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福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如果能够有效和高效,整体成本会得到最大限度控制,企业在工程项目中获利将更大。反之,建设工程未能做好造价管理,各个方面消耗大且费用支出多,可能会出现资金供应不上的问题,导致工程项目不能顺利完成,使投资和建设面临较大风险。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成效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全面性。主要表现在造价管理中未能涵盖一些内容,尤其是间接产生费用的部分,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控制状态。这种情况下,虽然明面上不能发现,但是却间接产生很多的支出。建设工程受其影响,成本上涨,工程整体造价变高,投资风险升高,建设经济收益下降,不利于建设企业发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明确,各个部分费用并非固定,经常会因为各种变故或者突发情况,导致需要进行调整,成本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但部分企业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采取的是静态办法,未能根据影响工程造价因素进行调整。造价管理就会出现滞后,难以发现问题,或者是洞悉问题后转变为时已晚,致使无谓的造价长期存在。
新时期建设工程要控制造价,就要进行全过程管理,消除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不合理的成本投入。当下,虽然一直在强调要进行全过程管理,但真正落实的不是很多。相较于施工中造价管理,动工前造价管理和结算造价管理意识薄弱,这两个部分对造价影响大,若缺乏良好管控则必然使造价控制出现问题。往往缺少相应的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环节、设计环节造价管理,而这些却决定了大部分造价,且一旦决定,后期通过管理则很难控制。
2.1.1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前期决策,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所以要强化这个部分的造价管理。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等,是造价产生的开端,所以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和考量,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前提下,选出经济效益最大和风险最低的决策方案。建设工程决策要建立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而且要确保具有科学性。无论是工艺选择还是建设标准确定,抑或者是施工技术、设备、场地选择等,都要进行经济分析[1]。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一定要确保决策正确性,同时还要使决策具有操作性。决策阶段应按照要求编制好投资估算,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结合各个方面要求,增强估算准确性。
2.1.2 设计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设计是关键,因为确定以后,通常80%造价已固定,其他部分采取管控效果作用不大。工程设计造价管理要完善限额制度,要求设计人员根据要求,在预算金额内完成设计。工程设计做好概算成本,这是初步设计所要做的。施工图设计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造价产生的影响,比如技术难易、材料单价、工程量等,既要满足工程对功能性需求,确保依据设计最终建成质量满足要求,又要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出符合质量要求和造价低的设计。工程设计可引入招标机制,在限额的情况下,使各个工程设计单位按照要求设计,以确保最后能够获得质量与经济最优化设计[2]。建立设计审查制度,对设计科学性、操作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设计偏差和设计变更提前解决。
2.1.3 招投标造价控制
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也很重要,首先要确保招投标秩序良好,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竞争环境。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招投标参与企业会比较多,能否中标,需要考虑各个方面,但是当前报价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和评价项。故而需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科学编制投标书,并要准确计算价格,保证标底价合理。一是要在参与企业底价中有竞争力,另外一个是要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为了中标过度压低底价,难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使合同风险提升。招投标审核要严格,全面考虑与科学评标,既要将底价作为重要考量项,又要对投标企业建设资质、以往承接工程建设情况、市场信誉、管理能力、施工综合实力等进行全面分析。
2.2.1 材料造价控制
材料是施工阶段造价的主要构成,所以造价管理以其作为重点。首先要编制材料清单,要包含数量、规格、质量标准等。将清单下发给采购部门,并要执行限额采购制度,在市场中对相同质量不同厂商生产材料价格对比,选择各项指标和性能都符合要求且单价最低的材料。材料供应计划制定要了解价格变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尽量做到低价买进[3]。建设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要将运输费用计入,所以要做好运输管控,选择采购厂商要考虑生产地位置,就近选择。材料运输有多种路线情况下需做好规划,选择路线最短和收费少的。所有材料都要提供检测机构质量合格报告,由专人检查签字,出现问题由管理人员承担责任,避免因为材料问题导致施工出现严重问题,延误工期和返工使造价提高。现场使用材料要限量,严格执行领取和使用制度,做好相关审查。施工中材料浪费是造价变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既要在满足正常建设要求情况下控制量,又要做好废料循环利用。
2.2.2 变更造价控制
施工中变更是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故而要控制好变更。设计变更会导致造价变化,因此要加强设计变更监管。提出设计变更以后,应召集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研讨,从各个方面分析必要性,然后针对变更方案研究可行性[4]。既要考虑技术因素,又要考虑各个方面投入和造价等。在有必要变更情况下,选择技术符合要求且经济性最高的变更方案。施工中存在合同变更风险,这就要求在合同签订中控制好风险,将各自权利和义务写清楚,还有关于纠纷和赔偿相关内容,以及可能出现不确定因素造成成本上涨等,都要写入到合同中,避免由于合同不清致使成本提升。
2.2.3 通过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控制造价
施工质量和安全对造价影响大,故而要加强这两个部分管控。除了工程项目监理督查质量外,还要建立质量和安全巡查组,检查施工技术、工艺等,在每个工序完成后检测质量,在没有问题情况后继续施工。施工出现安全事故,赔偿金额通常比较大,工期也会被延误,引起成本增长。因此要完善安全作业制度,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规范施工过程,还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高清摄像头监控现场,施工现场闸口设置身份识别仪器等。因不可抗拒因素或者其他原因,使计划进度与实际不相符时,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要做好施工安排和部署,以保证达到最优工期。
2.2.4 强化造价管理
施工中,造价管理需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施工准备阶段科学编制造价预算后,施工中要执行,并将其落实到所有与工程相关的费用支出中。当出现预算与实际不同时,造价管理人员要分析原因并优化和调整。
2.2.5 运用先进造价管理技术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创新方法,设计可运用BIM 技术优化设计,达到控制成本目的。造价管理与BIM 技术结合,可准确预测和动态化管理成本,也能起到良好的造价控制效果。
2.3.1 搜集好文件和资料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最后一部分是结算。为了确保结算准确,就要在平时做好各种文件、合同、资料的收集工作。保留各种票据,牵扯到设计变更要保留现场凭证,以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合同是结算重要依据,必须熟悉和了解。
2.3.2 做好结算审查
结算一旦出现错误,比如多算、漏算等,将直接影响造价。基于此要做好结算审查,认真核实工程量,增强准确性,并要确保计算方式合理[5]。科学合理进行结算编制,在审核无误后,在结算中严格执行。
总之,建设工程每个阶段和过程都会产生造价,故而需要做好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造价管控实际成效。事前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主要涉及材料成本、变更造价管理、质量和安全以及进度成本管理等;结算成本管理要搜集好各种文件资料和做好结算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