家美术捐赠奖励与收藏系列展:书中有我——萧娴诞辰115周年遗墨展”分为“蜕阁生平”“大笔豪情”“博涉多优”三部分,展出萧娴近百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萧娴是20世纪碑派书风代表人物之一,我馆在萧娴诞辰115周年之际举办此展览,主要是为缅怀与纪念萧娴在书法艺术上所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萧娴家属慷慨捐赠《园古楼空五言联》等10件书法作品、1本印谱,丰富了我馆20世纪馆藏书法精品的收藏序列。2018年的“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展出百余件作品与部分碑志拓片,分为三个主题:“铭心金石”主要展示金石书法成就,“千秋浩歌”主要展示对先贤圣哲的思考,“杖行天下”主要展出有关明志、赠答等内容的作品。在于右任诞辰140周年之际,我馆通过展览弘扬其书法艺术,彰扬其责任与担当精神,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展览期间朱奕龙慷慨捐赠10幅于右任书法精品,不仅丰富了国家美术收藏,更填补了我馆20世纪重要书家书法收藏序列的空白。

上述捐赠展及接受后续捐赠也都是博物馆的共同做法,比如所有博物馆展览捐赠展品说明牌上均写出捐赠者姓名;又如著名的上海博物馆捐赠者名单墙;再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众多的博物馆为捐赠者设置、冠名专门展厅,并举办专题展览,几乎每次展览都能吸引书画家后人或者捐赠者本人的后续捐赠。

三、美术馆界书画展策展的其他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已有千余家,通过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统计的藏品数量约66万件。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有近百家团体会员,包括13家全国重点美术馆。近年来,美术馆界在书画策展业务领域探索了不少理念实践,如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形成馆际合力,强强联手、共同策展等,对于博物馆书画展不乏参考意义。

1.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美术馆策展借助所在地区高校的学术优势,更能发挥当地专家所长,将研究与展览融合。例如,2019年由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举办。原中央大学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学重地之一,在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上不仅走在中国前列,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创作和教育人才。此展览分为“名师之光”“教学相长”“桃李灼灼”三部分,详细分析与讨论原中央大学美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突出当年艺术科系教员与学生在中西交融的艺术环境下的创作尝试与探索,以呈现该校美术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探析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值得关注的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文等整理的《艺为人生——1928—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文献集》在展览策划与展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览还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力图在江苏省美术馆所藏国立中央大学履任教员及学生的作品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补和呈现部分作者的创作面貌。虽因藏品有限而未能涵盖所有教员与学生,但已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型展览之先河。

2.形成馆际合力

实力再强的美术馆也会有收藏缺项,库房再大的美术馆也不可能收藏所有地方名家的作品与资料。因此,好的展览创意有时需联合多家美术馆、艺术单位,利用美术馆借展的相对便利性,汇集各馆优秀藏品,在相互支持中完成策展,从而使策展工作成为一盘下活的棋。譬如,2021年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项目——“游艺东西:关良的风格史研究”展,策展人邀请的展览支持单位多达六家,其中广东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均是全国重点美术馆,也均是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它们的通力合作使展览的完美策划成为可能。此展览是以关良为核心的一次个案研究展。展览积极探索以图证史,分为“改良思潮下的‘洋画家’(1900—1949)”“时代塑造的‘国画家’(1950—1976)”“回归自我的‘游戏笔墨’(1977—1986)”三部分,形成其图像的历史脉络;展览辅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脉络,结合关良及其友人的作品、文章、历史文献、照片等资料,展示与关良艺术创作思想相关的文化事件,共同呈现出他在各个时期的个人形象和作品形象。这种展览模式可在美术馆界形成合力,在提升美术馆学术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共同促进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3.强强联手、共同策展

藏品是美术馆、博物馆立馆之本,发挥馆藏优势与特色则是美术馆、博物馆策展之魂。譬如,北京画院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分别是收藏齐白石、徐悲鸿作品数量最多、体系最为完备的美术馆,始终将齐白石、徐悲鸿艺术的研究、展览与推广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基于此,2018年由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主办的“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徐悲鸿、齐白石因共同的艺术旨趣和创新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对艺术知音。展览以徐悲鸿旧藏齐白石作品为基础,配合展出北京画院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徐悲鸿作品,将两家机构收藏的七十余件(套)齐白石艺术精品汇聚一堂,并通过相关作品、文献、信札,全面梳理两位艺术家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为人们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与交往故事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此次展览堪称美术馆、纪念馆发挥馆藏优势、强强联手、共同策展的优秀实践案例。

四、结语

耕耘开厚土,荟萃上华田。中国美术馆以及其他重点美术馆书画展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耕耘,为展示艺术“高原”和“高峰”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但为我国美术馆学建设、发展提供了指导理论与实践案例,也可供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借鉴,有助于双方的策展工作取长补短、互鉴互进,实现美术馆与博物馆长期而广泛的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书画展中国美术馆徐悲鸿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聆听书画里的读书声』读书日书画展
迎国庆书画展作品选登
徐悲鸿的底线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小鼓手
诗书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