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锦
(福建教育年鉴编辑部,福建福州350003)
近代研究学者张垚说“真实才是历史的灵魂”[1]。《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三章第十八条强调“年鉴资料应真实”“未经核实的资料不得收录”[2]。真实性验证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工作,一本年鉴从撰稿单位到编辑部到出版社,经手至少百余人。“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复杂过程”[3],每个人都可能站在自身角度或代表单位的立场叙述事件,由此引发冲突、不一致。同时,信息化社会,网络信息处理工具众多、信息使用低门槛可能模糊信息时空、难分其真伪,若不明就里、草率使用,就有可能导致失真、失实的信息出现。真实性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有所升级。年鉴真实性工作对于现在及将来的年鉴工作都是有备无患、有益无害且非常必要的。
年鉴稿件中的内容失真,既有不同稿件相联系的信息不一致,也有同一稿件信息有异让人不知真伪的情形。既存在同一事件在单一叙述元素内的失真现象,也存在同一事件在不同叙述元素中的失真。
年鉴可由多种元素组成:文字稿、表录、图照、影像等,单一元素中可能存在本位表达导致失真现象举隅如下:
(1)单一文字稿件素材常见的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现象
不同统计口径导致的数据冲突。例如,文稿在“概况”中指明“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特殊教育”条目下统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有7所”。条目之间离得比较远,实际上后者包含幼儿园2所,需要加注说明而未说明。又比如,文稿在“概况”中提到“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下文单一性条目中出现“中职学校12所”,二者数量差距不小。经核实确认后得知,后者统计的是市属的中职学校数据,因为前文提到“全市有市属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学校58所”,分项数据缺少“市属”。没有在前者数据后加注说明“包含省属学校”就让人难辨真伪。
有违常理的数据不一致。比如,“概况”中提及“学校有‘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教师队伍建设”条目中叙述“年内新增‘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当年“新增”数据怎么会比累计总数据还要大?细问,后者数据是5人。又比如,全市“有在校生201.22万人,教职工1676万人”——教职工数怎么会比学生数还多?查看年鉴上年卷,数据在10万级别,细问,果然后者数据丢了小数点。编辑若割裂联系,独立地看数据,失真现象就会发生。
再比如,“年内采购新书2.62万册,生均年进书量8.56册”,根据前文提到“在校学生数4650人”,生均数显然均不对。另据文,该学校“有‘双师型’教师314人,占专任教师的80%”“有高级职称教师26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5%”,算了算,前者专任教师数约是393人,后者约是598人——一个学校怎么出现两个专任教师数?哪个真?还是都假?
文稿中最经常出现的、不易发现的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现象。来看以下例子:“学校有在校生2.3万人,其中,本科学历学生1.6万人,硕士学历学生6235人,博士学历学生2025人。”分项之和少于总项数字实属正常,多了肯定存在谬误,不加以甄别就会导致失真。该例分项不多,有一定的识别度。有的时候,文稿出现一个总括数据,后面洋洋洒洒几百字隐藏着10多个分项数据的时候就不易被觉察。更有甚者跨越几十页在不同分目统计各分项数量,需要与总项数据比对时,就非常具有迷惑性。总项和分项之间的数据错误可能有失察觉,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之间的数据错误也不容易被发现。比如,“年内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38项,其中,省级156项,国家级82项”,从分项知道,238项里包含省级奖励,需要在“省级”后加“及”字而未加就有违准确。又一例说“年内共评出A级以上民办机构258家,B级机构180家,不合格机构12家”,A级最高级了吧?删除“以上”?不对!答复是:“年内共评出AAA级民办机构8家,AA级130家,A级120家。”也是要加“及”字或尽列各级别数据。
(2)单一表录、图照、影像资料元素中常见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现象
表录也有出现与以上所述分项数据之和比总项还多、占比数据结果与具体计算结果不一致等失真现象,不再赘述。图照和图照说明、影像资料和旁白字幕是有机的整体,说明和旁白字幕需要各自严格按照图照、影像进行精准直译或解释。看图不细、观影不认真,导致说明不到位、旁白字幕与影像内容不一致,就会失真。比如,图照说明:“学院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派出志愿者300多人,图为派出前的动员会议。”说明看起来没问题,可是图片上会议的标题却是“学院第十一次员工大会”。是套会的形式开动员会议还是会议现场未清理?询问后确定是前者,因此该图照要么不用,要么需要做约束性说明。
使用含有失实情况的图照(影像资料),或者使用了特殊目的处理过的图照(影像资料),或者使用网络下载的不明出处的图照(影像资料),仅仅看图照(影像资料),不仔细对照事实陈述,甚至倒过来以失实的图照(影像资料)为对照样本来更改事实陈述,那就可能南辕北辙,导致严重失真。部分年鉴已经尝试“互联网+”,以二维码为媒启动手机影像资料。绝大多数影像资料经过后期剪辑处理,可能存在断章取义、恶意剪接、文影不合等失真现象,要认真加以甄别。
年鉴作为有机整体,一定存在某些相互关联、相互依傍支撑的信息。“年鉴采用的数据应以统计部门提供的为准,未列入统计范围的,以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为准。数据不一致时,应加以说明。”[4]文字稿、表录、图照、影像资料多元素两两之间,或者多个元素之间都可能存在交叉关联的内容,同一个事件的属性描述不一致很正常,但若是没有交代前提条件,叙述背景,就可能导致失真现象。例如,公报表录统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722所”,“基础教育”分目下“概况”条目提及“全市有小学510所,初中222所”,分项数据超过总项,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又如,文字稿件陈述“某月12日-13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到当地调研,并就调研情况进行研讨”。文中添加随文图照,照片修改日期是13日,图照说明“某月13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到当地调研”。打开当时的新闻稿,发现文稿陈述符合事实,第一天调研,第二天研讨。但新闻是第二天发的,对照片做了裁剪,没有图照说明。这张照片被用进年鉴稿件中时,时隔半年多,具体时间已经模糊,根据照片修改时间做了说明导致失真。
从撰稿者角度分析,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原因大致有二:本位表达整体认识不足,仅关注自身,忽视他人,局部与全局不一致导致失真;本位表达使用数据标准不清,对内数据和对外数据口径意识模糊,未参照对外一致口径导致失真。
从编辑部角度分析,对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失察原因大致有七:一是对本位表达可能导致失真现象的意识不明确,导致失真;二是编辑工作责任意识不足,走马观花导致失真;三是盲目相信权威专业,未对可能导致的失真进行认真核查导致失真;四是编辑对行业不了解、对年鉴业务不熟悉,难以发现失真情况导致差错;五是编辑经验不足,可能与隐藏很深的、分散各处的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情况失之交臂;六是编辑缺乏联系的思维,编辑审校稿件实行流水作业,常常割裂与其他稿件之间的联系,顾此失彼导致差错;七是在总纂阶段缺乏综合交叉联系思维,本位表达导致的失真现象就可能被忽略。
真实性工作是年鉴工作自身要求,是基础。基础工作越扎实,上层建筑越稳固。真实性工作成体系,体系越健全越有助于抗风险、迎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深入,人民的多元需求下,年鉴多元发展将成为必然。要让地方志活起来,年鉴也需要多元素、多元化。多元发展不是简单的叠加,原有的真实性证明工作体系没有构建或构建不全,将阻滞年鉴多元发展。以上本位表达引发的失真现象可以看出,年鉴不仅在局部与全局之间可能存在错误,局部内也可能存在错误,所以年鉴系统真实性验证工作不仅仅是总纂的任务,撰稿人员及编辑都要提升系统真实性验证意识,以避免本位表达所致差错。
做好顶层谋划,从源头开始抓稿件务实,编辑过程中管控真实性体系工作,总纂工作要把真实性验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严抓实。一要充分调动人才力量,从年鉴工作启动之初的编纂通知中就强调真实性的重要,并要求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字,充分发挥撰稿作者、审稿领导、编辑的积极作用,把真实性的重要意识贯穿工作的始终;二要科学严谨充分地利用一切可以发掘的力量构筑真实性验证工作体系,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真实性工作扎实开展;三要灵活调整各种工作程序促进真实性工作的高效落实;四要密切联系撰稿人,编辑对真实性的重视很能影响撰稿者,带动撰稿者加强真实性查验工作;五要设立奖罚机制促进真实性验证工作积极作为;六要抓学习和经验积累,把可能发生失真的情况归纳总结分享,提高真实性验证工作的效率。
年鉴真实性证明体系的构建首先从抓源头入手,抓稿源真实性。“依据史料学的基本原则,绝对不能将二手、三手史料当成历史复原的主证和先导材料”[5]。像以上所述裁剪过的图照,修改日期掩盖了拍摄日期,选择使用上得慎重,要作为被验证目标而非标准。抓稿源真实性工作,首先第一要抓撰稿作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撰稿人的作用;第二要抓审稿把关签字,强调审稿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稿件权威性和真实性相互作用,真实性是权威性的前提,权威性促进真实性。充分利用权威性,落实审稿的作用,有助于体现真实性。增强审稿人的责任担当,促进撰稿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多元叙述增加稿件单位元素相互佐证的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稿件的真实性。传统年鉴真实性工作包含文字、表录、图片等基础元素真实性证明,以及基础元素之间的组合验证真实性工作:表录与文本之间,表录与图片之间,图片与文本之间,三者交叉涉及的内容相互证明等。未来视频将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片和文字难以表达的时候,视频缺乏意味着一定意义上的失真。以图照为例,有学校上交稿件后才收集图照,发现重要活动照片,但未入文稿中,考虑到重要与次重要之间条目的平衡,经提醒,供稿单位配合照片返稿修改,重新审签。
增强行文的层次性,同一层次、类别内容尽量划归一处,行文连接有顺承逻辑关系,这样更容易对文档中单元内容作比较,避免重复的同时,可以更清晰地对稿件中相近、相同、交叉内容进行甄别,更容易发现失真、差错,提升稿件的真实性。
相对于年鉴基础稿件,通过外部资料证实年鉴稿件真实性的系列工作称为外证体系工作。可以对照官方网络上查找权威发布的信息数据,如:政府公报、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工作简报、统计快报等,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官方报道的相关主题,还可以结合撰稿单位官方网站宣传通告,对相关事件、数据、图片等进行比对。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对相似、重复字段进行统计、整理,通过比较分析,再各自根据上下文具体环境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据粗略统计一部年鉴至少有两万多个直接数据(指以阿拉伯数字为表现形式,具有分析、说明、统计核算内容的数据)”“要求编辑对原稿要作以下四项核对:稿件与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核对,稿件内前后数据、分项与总数核对,同类稿件之间核对,同名稿件今年与上年核对。”[8]
真实性工作是年鉴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以上分析,由本位表达现象引发的失真纠错要重点关注相同或相仿的字段。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甚至人工智能实施智能抓取。一般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办公软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寻找这些易犯错误点,但最终都需要人工就可疑之处对照原文做判断。
规避本位现象导致失真的重点是述记要有综合、联系的思维,既要局部细查,又要全局关照;既要看到眼下,又要左右顾他,坚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有机统一。放眼未来,年鉴记录“历史”,也将成为“历史”,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说:“不仅要辨‘伪书的伪史’,而且要辨‘真书的伪史’。”[9]真实性验证工作并不能保证年鉴记述全真,但能从一定程度上接近真实。年鉴“用起来”需要真实性做基础,年鉴创新发展也必须要建立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