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离咲
论坛合影
2021年,我国迈入了“十四五”时期,多元参与、垃圾治理是垃圾议题的大势所趋。2021年10月20日,“多元参与,助力北京垃圾分类——第九届零废弃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参会嘉宾从政策解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垃圾管理优先次序、青少年教育、多元参与、公众倡导等多个维度,重点探讨多元共治助力北京垃圾分类、垃圾管理优先次序等话题,为各类参与方搭建共商垃圾治理的对话平 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强调多元参与是垃圾分类工作现代化的表现。他还强调垃圾分类的长期目标应当放在可回收物上,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全过程监管,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样才能为回收行业现代化提供支持,走出一条从高投入低产出,到高投入高产出,最终达成低投入高产出效果的道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
面对“什么是可回收物”“怎样才算有回收价值”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传斌研究员提出,这取决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收益包括可回收物本身的资源价值、可回收物所替代的初次材料生产成本、回收带来的环境效益及其避免产生的垃圾处理费;成本则包括收集运输成本和二次材料自身的生产成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副院长谭爽教授指出,“多元治理”不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也不能只靠强制;应秉持“一核多元”的理念,由各级政府领衔,各利益相关方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利益调和、持续合作。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毛达博士总结过去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问题:一是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缺乏信心;二是识别不清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三是不愿直面垃圾分类的必经之路;四是顶层设计不完善、多元共治不充分、各方责任义务不明确。对此,他建议各方躬身入局,构建稳定有效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加强对话、链接,并发掘在地榜样的力量,解决真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军介绍说他们在10个小区做过干预,设计强调居民责任的定制化传单,志愿者上门宣传,并且让保洁员做二次分拣时避开居民投放高峰期,不让居民认为保洁员可以帮自己分类;不到1个月,分类有效捕获率从22%提升到50%,效果明显。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建设部社区书记连亚荣介绍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在建设部社区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上海市静安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总干事宋慧分享在上海垃圾分类的早期,他们如何主动寻找居委会、物业、业委会这“三驾马车”合作,探索出了“三期十步法”等的故事。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市垃圾分类专班专家组组长王维平教授介绍了我国垃圾对策的变迁和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特点。他表示,该法最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对策前移、导向明确,强调减量化和资源化;第二是规定具体、便于执行,收紧自由裁量的尺度,减少徇私舞弊的可能;第三是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第四是将自觉与强制相结合,强调垃圾产生者的义务;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是,明确了社会治理的法律定位,如此一来,政府与企业、公众、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就成为依法行政的过程。
全世界每年扔掉的食物达13亿吨,带来的排放将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10%。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废弃物与资源项目专家刘华结合绿色和平“无废城市”项目的研究报告尝试为大家解读双碳背景下减少食物浪费和妥善处理厨余垃圾对降低中国碳排放的意义。该团队研究报告显示,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处理带来的碳排放最高。相比之下,好氧堆肥碳排放降低效果更好,而厌氧发酵配合沼气回收利用的方式更值得推荐。
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介绍了该机构开展零废弃学校教育与行动的经验:向学生们传达惜物爱物的理念;引导学生用零废弃的3R原则去观察身边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零废弃运动会等。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物业服务运营中心高级品质管理师魏雷雷分享了绿城幸福里垃圾分类共治模式。2019年起,物业开启试点,多方联动,与幸福里志愿者、业委会共同研究选址方案,并且多次线下和业主召开座谈会;同时引入第三方公益组织,针对项目保洁、管家进行了一线培训,对现场操作进行指导。面对原本不愿配合的业主,物业邀请社区网格员、幸福里志愿者、业委会等相关方共同上门做工 作。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书记亓伟伟发现,面对社区共治、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宏大主题,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沟通解决会有更好的成 效。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紫莹介绍团队在北京二里庄社区的经验。他们与社区居民共创共建,对该社区广场进行空间营造策划,融入各种零废弃环保元素:带手绘的蚯蚓塔、屋顶花园、昆虫之家、鸟舍、垃圾分类拼图、废品回收机、红外感应分类桶……经过统计,该社区居民自主分类率达到60%以上,还在本社区“双鲤”志愿服务总队指导下孵化出3支活跃的环保志愿团队,初步实现垃圾分类的良性自治。
本届论坛由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主办,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支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