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

2021-11-25 06:36:26陈晓光长江大学医学部荆州434023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免疫学医学新冠

龚 权 王 超 李 侃 陈晓光 (长江大学医学部,荆州434023)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培养体系中各学科和各专业的基石,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在医学生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免疫学是涉及众多领域的医学专业基础课,也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1]。本课程学习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融入符合时代背景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2020 年初至今,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及蔓延,暴露现有医疗系统、公共卫生体制缺陷,也对医学教育改革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创建“课程思政”教育大环境下,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在各高校均处于起步阶段,处于构思构建初期,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医学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更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拓宽[2]。我校医学免疫学作为省级品牌课程,率先将“病”“人”并重和“教”“学”并举的教学理念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和思考总结报告如下。

1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4 个模块,含50 余门课程、3 300 余学时,其中 4 门、190 学时承担主体德育教育课程。课程设置可见,仅通过4 门课程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学生德育素养培养显然极度欠缺,迫切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结合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无论是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还是内、外、妇、儿科学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共性均以疾病进行分类。因此,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实践角度分析,在“病”“人”并重和“教”“学”并举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德育渗透为教学目标,以新冠疫情下的真实病例为基础,充分发掘病例本身所包含的理论基础知识、临床诊疗实践和学科前沿内容,同时将病例所引申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在教学进程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2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

2.1 设计新冠疫情相关临床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部分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临床真实病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丰富课堂信息量又需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和活跃课堂氛围,既要内容丰富、体现科学性,又需结合社会热点、突出人文素养。讲解医学免疫学不同知识点时,课程教学以“新冠疫情”贯穿始终,通过介绍天花病毒、新冠病毒引入医学免疫学发展;以抗病毒免疫讲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三大基本功能;以新冠疫苗为基础介绍抗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进而延伸到常用抗原;以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讲解免疫球蛋白;新冠病毒患者病情急剧加重讲解细胞因子风暴、特异性免疫应答等。通过引入当前形势下临床案例,加深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同时在授课中通过介绍中国及世界各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状况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民族自豪、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表1)。

表1 医学免疫学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一览表Tab.1 List of content of Medical Immu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2 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促进课程延伸 课程进一步延伸可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学习。

我校医学免疫学教研室依托省级教学平台(虚拟、互动、网络)设计构建实践教学“五注重、三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表现为注重分阶段分层次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注重教学内容实用性与先进性、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注重教学形式开放化的“五注重”;突出实验演示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的“三层次”培养。

实验教学具体表现形式为:“一课题、一案例、一自讲”,融合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一课题”即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可能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从免疫角度研究个体易感差异所表现的不同病情”,开展一项课题研究,由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实践操作、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锤炼学生科研能力;“一案例”即以“细胞因子在临床治疗新冠病毒肺炎”进行与课题相关的临床案例诊断治疗方案分析,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一自讲”即“新冠病毒”诊断治疗方案中涉及免疫学实验技术作为自学题目由学生分组自行通过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媒介独立查询相关资料,而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厚基础、强素质、精技能、擅交流、能创新、重实用”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翻转课堂实施在课前将“与免疫课程相关的新冠疫情小视频”通过班级网络讨论群先期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相互协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探讨;课后要求学生规划进一步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地解决问题。同时,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道德,建立爱岗敬业、勇攀科学高峰的职业素养。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将“医学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引领”合二为一,强化全方位育人,培养才德兼备的医学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2.3 因课制宜,做好课堂小结 传统课堂小结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通过告知学生重点、难点和考点等进行课堂教学知识总结[3]。而思政元素融合渗透的课堂教学小结是基于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互动使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结既包含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的讲解内容,又包括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主动思考疾病发病机制、提出防治措施、最新研究进展和科研背后的小故事,如利用免疫学技术原理与应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或从人文素养角度设计基于临床案例的治疗方案,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又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实现课堂和课程教学目标。

3 构建专业课德育教育团队的建设,完善教学效果评价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单纯依靠少数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支持,需要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师深入协助。思政教育教学团队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德育案例挖掘、资料收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用进行探讨。团队教师应根据自身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结合学生知识基础、专业特点、社会热点筛选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教育案例后再进一步针对案例进行打磨优化整合。

为有效提升医学免疫学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分教师、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教师评价采用课程同行评价、教师课堂竞赛、网络评教、纸质问卷的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开展,同时配合其他行政部门对优秀教师从科研、人文素养、职业胜任力、社会认同感等不同角度给予荣誉,从“质”“效”两方面多维度延伸[4]。学生评价则建立多元评价体系:①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终结性评价(理论考试占70%)和形成性评价(30%)组成;②形成性评价评分标准:由教师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小组成员互评表组成,其评价标准除课程评价、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外,还包含道德素养、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3-4]。

4 结语

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必须深刻反思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启示,以课程教学作为“主战场”,深化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医学免疫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初步尝试,用当前新冠疫情中的鲜活事例提炼出有价值的免疫学知识和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探索出将“医学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引领”融为一体,让学生深入掌握免疫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当代杰出医务工作者的光辉事迹,加深学生职业认同感,使学生切实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总之,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不断完善思政教学对培养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免疫学医学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医学的进步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