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丹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西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高校在艰苦的时代环境下,由东部向西部迁徙的奋斗过程,也是在此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是知识分子在西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西迁精神”表现的不仅是交通大学师生的品质,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弘扬和继承“西迁精神”,将“西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西迁人物为榜样,弘扬和继承“西迁精神”,榜样的力量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精神层面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高校应从精神角度认知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一部分教师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从上海迁往西安,义无反顾地去往生活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大西北。他们投身西北,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1]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西迁精神”的核心,在新时代契机下,爱国主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西迁人扎根西部、建设西部,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是西迁人始终心怀家国、服从党和组织的安排,始终秉持着报效国家的使命和热忱,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西迁人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一个缩影。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弘扬中国精神,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坚持爱国主义,高校思政教育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担当起育人的重任。
在当时资源、教师资源等都紧缺的情况下,西迁人克服困难,历经数年的艰苦岁月,坚守自己建国强国的初心,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所有资源都投入到科研当中,将奋斗的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标杆,为西部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人才。“西迁精神”也在时代变迁中得到弘扬和传承,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西迁人。今天,新时代要求我们弘扬“西迁精神”,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中的奋斗精神,以崭新的面貌、不负韶华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有关“西迁精神”的批示中指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与力量。”[2]
“西迁精神”中的奉献意识表现在,老一辈西迁人在奉献的理想和意识的引领下,献身西部,投身国家建设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西迁知识分子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完成祖国交给的使命和任务,开创了一大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培育出无数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为西北发展和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西部高等教育也因此更进一步。在西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困难和挫折,许多人不愿放弃上海优渥的生活投身到艰苦的西北地区,但最终,老一辈西迁人战胜了这些困难,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身,将自己乃至家庭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因此,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来说是健康的、良好的,信息、文化的多元一方面拓展了我们的眼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潮和观念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
我们需要“西迁精神”中所蕴含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习老一代西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弘扬“西迁精神”,进一步加强“西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思想观念,抵挡各种社会思潮的入侵,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坚不可摧的一股力量。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西迁精神”是由高校师生在迁校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相比于其他的精神,“西迁精神”是离高校师生学习和生活最近的。“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西迁精神”在育人目标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其目标都是培育出新时代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有力手段。
社会要想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实效性。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存在这一些问题,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以“西迁精神”为引领,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思路,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新时代要求我们培育新的人才,要求我们培育一批有明确政治方向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时代责任和时代担当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对于当时贫困落后的西北地区来说,西迁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改善了当地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对于老一辈西迁人来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对他们来说是艰难的,但是只要心存祖国,使命必达。“西迁精神”中蕴含的心怀大局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从大局出发的意识、担当起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坚持和弘扬“西迁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是培育大学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的有效途径。
当前,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消极的态度,影响其正常就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克服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西迁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就业选择时,不少学生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迷茫,将“西迁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鼓励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态度,树立良好的就业标准。
如今,西部地区发展得越来越快,国家对于西部发展的投入也比较大,不少学生也将投身西部列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大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核心力量,高校教师应通过对“西迁精神”的深入解读,引导大学生培养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弘扬和继承“西迁精神”,根本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践行“西迁精神”,促进大学生将“西迁精神”外化为自身日常行为,从而起到规范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的作用。
在“西迁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西迁精神”中的典型事例、影片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关于西迁的演讲及展示活动,通过志愿者讲解或者聆听老一辈西迁人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西迁的历史和内涵。从师生角度展现西迁事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西迁精神”的融入,能让大学生从西迁的身边人物、身边小事领悟其中蕴含的奋斗精神。榜样的力量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新时代奋斗的意义所在,使学生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5],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无形却又十分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和建立有利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鼓励他们自觉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主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我国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校园文化涵盖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的校风、校训、制度、活动、学术活动、办学理念社团生活等都是一个学校内在文化的外化体现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将“西迁精神”中的事例、人物等张贴在学校的信息栏中,使其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可以组建有关“西迁精神”方面专业的教师团队,以其工作和学习经验组建学习互动平台,为弘扬“西迁精神”提供基础保障,学生通过参加平台构建的专业的组织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西迁精神”的深刻含义。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将“西迁精神”中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创造一个合理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随着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当今网络新媒体接触最多的群体,其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被网络所占据,其思想和观念也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种种困难,如何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规范上网,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理想信念方向,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和继续解决的一大问题。同时,新媒体作为各种信息和多元文化传播的平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在将“西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自行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活动,将有关“西迁精神”的视频、图片、文件等红色资源融入教学课件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等平台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开设有关“西迁精神”的专题,师生协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微信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一款软件,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有关“西迁精神”的文章、事迹等,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与他人共享,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汲取“西迁精神”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开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