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
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明确了使命担当,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就青年而言,信仰、信念、信心是立志之根,品德修为是立身之本,过硬本领是立业之基,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昂扬志气,以严律己强担当增强傲然骨气,以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坚定底气,方能在新时代激扬青春、挥斥方遒,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忠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中国青年信仰、信念、信心的坚定性关乎党和国家未来、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计,只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才能胸怀大志、心向远方,形成团结奋进、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为此,在广大青年最重要的人生“拔节孕穗期”,必须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这个“总开关”问题。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以“四史”教育为抓手,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化青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其深刻体悟我们党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度。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政教育中,号召广大青年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不渝奋斗。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一个没有骨气的人,难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难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增强骨气,就要严于律己,自觉抵制诱惑。面对诱惑,特别是人生中的诸多“第一次”抉择,青年人稍不留神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大祸。要通过谈心谈话、以案促改、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导青年在利益和诱惑面前能够全面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始终把涵养“骨气”作为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进而建立起更加严密的廉洁防线,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移其志、不迷其心、不忘其本。同时,增强骨气,就要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要通过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充分发扬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击新冠疫情精神、郑州抗洪抢险精神,锻造自身的斗争风骨,不做“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躺平梦”,不发“无病呻吟”之声,不行“隔靴搔痒”之举,面对风险挑战勇于挺身而出,面对困难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争当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底气源于实力,实力显于本领,本领强,底气才能足。青年人练就过硬本领,应引导其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良好习惯,抓好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学习和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要义,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鲜活读本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由理论的清醒、思想的成熟走向行动的自觉,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知识追求中练就过硬本领,增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底气,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家栋梁之才。同时,应做到坚持人民立场,关切人民所急、所需、所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要厚植人民情怀,努力提升“七种能力”,把“人民是我们党最大底气”注入灵魂,手牵手、心连心联系组织群众,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服务群众,实打实、硬碰硬不断造福群众,筑牢更足的底气。
面向未来,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必然会有无数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的年轻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就一定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