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2021-11-25 04:25任然
现代妇女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阿爸国旗雪山

任然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两姐妹的回信,让玉麦这个全国人口最少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西藏自治区长达40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及卓嘎、央宗姐妹的守边故事,一直鼓舞着边境群众要代代接力,守护祖国疆土。

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在这儿守着

卓嘎一家的守边故事,从他们做牧民时开始。

走进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眺望着3644平方公里的玉麦乡。远处的雪山、静淌的河流都铭记了这里发生的每段故事、每个变迁。

20世纪60年代,一群荷枪实弹的印度兵把印度国旗插在了玉麦5000多米的山头上,牧民进出玉麦沟都要接受印度兵的盘查。卓嘎的阿爸桑杰曲巴被惹怒,花两天时间,爬上那座雪山,拔下了印度国旗。他带着一身泥水,来到印度兵设卡点抗议道:“我的爷爷曾在这里放牧,我的阿爸曾在这里放牧,我们也在这里放牧,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随后,桑杰曲巴走了4天的路,向解放军报信。解放军来了,印度兵悻悻溜走。不久之后,桑杰曲巴带着卓嘎、央宗,把家从半山腰的玉碓搬到了谷底的玉麦,向南推进了5公里。

“玉麦”藏语意为境域下游的圣地,也意味着这里地势险要。

党和政府为了改善玉麦乡群众的生活,在日拉雪山另一侧的曲松村给群众盖起了新房,分了粮食和牲畜。卓嘎一家原本也搬了出去,但不久后又搬回了玉麦。卓嘎讲述,阿爸桑杰曲巴告诉家人:“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在这儿守着。”从此,玉麦就只剩他们一家。

每年11月,玉麦的雨渐渐变成雪,越积越厚,直到来年5月,玉麦几乎与世隔绝。卓嘎回忆,有一年冬天,阿妈病重,因翻越雪山时间太长,阿妈去世;还有一年冬天,又一次翻越雪山时,卓嘎15岁的小妹迷路,在雪地中冻死。

亲人的去世曾让卓嘎、央宗姐妹央求阿爸离开,但桑杰曲巴总是不应允。他说:“我们不能离开,离开会失去这片土地。我们要为国家守住这片土地,这很重要。”

一家人走到哪里,就把国旗带到哪里

1988年,当了29年乡长的桑杰曲巴老了,卓嘎接了他的班,成为玉麦乡乡长,一干就是23年;妹妹央宗是副乡长兼妇女主任,一干也是17年。

1994年,自治区组织山南地区行署、自治区交通厅、工业电力厅等相关部门,对玉麦乡进行了历时1个多月的考察调研,精心选择了新的乡址。搬到了新的乡址,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因為极少有外人搬入玉麦,央宗27岁、卓嘎35岁时,才分别成了家。

每天两个姐妹出去放牧时,会把国旗绑到树枝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不曾想过离开。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也是第一次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不再是只有他们一家。这一年,卓嘎、央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玉麦也有了乡党支部。

2001年,公路打通,玉麦的变化一天快过一天,开始跟上山外的脚步。原来的“三人乡”已发展成9户32人,4户家庭开起了餐馆和家庭旅馆,村民自制的竹器、藤镯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2009年,玉麦人口突破30人。

2011年,边防派出所进驻玉麦,军民温馨和谐,亲如一家,共同守护祖国的边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曾经半年封山、道路异常崎岖的“边境孤岛”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玉麦乡通往外界的公路得到了彻底翻修,藏式风格的民居、整齐干净的街道、迎风飘扬的红旗,错落在苍松翠柏环绕的山谷间。随着小康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推进,现在玉麦乡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年人均纯收入达34012元,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

卓嘎、央宗姐妹守护着这片神圣国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时代赞歌。姐妹俩先后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和第七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

令姐妹俩骄傲的是,她们自己的儿女也成为新的守边人。如今,在重要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是玉麦人雷打不动的新习俗。卓嘎一家人把爱国守边的情怀倾注到高高升起的国旗上。

猜你喜欢
阿爸国旗雪山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阿爸
星星是路上夜晚的眼睛
国旗飘扬
吻吻阿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