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

2021-11-26 01:30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监督时代

郭 昭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129)

通过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强化党内监督置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强调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在此背景下,党内监督自然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新时代学界关于党内监督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于准确把握党内监督研究的流变趋势、系统推进党内监督研究持续深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党内监督研究文献回溯

1.文献研究的数据来源及选择依据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一,期刊论文成果方面。2012—2020年,学界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不断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2016年之前,期刊论文中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成果较少,且年度波动较小。 2016年后,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论文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这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2003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进行修订,就新时代强化党内监督进行战略部署紧密相关。

第二,报纸类文献方面。相较于其他研究主体,党校、行政学院、政府机关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活跃度较高。在趋势上,报纸类文献产出趋势与同期期刊论文类学术成果产出在趋势变化上具有很强的耦合性,迅速增长亦是在2016年后。就总体的叙述的风格而言,呈现出即时评论为主,学理探讨为辅的特征。

第三,图书著作方面。已出版的专著主要以专题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展开研究。主要涉及的论题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工作程序及机制优化等。但从已出版的专著(文件汇编除外)的数量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开展的专题研究还不够充分。

二、党内监督研究主题分布

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党内监督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效能进一步提升。纵观新时代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理论成果,呈现出主题挖掘日趋深入、研究方法日趋多元的良好态势。研究的主题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内涵。内涵的准确厘定是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内涵,学界主要有两种解读思路:一是立足于监督的本源意义,借助政治学中对监督的界定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目的是保障权力授予的合法性与权力配置使用的有效性。二是 “性质比较”角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除了中国共产党,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党同样重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出“党内监督有助于一个政党的健康发展和权力正确运行,这是现代政党政治中的普遍共识”[1]。因而,强调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内蕴的价值逻辑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在核心逻辑不仅是增强权力,更重要的是要保障自身所掌握的权力的人民性和公益性。

第二,新时代强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价值意蕴。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强化党内监督和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较多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的角度出发,以功能主义的视角阐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时代价值,形成了多元的分析维度。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价值意蕴,学者们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褚尔康等指出,探寻完善党内监督建设的路径就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2]。刘先春等认为,若有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党的权力运行就会依照规定运行,相应地,党内政治生态也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反之,党员干部就易受到物质自利性的驱使下“公权私用”从而使党内潜规则滋生,致使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化的加剧,进而破坏党内政治生态[3]。二是在党内培育现代政治信任体系。董学等认为党内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能够厘清党内政治信任的主体、夯实党内信任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进而推动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确立和培育起人格信任、组织信任、制度信任三位一体的现代性复合型政治信任体系[4]。三是拓展党的执政资源。罗重一等认为,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党内腐败,迅速改善党的形象,恢复党的权威和信誉,进而能够有效拓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5]。四是化解党内风险。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能够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早“咬耳”“扯袖”,能够有效地预防党员的小毛病演化为大问题,从而预防和抵御党组织内部出现巨大风险。

第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创新经验。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在继承宝贵历史经验的同时,在理念、制度和实践方面均有所突破创新。因而提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创新经验便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学者广泛关注的重要学术议题。在总结和凝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创新经验方面,形成了两类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思路:一是理念创新说。曹雪松认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有效路径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主要体现在路径方面强调作风建设嵌入和国家治理的协同、策略方面注重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指向方面突出政党规矩与政治纪律[6]。齐卫平认为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相互贯通,不仅是新时代党中央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而且也映射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思想逻辑,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升华[7]。二是实践举措创新说。许耀桐认为,明确中国共产党最高三级组织即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党内监督的领导责任是新时代党内监督体制的重要创举[8]。陈和认为,十八大后党内监督之所以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明确了党委在管党治党中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的严密监督体系[9]。

在建筑劳务市场中,企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企业管理者们头痛不已的问题。企业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深入调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针对当前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第四,新时代完善党内监督的科学指南即习近平关于加强党内监督重要论述研究。新时代,提升党内监督的有效性迫切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围绕习近平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论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理论意义和内容逻辑两个角度展开,就习近平关于党内监督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学者们主要从原创性角度展开分析,认为习近平就构筑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监督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对党内监督体系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提升党内监督的效能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内容逻辑把握方面,研究者多是从习近平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论述提出的重要论断和观点进行阐释。赵颖认为,监督内容既要覆盖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监督对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监督结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构成了习近平党内监督重要论述的基本逻辑[10]。徐雅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党内监督思想的内涵主要包含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着重思想建党、推进依规治党等方面[11]。

第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规范的研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纵观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党内监督的法规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亦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党中央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党内监督的制度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规范的研究,学者们主要着眼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行研究,形成了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视角。文本研究方面,相关研究者主要结合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的文本对其理论特质进行挖掘。任进认为继承和创新结合、刚性约束和自我约束结合、 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结合、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结合、上下级监督与同级监督结合、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是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的五大亮点[12]。莫广明等认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党内监督的监督原理、制度运行模式、制度运行机制上都有所创新[13]。比较研究方面,罗星将2003年《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新条例对党内监督目标的界定更加明确、监督重点更加突出、监督责任更加明晰、监督手段的操作性更强,更加注重运用中国特色的监督手段[14]。

第六,新时代党内监督存在不足及治理路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实践举措上有了质的升华。但相较于新时代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任务的繁重性、艰巨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仍和党和国家事业进步存在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在问题检视方面,研究者们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效能提升,针对当前制约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主要以对象覆盖、监督结构、制度体系、领导机制、运行程序为考察视角,如王柱国指出了新时代党内监督在对象覆盖、形态区分、独立性、制度保障4个方面存在的不足[15]。在治理路径方面,学者们立足于增强党内监督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促进党内监督常态化提出了完善新时代党内监督的实现路径。孙枝俏等从思维创新的角度,分析和互联网思维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的独特优势,认为在党内监督中嵌入互联网思维,能够实现各种监督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管理机制体制[16]。魏新欣从制度体系建设视角分析,认为实现强有力的党内监督,必须在构建更为完整系统、结构合理、框架清晰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实施细则,同时建立起确保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17]。颜佳华等从文化资源开发的视角对新时代党内监督文化的培育进行了探讨[18]。谢俊等立足系统论视角,指出未来党内监督开创新局面在实践路径上的5个努力方向:即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遵循,实现党内监督的全覆盖、严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内监督的目的与任务;以纪律建设为核心,通过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提升党内监督的法治化水平;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目标;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党内监督的关键少数[19]。

三、党内监督研究现状评估审视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性回顾,可以看出,经过广大研究者的不懈钻研与探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取得相当大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其一,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厘定方面,研究的学术原创性初步显现,不再局限于仅从政治学中权力监督的视角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而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监督研究的学术视野。其二,在价值挖掘方面,更加注重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出发,分析党内监督对于培育政治忠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巩固与拓展党的政治资源、抵御党内重大政治风险的重要意义,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时代价值的认识;第三,在问题发现与对策研究方面,分析了制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有效性的诸多因素,系统检视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诸多不足,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党内监督纵深推进的实践路径。但是,从总体的研究而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尽管取得一定突破,但在以下方面依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基础理论研究尚待深入

纵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成果,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日益重视,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时代价值、制度规范、问题治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提升新时代党内监督效能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参考。但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基础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少,突出表现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一些“元问题”回答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经验归纳性质,而较少具备哲学反思的性质,往往出现经验叙述多、理论支撑少的尴尬局面。如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时代特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基本范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生动力等前提性问题、根本性问题未能予以充分阐明和深度挖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并没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积聚效应。缺乏基础理论的有效支撑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共产党党内研究科学化、规范化的深层次问题。

2.理论和实践的贯通性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已有较多的研究者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欠发达”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但是,在对如何于新时代优化、强化新时代党内监督的路径研究方面明显薄弱,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构建的宏大理论叙事难以和提出的实践对策有效对接,甚至一笔带过;二是缺乏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理论问题的抽象性、实践问题复杂性、机制问题系统性、整体性和其现状的实践体认,提出的对策建议多是闭门造车而来,在现实中难以操作落实;三是提出的对策建议大多停留在宏观的政策或文件要求层面,口号多,能落到细处和实处的不多;四是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研究方面,多是从文本解释的角度出发,对其出台的背景、价值、创新之处进行说明,但对把其如何嵌入强化党内监督的具体实践环节关注不足。

3.研究系统化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失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所搜集的文献题录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民主、政治生态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黏性较高,而高校、社区、政府机关、企业等微观主体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和党内监督共现。新时代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内涵、重要意义的方面展开的宏观研究,而立足于特定的对象如高校、社区、企业并从具体角度如制度完善、文化建设、主体自觉性、环境优化等角度切入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进行细致、针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二是定量研究稀少,实证研究力度不足。已有成果中,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从理论层面诠释和论述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是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案例研究相对缺乏,鲜有基于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某个特定领域的典型样本进行分析。

4.研究的学科交叉视野的纵深性尚待延展

从现有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方面有所欠缺。一是学科分布的类型较为单一,多学科交叉偏少。已有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学学科,而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二是就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而言,研究的成果在选题、论证角度方面的相似性也比较高,研究的平面化、重复化依旧比较明显;三是学科交叉交融不够充分。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拿来主义”较为普遍,造成了学科借鉴的浅层化甚至皮相化。比如在话语体系的使用方面,倾向于将其他学科的话语体系的“简单移植”。再如在分析互联网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影响时,过多关注互联网技术或思维本身,而对其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科学化间的内在机理缺乏有效揭示。

四、党内监督研究深入推进的路向思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总体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层次日益丰富,思路日益多元,视野愈加多维的良好态势,也有许多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涌现,在与既有研究成果呈现一致性、连续性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基调,较为有效地回应了为什么及如何强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问题,未来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问题的研究,应着重开辟以下路向:

1.夯实基础研究

任何一个研究论域的展开,都需要相应的基础理论作为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的“内核”。但作为学科理论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原理,其研究极易陷入“虚假的繁荣” 即“内卷化”的困境,实现研究突破难度大。然而,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领域内的研究工作者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权力的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古老现象,在现代政党政治体制中,权力的制约制衡已经成为现代政党政治体制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制度性安排,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何能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何能促进中国共产党进行实现自我革命气质的生成,其本质属性是什么,和西方的权力相互制衡有什么根本区别?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学理上进行回应,否则就会被诘问“自我监督”是否有效。只有改变对基础理论研究“绕着走”的研究取向,才能从根本上有力回应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种种诘难和攻击,才能有效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学术含量。

2.强化问题导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20]新时代,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同样需要如此,只有直面新问题,针对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党内监督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比如,一些党员在党内监督强化时奉行“做了犯错,不做绝对不错”,产生了懒政、怠政、不作为的行为。如何兼顾强化党内监督在规范党内权力规范高效运行和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何结合新的世情、党情、国情构建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人民监督有机贯通都是非常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再如,相对于传统的党内监督体制,新时代的党内监督更加强调同级党委领导,更加强调上级纪检机关在强化党内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运作机制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3.丰富研究视角

研究格局决定研究境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作为一个学理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术研究议题,理应具备宏阔的研究视野以及较为完备的研究格局。第一,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更为宏阔的视野把握新时代强化党内监督的重大意义。第二,在理论视野研究的“宏大叙事”的同时,要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形成对特定主体(如高校、企业、社区),特定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特定对象(如一把手、领导干部、普通党员),特定环节(如执行环节)的“定点聚焦”,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可操作性。第三,在方法研究上增强实证研究,强化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第四,借鉴多学科资源。例如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中较为复杂现象如监督导致的懒政怠政,就不能仅从单一的视角出发进行考察和解释,而是要在借鉴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政治生态学等学科进行综合的立体式研究。

4.构筑特色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鲜活经验、汲取中外先进文化养分形成的旨在增强党内权力运行规范性的制度性安排,具有自身鲜明的独特属性,新时代的党内监督研究,必须走出“唯洋是从”的理论误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纳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进行研究,凝练符合中国共产党气质和属性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坚持吸收外来,不忘本来,着重在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凸显中国共产党解答“自我监督”这一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案与智慧,以此涵养和凝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深厚学术底气与坚定学术自信。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持续深入,迫切需要理论体系的综合-精深化-再综合,在研究范式方面需要从经验描述走向理论思辨再到实证研究,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由知识本位走向行动本位,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从空泛化回归现实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研究需要不断提升研究层次,通过理清要素、抽出关系、明晰结构和原理。构建坚实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进而更加高效地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具体实践。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监督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夯实监督之基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