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志军
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的三十余年中,以李梦阳、赵时春为代表的秦陇士人登上全国文坛,形成一个陇右士人群体。明人胡缵宗对此总结道:“雍之文不有余响乎?明兴,雍当西徼,先进尚质。弘治间,李按察梦阳谓诗必宗杜甫,康殿撰海谓文必祖马迁,天下学士大夫多从之。士类靡然,而空同、对山因得罪世之君子矣。时则有若王太史九思、张民部凤翔、苏司寇民、段翰检炅、马太卿理、管中丞楫、吕宗伯柟、韩中丞邦奇、参伯邦靖、王宪使九峰、王翰检元正、南郡守大吉、刘宪使储秀、马太史汝骥、许中丞宗鲁、王佥宪讴、何中丞栋、张比部治道、李佥宪宗枢、王宫谕用宾、吕郡守颛、胡鸿胪侍、赵兵部时春、孙羽士一元,实与李、康同趣。虽言人人殊,而其归则迁与甫也。”①(明)胡缵宗:《鸟鼠山人小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2册,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赵时春就是明中叶秦陇士人群体中的佼佼者。
赵时春(1509—1567),字景仁,号浚谷,明代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官刑部主事。他一生三起三落,最后被罢职回籍,直至故世。相对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先等人的研究,赵时春研究尚显得单薄,特别是在陇右文化背景下对赵时春研究的论文更显得不足,因此,本文对赵时春文学思想、文学创作与陇右文化之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研究的改良。
平凉地区地处陇右,属于半干旱区,以半农半牧为主,多民族杂居的人文环境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部族在陇右一带的激烈争夺,民间尚武好战由来已久。赵时春沐浴着陇右文化刚健勇武的文化氛围成长,性格中秦人烙印颇为明显。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明朝宰相徐阶于赵时春有知遇之恩,相交甚厚,可谓深刻了解赵时春者。徐阶《浚谷赵公墓志铭》云:“公为人严毅介特,与士大夫处,意有所不可,议论有所不合,必引绳按榘诘责之,不少贷,故贤者服其正,而在中人咸疾其太刚,或语及北虏,方持杯酒相欢笑,辄裂訾攘臂,誓不与俱生。”①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26页。此番话将赵时春的刚直个性描绘得惟妙惟肖。明代中后期士风萎靡不振,赵时春特立独行、直言敢谏、积极有所作为,因之得罪不少权贵,一生在朝任职十年左右,而在家闲居达三十年之久。正好似“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嘉靖九年(1530),嘉靖皇帝好祥瑞,朝廷一些奸佞之徒“浮词面谩”,纷纷呈进祥瑞,赵时春个性刚直、疾恶如仇,上疏嘉靖皇帝指斥此举“罔上欺君,怀风伤政”,随后又直陈政事,上著名的《崇治本疏》云:
当今之务最大者有四,最急者有三。最大者,曰崇治本。君之喜怒,赏罚所自出,勿以逆心事为可怒,则赏罚大公而天下治。曰信号令。无信一人之言,必参诸公论;毋狃一时之近,必稽之永远。苟利十而害一,则利不必兴;功百而费半,则功不必举。如是而天下享安静之福矣。曰广延访。宜仿古人轮对及我朝宣召之制,使大臣、台谏、侍从各得敷纳殿陛间,群吏则以其职事召问之。曰励廉耻。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台谏言是者用之,非者宽容之。庶臣工自爱,不敢不励知。
其最急者,曰惜人才。凡得罪诸臣,其才不当弃,其过或可原,宜霈然发命,召还故秩。且因南郊礼成,除谪戍之罪,与之更始。曰固边圉。败军之律宜严,临阵而退者,裨将得以戮士卒,大将得以戮裨将,总制官得以戮大将,则人心震悚,而所向用命。曰正治教。请复古冠婚、丧祭之礼,绝醮祭、祷祀之术。凡佛老之徒有假引符箓、依托经忏、幻化黄白、飞升遐景以冒宠禄者,即赐遣斥,则正道修明而民志定。②(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200《赵时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300-5301页。
此奏章激昂大义、正气凛然,在当时被广为传抄。嘉靖帝览后恼羞成怒,将赵时春下狱论罪,贬黜为民。这次贬谪达十年之久,但赵时春并改变,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国事民生,秉持公正之心。
明代中后期以后,“士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③(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209《冯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518页。,官场充斥着明哲保身、不求作为之风,奸相严嵩专权时,朝中许多言官“惧严嵩,无敢攻发者。”在此万马齐喑的情况下,赵时春接连上《谏论》两篇,指出:“夫忠信不以迂阔挠,正直不以摧败折。……上材危行自全,中材苟简取容,则空国之势成,而孤立之祸始。卒有缓急,驱保头颅、护妻孥之臣,责之以忠臣孝子之节,涣然瓦解冰泮,失人主之本望矣!”④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1页。他以为为政在人,平居无犯颜敢谏之士,则临难无伏节死义之臣。孔子云“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在《气解》中,赵时春进一步论人臣之气节,借以抒发个人抱负:“慨慷磊落,卓荦俊纬,凌薄乎日月,洞烁乎金石,震动乎一时,兴感乎百世,此之谓诤臣之气。……经之以果毅,纬之以正直,出于心,贯之以四肢,阚乎如虓貙之斗,峭乎如鹰隼之聿扬,蜂厉炰烋,摇撼荡威棱,激射乎三军,光芒焰炽于阃外,此之谓猛士之气。”⑤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3页。这些都显示出其严毅介特、疾恶如仇的人格风范。
陇右地区山多沟深、地广人稀,行路不便,歹人虎狼时常出没,凡出远门之人多随身携带轻便的鞭杆用来防身。陇右文化刚强尚武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了赵时春的人格气质,史载,赵时春“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①(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200《赵时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300页。可见其人格特征。今天我们视赵时春为陇右著名文士,在《明史》中却将赵时春与姚镆、伍文定、蔡天佑、詹荣、杨守礼、张岳、郭宗皋等将领并列,一同列入武将之列,可见在张廷玉眼中赵时春不独以文章著名,更以武功知名于世。事实上,赵时春本人也以武功自奋,报效国家。他先后任职兵部武库司主事、兵部管营主事、兵部职方司主事,力主抗击北方边患。任山东德州民兵佥事期间,训练民兵,数次入卫京师。嘉靖三十二年(1553),赵时春更被任命为山西巡抚、提督雁门三边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镇守一方的边关大帅,全权负责山西境内抵抗俺答汗的军务。虽然其后来在山西境内的军事行动以失败结束,但其以武功自奋的人格品行却是前后一致的。在当时“士务以柔媚全身,将畏懦不敢言战,政日以弛,虏日以骄,其状如人之病痿,渐入于不能起”②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26页。的局面下,晚明李贽高度评价赵时春:“调兵部武库主事,即疏请禁谗佞,正士风,又疏录用谏官、明善恶、辟异端等七事,下诏狱为民。暨该编本,兼司经局校书,疏请正东宫朝会礼仪,备文武官僚以崇国本,又罢为民。其为政于晋,斥贫墨,省征徭,抑求请,绝馈遗。曰:‘吾不敢窃府库以自润,亦不能借府库以市恩。’宗藩贵宦相戒,莫敢犯法,一时文学、气节、政事之声振动天下。乃公则皆曰:‘此儒者之末事。’其志专在攘夷狄,复祖宗之疆宇,遗后世以长治永安。”③(明)李贽:《续藏书》卷26,转引自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32页。一代名臣的人格节操于斯可见矣。
由于陇右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民族等原因,它以自己独特的“秦声”“雍音”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在特质,给中国文学注入了一种刚劲、强健之美,增加了不少旷野气息和阳刚之美。这在秦陇诗人赵时春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作为秦人,生长于秦、陇地区,苍凉辽阔的山川形胜、质朴奔放的民风民俗、弥漫秦陇的尚武之风,使赵时春的人格中多了一种豪侠慷慨之气,故能在明代文坛前后“七子”之外,另开伉浪自恣的“雍音”。
《明史·赵时春传》云赵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诗伉浪自喜,类其为人。”④(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200《赵时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302页。伉浪者,率直豪放之意,异常醒目地指出赵氏文学创作的秦地风格。赵时春独特的文学风格,与他同时及后来的不少士人均有阐发:胡松《赵浚谷集序》:“豪如太白而不淫,雄如子美而多变,疏畅跌荡如司马子长、班叔皮。”⑤(明)胡松:《浚谷集序》,见《赵时春文集校笺·浚谷集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徐阶《赵浚谷墓志铭》:“豪宕闳肆如司马子长、李太白。”⑥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27页。周鉴《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先生天才颖异,雄视百代,束发修古文词,邃于坟典、丘索、先秦两京之绪,其大指乃在自强不息,去昏惰以励忧勤;其用归于淳伦而济务,不竞雕虫之技。……见于《责言》之篇。”①(明)周鉴:《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见《赵时春文集校笺·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
所谓“疏畅跌荡”、“豪宕闳肆”,正是赵时春为文率直豪放风格的体现,以上论述都颇为准确地概括出赵时春富有秦地特色的文学风格。
“雍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疏畅跌荡”、“豪宕闳肆”,这表现为纵横洒脱、崇尚勇武、汪洋恣肆的风格美感。《诗经·秦风》中的名篇《无衣》《驷铁》均反映了先秦时期秦人踊跃赴边、慷慨从军的战斗精神。此种秦文化的勇武因子后来一直被秦陇居民所传承,长期积淀下来,形成秦陇居民中异常鲜明的性格特征。赵时春在《明史》中是作为边将而被立传的,其多次任职兵部,巡抚山西、都督明王朝边关军事,此种军旅生涯中的创作将赵时春彪悍强劲、崇尚勇武的风格表现得酣畅淋漓。其《河西歌》十二首即是此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洮水黄河接塞流,南山插陇入甘州。山河本自隔戎夏,谁遣残胡西海头?(其一)
十万鸣弦小十王,曾驱叛寇入河湟。青海便为胡部落,赤斤原是汉封疆。(其二)
达马西征不刺回,牦牛骆驼涨黄尘。陷军九地岂天意,安边需用出奇才。(其十一)
万里阳关国西门,茫茫流沙禹乾坤。不知何代英雄将,杀伐虚承帝主恩。(其十二)②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154-155页。
全诗既写了河西的山川形胜及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表现出赵时春对边患的密切关注和担忧,对将帅无能的讽刺,字里行间腾涌着一股彪悍强劲之气势。
固原市在今宁夏境内,是明王朝于西北边境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为守卫西北之要冲。嘉靖十九年(1540),鞑靼人率铁骑进犯中原,固原告急。《固原告急》六首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闻道白羊骑,犹穿花马池。故园烽火急,上苑帛书迟。
泾汭思云鸟,萧关入鼓鼙。何由请一队,直捣向燕支。(其一)
慈母倚门日,君王按剑时。壮心惊白马,血泪洒丹墀。
边月侵关冷,胡笳带雪吹。茫然塞宇宙,云绕汉旌旗。(其二)
自得山西信,常疑关内兵。案形翻批亢,扫穴为横行。
谁使蹛林马,轻过细柳营。堕归尤作意,掌剑莫虚鸣。(其三)
三千唐劲骑,八百汉精兵。形胜张群策,飞腾振一鸣。
百金招骏骨,万马避先旌。白面何为者,优游颂太平。(其四)
昭代崇儒雅,壮夫耻甲兵。殷勤怜紫塞,隐恻为苍生。
愁见烽烟黑,喜闻官吏清。闲过半甲子,俛仰愧生平。(其五)
岳子忧三关,弃捐长草泖。许郎筹九边,腾踏自温饱。
天意亦怜才,人情苦执抝。飞黄不着鞭,太白空凌昴。(其六)③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230-231页。
全诗表达了诗人“殷勤怜紫塞,隐恻为苍生”的忧国忧民之情。烽火、鼓鼙、胡笳、边月、汉旌、劲骑、精兵、九边、万马、烽烟等典型的战争意象营构出激烈的战争场面。诗中“直捣向燕支”“扫穴为横行”“飞腾振一鸣”等诗句更表现出赵时春作为武将“披甲跨马,挥长刀击杀俘虏,转战数百里,斩首以百数”①(明)周鉴:《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见《赵时春文集校笺·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勇武形象,正是秦陇士人慷慨豪侠、崇尚勇武精神的诗化折射。宋人朱熹云:“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堕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②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一册《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13页。正好可以作为赵时春“疏畅跌荡”、“豪宕闳肆”风格的最好阐释。
赵时春伉浪自恣的“雍音”还表现为其诗文中流注的刚健质朴之气。作为秦人,赵时春一生正直、疾恶如仇,虽然他一生因犯颜直谏而三次免官,但此种人格并未因此稍减。在明代中后期士人精神懈怠、暮气沉沉的时代氛围中,赵时春以天下社稷民生为念,上疏谠言国事,“帝览之,益怒,下诏狱掠治,黜为民”,他在《七月三日下锦衣狱》中写道:“壮志多辛苦,浮生甘坎坷。明夷钦圣轨,衰德愧狂歌。用拙存余陋,力微奈尔何。不辞落陷阱,搔首漫吟哦。”③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109页。表现出“虽万被摒弃,不改乎其内”的刚毅人格和一种刚健质朴之气度。其《真定樊侍御送别》诗云:“柱史秦关彦,褰帷赵甸春。暂飞中厩马,远送西归人。狂病因忧国,逢时岂顾身?知君多义气,不止为交亲。”④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240页。樊侍御,即明代御史樊得仁,此时正按察河北真定一带。御史巡按天下,威风凛凛,不少地方官闻之胆战心惊。“御史衔命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⑤(宋)王溥:《唐会要》卷62《御史台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76页。此诗在送别中对樊御史寄予无限期待,写得刚劲勇武,质朴的秦人将一腔正气注入诗中,形成了赵时春独特的“雍音”,这种带有本质性的精神文化结构,对赵时春诗歌分析时尤其应该重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李开先《闲居集》云:“嘉靖初,开先与王慎中、唐顺之、熊过、陈束、任瀚、赵时春、吕高称‘八才子’,其时慎中、顺之倡议尽洗李、何剽拟之习,而开先与时春等复羽翼之。”⑥(清)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第951页。“嘉靖八才子”不满李、何的复古主张,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此种文学思想,决定了在赵时春文学创作中以刚健质朴、平易朴实见长的审美风格。
赵时春诗文中流注的刚健质朴之气,又为秦陇文化之“雍音”涤荡之结果。雍之文,“不得于土之厚水之深乎?不有本于文王之翼翼、周公之几几乎?不有原于伏羲卦爻之画、轩辕律吕之调乎?而雍之诗,邃矣!夫雍,西北之地,而丰、镐之都也。其位乾也,其行金也。……凡我雍人,所当先天下士壮,佩服以羽翼《风》、《雅》者。”⑦(明)胡缵宗:《雍音序》,见《陇右著作录》,《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76 卷,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48年,影印本,第475-476页。秦陇苍茫辽阔的自然地理和积淀深厚的历史人文因素相激相荡,便使赵时春的诗文沾染了秦陇文化的苍茫浩荡,秦陇山川的辽阔雄伟,内化为一种精神形式,影响了赵时春的诗学建构。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知到地理环境如何深刻地作用于作家的心灵,地理环境如何改变人的精神感受和审美方式。
此种质朴刚健之气,迥异于南方文学的清雅柔丽,故南方诗人评论赵时春文学创作的典型特征是“伉浪自恣”。事实上,赵时春“资才卓荦,本自不群,束发登朝,遍交一世名士,并时如罗子达夫,唐子应德,皆与之食息,卧起上下。其议论讲于孔氏之正学,故其言憨而文,谲而则,直而不倨,肆而成章,闳敷衍巨丽而弗靡,逖追典谟而上薄风雅,要亦其理也,此岂秦风所能限也。”①(明)胡松:《浚谷集序》,见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浚谷集序》,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他并非一味“伉浪自恣”,也有非常清新明丽、兴象超然的作品,如《春日登华亭城》:“春归芳草无多路,水绕山城人几家。聊上孤墉凭一望,暖风吹折探春花。”②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135页。就写得格外清新流畅,引人入胜。
秦陇山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雍人,早在《诗经》时代,陇东黄土高原上就孕育出了《秦风》《豳风》的灿烂华章,其后陇右文士如王符、赵壹、秦嘉、徐淑、皇甫谧、傅玄、权德舆、牛弘、王仁裕、李梦阳、胡缵宗等,英才辈出,俊才云蒸。赵时春对自小生长的陇右故乡梦魂萦绕,他熟悉、热爱并热情讴歌陇右特有的山川地势和风土人情,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如固原、河西、崆峒山、六盘山、陇山、浚谷、泾河、王母宫、华亭县城、弹筝峡、瓦亭关等都有描写。其《涉崆峒》诗云:“萦回缘鸟道,□磴俯蛇盘。绝壁千重启,连天一径蟠。仰高心转迫,回首路方难。险绝更休息,凭谁卸马鞍?”③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159页。崆峒山是陇右名山,“连天一径蟠”,一语道尽崆峒山之险要。诗人登高临远,游目骋怀,眼前的秦陇风物,似乎都洋溢着诗情画意。其《泾川柳》云:
三月泾川道,暖风秦树天。花飞千里雪,丝引万家烟。
边笛吹来折,闺颦学去妍。五株年少种,老大更堪怜。④杜志强:《赵时春诗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第312页。
作为陇人,赵时春的生命深处潜藏着质朴刚健的基因和对故乡的热爱留恋。原本是气候寒冷的陇右不毛之地,苍茫原野上的几株柳树,外地人看来是似乎更使黄土高原显得辽阔、萧条、空旷,在赵时春眼里竟萌生出如江南一样的涣涣春光,董志塬开阔的高原风光融合着清新、雅丽的江南风景,就像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人情风俗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也显示出陇人别具特色的审美心态,我们不妨看作是秦陇人以质朴自然的语言能力来改造中原文学的产物。
赵时春为人慷慨豪迈,以武功自奋,具有秦陇人鲜明的人格特质。形之于诗文,则抒发自己劲健尚武之气概,多方面描绘黄土高原的山川地势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伉浪自恣的“雍音”。这种发自秦陇人的“雍音”,一方面拓展了中原文人传统的关陇、塞上题材格局,使西北高原融进了中国文学的版图,另一方面,还以秦陇人特有的质朴自然之气改造着中国文学的内在结构,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