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章楶的弹性防御战略思想刍议
——以经略环庆路为例

2021-11-25 15:28沈浩注李建刚
西夏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横山西夏

□沈浩注 李建刚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北宋名将,以荫入仕孟州司户参军。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擢知陈留县,历提举陕西常平、京东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1]86元祐二年(1087)任吏部郎中,旋即知越州。元祐四年(1089)任陕西路转运使。元祐五年(1090)任右司郎中。元祐六年(1091)二月,“左司郎中章楶为直龙图阁、权知庆州”[2]10907。元祐八年(1093)正月,任权户部侍郎,三月即调知同州。“绍圣初,知应天府,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徙江、淮发运使。”[3]10589绍圣四年(1097),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渭州,因功“累擢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徽宗继位后,“请老,徙知河南。入见,留拜同知枢密院事。逾年,力谢事罢,授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未几,卒。徽宗悼之。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曰庄简,赙恤甚厚”。章楶功绩主要是经略环庆路和泾原路期间采取的一系列御夏策略,尤其是其运用弹性防御战略实现了有效抗击西夏和夺取横山要地的目标,《宋史》赞其:“楶立边功,为西方最。”[3]10590

一、章楶的弹性防御战略思想

章楶自担任陕西路运转使时就已经开始关注西北边防形势,通过对历次宋夏战争的认真分析,总结出由于“夏国之地,广袤仅四五千里,其居民散居于沙漠山野之间,无城郭之固,无营卫守戍之兵,啸之则能聚,既散则难复,然所以能长为边患者,举国并力,专寇一路尔。夫以数十万之众,操戈被甲而来,一路之兵固不足以枝梧也。宜其鼓行深入,抄掠俘虏,无所忌惮,未尝不得志而还”[2]11208。而北宋御夏则借助了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环境,主要在延水、洛水、华池水、马岭水、泾水、葫芦川及渭水的上游一带布防,除了诸水的川道之外,其余地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诸路之间互相协防和应援能力很差,大范围的防御线上,每一路兵力都有限,战斗力也不强。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势,章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抗击西夏的弹性防御战略思想,并从经略环庆路期间

开始实施。章楶的弹性防御战略思想主要包括浅攻牵制、坚壁清野、深入攻讨、寨堡推进等方面。弹性防御战略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和灵活运用,平时先要“常仔细缉探贼界屯聚虚实”,并保守自己的军事秘密,“晦而密,则我之动静彼不能测,而彼之举动坐作皆在吾目中,乘机伺隙,出其不意,然后可以言胜”[2]11244。再施以浅攻扰耕,“则小国腹背受敌之不暇,彼将有俘虏灭亡之忧,岂复能大举而入境哉?”[2]11210如果敌人大规模入侵,则坚壁清野,谨防寇攘之事。坚壁清野的前提是“大抵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2]11221。但是浅攻扰耕,“止可为西贼皮肤之患,不能病其心腹。又坚壁清野,足以备寇尔,未足以制寇也”[2]11208-11209。制寇之策在于抓住时机,出其不意,且合诸路之众,深入攻讨,则必获全胜。通过浅攻牵制和深入攻讨,逐渐蚕食西夏土地,并择地筑垒,步步为营,迫近横山,以渐困之。在章楶的部署下,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环庆路都监张存、第二将张诚、第三将折可适等统兵出界,攻讨韦州辣韦疆、安州川霄、柏州及延州祖逋领不经掌等处贼众,获首级千一百四十八,生擒二人”[2]11175。元祐七年(1092)二月,“环庆路第七将折可适统兵八千九百余人入生界,讨荡韦州监军司贼众,斩首七十级,生禽四人,获马、牛、羊、骆驼等凡二千一百三十余口”[2]11228。三月,“环庆路经略司准备差使马琮等,领兵出界攻讨叶结贝威野寨,斩大小首领二人,首级五十”[2]11254-11255。因浅攻之功,张诚升任环庆路都监,张存升为遥郡刺史。通过不断浅攻扰耕,诱使西夏大规模出兵入侵,在机动战中灵活有效打击敌人,“贼进一舍,我退一舍,彼必谓我怯为自卫计,不复备吾边垒。乃衔枚由间道绕出其后,或伏山谷,伺间以击其归”[2]11384。元祐七年(1092)十月的洪德城之战就是最经典的战例。早在洪德城战役之前,章楶即提出进筑横山之构想,但是未被允许。绍圣四年(1097),哲宗亲政后,主战派开始把持朝政,章楶被调往泾原路。他上任伊始即开始执行其“据形胜以逼夏”的战略方案,首先在西夏入侵的通道葫芦河川道修筑了平夏城和灵平寨。随后在绍圣四年(1097)六月至元符元年(1098)六月,章楶主持在泾原路又相继修筑了镇羌、九羊、通峡、荡羌四寨。与此同时,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诸路共同进筑天都,形成了对西夏军事据点的三面合围之势,而且占据膏腴之地,削弱了西夏实力。[4]为了夺回土地,西夏于绍圣四年和元符元年两次大规模围攻新筑城寨,都被章楶运用弹性防御战术击败,不仅无功而返,且损失惨重。自此,宋夏战略角色实现转化,夏转攻为守,宋转守为攻,西夏对北宋的军事威胁逐渐弱化。

二、宋夏洪德城战役

章楶的弹性防御战略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洪德城战役。洪德城地处环州以北白马川和归德川的交汇之处,是北宋环庆路的最重要防御之地。自至道年间,清远军失守,北宋边将放弃青岗寨和白马寨后,洪德城就成为了环庆路最北边的要塞,城外即为番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章楶担任环庆路经略使后,“数遣轻兵出讨,斩获甚众,并边部族,不敢宁居。楶策其必报,乃取黠羌,啖以厚利,阳笞而遣之,若得罪而逸者,因使事贼,刺其举兵所向,即驰归以告,果知羌人将寇环州”[2]11383-11384。

元祐七年(1092)十月十二日,西夏梁太后亲率数十万大军从白马川入侵,大举围攻环州及乌兰(仑)、肃远、洪德、永和寨、合道、木波镇。此时环庆路仅有兵力数万,双方兵力悬殊,朝廷“诏令章楶丁宁各城寨,专作守计,但能坚守无虞,即为有功。密诫诸将,凡事慎重,勿与贼锋迎斗。仍选募死士,夜击贼寨,或竢惰归,及分掠之际,择利邀击,痛行杀戮。并下鄜延、泾原两路,虑贼马恃众分兵寇犯,亦仰丁宁过设堤备”[2]11388。而章楶早已探知西夏此次主要进攻对象为环州,遂遣皇城使、环庆路第七将折可适统领环州界三将汉、番军马,绕过夏军主力,轻兵从金村堡(今环县曲子镇金村寺)间道至安塞寨(今环县樊家川镇马驿沟),又派人在环州近城百里的牛圈水里投毒,以待夏军撤退。折可适在安塞寨“分遣蕃官将带军马四散于山谷间,梢击西贼”。此时,夏军主力正在全力围攻木波和环州。折可适则带领第六副将刘珩、权第七副将张禧、同管干第六将党万及番官孟真等先入洪德寨,“仍分擘蕃官慕化等带领兵马留驻肃远砦,令探候西人头回,以举火把数为号”。同时,章楶又遣总管李浩率万余人从庆州前往支援。宋军在环州和木波实行坚壁清野,夏军所获有限。十八日,夏军无功而返,取洪德大川路撤退,折可适令守军“藏形匿迹,设伏伺候贼军前来,外示城寨空虚,佯为畏怯。亦不敢当锋接战。既见得贼马前锋已远,中寨方来,出其不意,遣伏兵邀击中寨,截断归路”。而李浩十八日已到环州,他先择精锐汉、番轻兵尾击追杀,亲率重兵在后,以摄夏军。夏军铁鹞子数万开始围攻洪德城,折可适在城外撒布铁蒺藜,并“在城分布硬弩手、神臂弓更互射箭,然犹奔冲不止,因更设虎踞炮于城外,炮石与硬弩神臂弓箭及铁蒺藜伤害西贼人马驼畜既多,因此溃散”[2]11408。宋军乘胜突击,“夏兵惊扰狼狈,自相腾蹋,坠入坑谷,驼马甲士枕藉积叠,死者不知其数”。夏军过牛圈时,饮其水,人马中毒,“而奔迸蹂藉,堕爎谷而死,重伤而归者,不可胜计,梁氏几不得脱,尽弃其供帐襜褕之物而逃”。战役中张禧、刘珩、党万和番官孟真、慕化、摩勒博等均奋力杀敌,立功甚大。党万与番部军主叶额领兵先据隘,截断来路,功力最多。其汉使臣李成、王涣、孙天觉、张康国、张万慕、秦吉、王常、郝亨,番官威凌干、白忠、梅怀德、叶额等一十二人,各能奋身用命,协力击贼,慕化、摩勒博在肃远寨首当其冲,斩获七十七级,与折可适南北相照,掩杀贼人,俱获奇功。“诸将下共斩获七百余级,夺到马六百余匹,驼九百余头到官。其落崖扑死及散在民间,不在此数。及夺到监军已下铜印共二十四面,伪国母梁氏随行衣服龙牌等。”[2]11404-11409

洪德城战役有力地挫败了西夏的大规模入侵,并迫使“夏国主乾顺遣使谢罪,献兰州,乞赐塞门寨”[2]11480。香港学者曾瑞龙对洪德城战役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战略意义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如果纯以斩级的数量来计算,1092年的洪德城战役并不算是宋军很大的胜利,将伤亡和斩级扣除之后,所获更是有限。可是,这场不大的战术胜利,背后代表着不容低估的战略意义。环庆路经略司经过慎重的研究,挫败了西夏倾国而来、以压倒性优势打击宋军一路的战略。这个以寡击众的问题在庆历年间还没有完全解决。宋军不但保存了所有州、军、城、寨,更在宋夏战争中唯一一次击破西夏的中寨、即中军御营。同时,这一役也是宋军争回战略主动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再经过延安之役(1096)和平夏城战役,西夏就转落于下风,宋军达成了庆历以来筑城横山、建立巩固前治的战略构想。这一役的成功和府州折氏的后起之秀折可适杰出的指挥水平分不开,而路帅章楶对弹性防御所作出鲜明精辟的演绎,更是功不可没”[5]58-59,充分肯定了洪德城战役在宋夏战争史上的意义。战后折可适因功升为遥郡团练使、带御器械、环庆路兵马都监,依旧兼第七将。而章楶因“所上失亡数不实,又纵贼使全而归,户部侍郎非楶能任”[2]11471等原因,被调知同州。然而此皆为欲加之词,章楶遭到惩处的真正原因是当时的北宋政府并不希望诸路军队主动出击,故有是命。[4]

三、进筑兴平城和清平关

进筑兴平城和清平关虽然非章楶直接所为,但是仍然可视为其弹性防御战略中寨堡推进的具体实践。兴平城,“地名灰家觜,元符元年筑,赐名。东至贺子儿一十里,西至流井堡四十里,南至洪德寨二十里,北至清平关三十里”[3]2152。其城址位于今环县洪德镇赵洼村,遗址尚存。清平关,“地名之字平,元符二年进筑,东至鬼通寨二十五里,西至安边城四十里,南至兴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铺二十七里”[3]2152。其城址位于今环县山城乡山城堡村,遗址尚存。

元祐七年六月,章楶挂帅环庆路时便有“择地筑垒,迫近横山”之构想,提出“进筑洪德寨西北白马川,地名灰家觜,及修复大顺城废安疆寨”[2]11309。尽管他在奏折中分析得十分透彻,“环州洪德寨西北白马川,地名灰家觜,在边壕内,系汉界生地,南至见今守坐白鱼峰四里,东至洪德寨二十里,西北去界壕不远,依山据险,两面皆是天堑,正当青岗峡口,控扼得青岗峡、相济乾川、同家川三处贼马来路,若于此修建城寨,则四面良田约计可得千顷以来,足以招置汉蕃弓箭手,以为篱落。不惟扼贼喉衿,至于平时,贼马常由中原贺子原犯归德州,并自牛圈八帕克巴原侵扰,日恣剽掠,一带蕃部皆可以照应。兼直北去西界清远军沟井水窗,自来西界屯集人马处,止是八十余里,去中路牛圈有水草处四十余里,委是要害阻固之地,可以修建城寨”[2]11310,但是由于当时高太后听政,旧党把持朝政,对夏奉行绥靖政策,所以进筑事宜未得到认可。

绍圣年间,哲宗亲政,新党回朝,意欲拓边,便重新启用章楶任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此时,章楶的进筑横山战略与哲宗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章楶开始在泾原路大规模进筑城寨。经过四年步步为营,基本实现了“夺取天都、控扼横山”的战略目标。哲宗大为赞赏,认为“章楶到未一旬,即画此策,不八旬而成功,诸路因此可举矣”,“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植城堞,屹然并立,夏人愕视不敢动。故诸路之城戎地,实自泾原始也”[2]11546。章楶在泾原路实施的进筑战略既为周边环庆、鄜延、熙河等树立了榜样,也成为当时北宋的主要拓边策略。孙路就是章楶进筑策略的坚定执行者,他将进筑灰家觜城再一次提上日程。绍圣四年(1097)六月,时任环庆路经略使的孙路请筑灰家觜城,经营韦州和清远军。但是知枢密院事曾布认为:“灰家觜在青冈峡口,入峡行四十里无水泉,乃至清远,此地太宗以来经营,郑文宝自长安致林木飞鸟以往皆不可活。今虽能进筑,但恐不免烦朝廷馈饷,则关中困弊矣。”[2]11603孙路通过实地检视后,认为灰家觜有良田千顷可耕,足以自给。七月,“诏孙路奏乞筑灰家觜寨,其令路先检视,委有良田千顷、地利经久可足戍守之费,不烦朝廷馈饷,即依所奏施行”[2]11615。元符元年(1098)二月,“孙路言:‘进筑灰家觜新城毕工,乞赐名为城。’诏赐名兴平城”[2]11758。孙路筑城灰家觜,“不烦朝廷督责,又一切调度默然办集,未尝有所须索,兼所至皆神速”[2]11772,因此,加衔龙图阁直学士。为了继续向北进筑,四月,孙路又请进筑之字平,五月,“罢筑之字平,以无水故”[2]11852。六月,孙路以“若筑之字平、威章巴、定边、萌门四城寨毕,则山界皆为我有。盖谓城寨之外,百余里闲,西人不敢耕种住坐”[2]11882,再次请筑之字平。七月,“环庆走马李兑言:‘本路进筑兴平城及之字平等处,皆地狭无水,瘠卤不便。’诏孙路更切具利害以闻”[2]11905。元符二年(1099)四月,“环庆奏,乞进筑骆驼巷、萌门、白豹,及乞罢之字平等处进筑。诏骆驼巷、白豹依奏,萌门恐不须筑,之字平系控扼清远军界,恐不可罢,令相度闻奏”[2]12123。五月,环庆奏进筑之字平等处,诏令八月以前修筑完毕。六月,环庆走马阮易简又以之字平缺水,乞权住修筑。朝廷派胡宗回调查后认为可行,遂赐进筑之字平将士特支,是月,“环庆奏,之字平进筑关城并土桥堡毕工,赐帅臣以下银合茶药”[2]12167,并“赐环庆路新筑之字平关城名曰龙平关”①。

四、诸路协同推进

修筑兴平城和清平关是环庆路进筑横山战略的关键两步,也是北宋夺取天都、控扼横山的战略中的重要环节。而在进筑的过程中,仅一路之力显然效率太低、风险较大,所以章楶提议合几路之力协同筑城,如此既有大量的筑城之兵,亦有足够的御夏之军,“夏人愕视不敢动”。首先协同进筑的是泾原和环庆两路,元符元年(1098)十月,“令章楶、孙路相度两路各自天都及青南讷心以来进筑城寨通接边面。今议者或谓不先筑浅井,则诸处川谷,贼马来路不一。即未委两路依前降指挥去处并力进筑之际,更有无贼马来路可以入近里作过。朝廷于合进筑之处,亦无固必,全贵在两路帅臣。诏令章楶、孙路详已降朝旨及今来所问事理,子细体问的确利害,公共讲议两路进筑次第。如合依先降朝旨施行,即合至甚时计会勾抽环庆、秦凤路兵马各行次第进筑,画一条析的确利害,结罪保明闻奏”[2]11970。为了争取时间,加快筑城进度,随后又“诏令章楶、孙路详此速行相度,如委是兵马已退,地土未冻,及相度事力可以举动,即依此各行进筑。如合要邻路兵马添助出入,即泾原于环庆路勾抽兵一万人马内三千骑应副,余依前后已得指挥。仍先具相度可与不可举动事状奏闻”[2]11977。十一月,章楶再次上疏请合环庆、熙河、秦凤、泾原四路之兵共同进筑天都,调四路之粮草以保障泾原路,朝廷应允,诏令“所乞会合四路兵马,令逐路各选差精锐堪出战人马准备应副”[2]12014。其中环庆路兵一万、内骑兵三千,由种朴统制;熙河路骑兵二万,由苗履统制;秦凤路步兵一万五千、骑兵五千,由李沂统制。皆为诸路的得力将佐和精锐部队,以备泾原路勾抽。接到勾抽命令后,立即发遣前去,不得稍有逗留拖延。到泾原路之后,全部由章楶节制。同时“令秦凤、熙河依近例和雇,无马弓箭手及有马无马之家余丁应副役使,自起发日,支与盘缠口食;如尚差使不足,方许于秦凤路第三等以上保甲内,据合要人数从上勾抽应副,仍自起发日,通不得占留过两月”[2]12014。对于合用粮草,则诏令由熙河、秦凤、泾原路应副粮草官共同协力计置,且不得误事,运输粮草除本路和雇外,更于熙河、秦凤路和雇车乘应副搬运,全方位保障诸路协同合作的后勤供给。经过四路通力合作和协同进筑,“自绍圣已来,经营边事,进筑城寨五十余所”[2]12384。北宋占据了横山战略要地,“则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巢穴”[3]10747。而西夏失去横山和天都后,“无聚兵就粮之地,其欲犯塞难矣”[2]11912。从此西夏再也无法借此威胁北宋了,北宋对夏战争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

五、结 语

章楶利用兵法中出奇制胜的原则,通过权衡宋夏双方的利弊所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弹性战略思想,即浅攻扰耕以牵制西夏,夏军侵入则坚壁清野以御之,遇有利时机就深入攻讨,用兵灵活、出奇不意,常常使西夏摸不清方向,以至于顾此失彼。与此同时全力实施寨堡推进战略,择要地、合兵力、迫近横山、扩疆天都,逐渐蚕食西夏土地,以渐困之,数年间竟少有败仗。章楶的弹性战略思想萌发于其担任陕西转运使期间,从经略环庆路开始逐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将战果进一步扩大到泾原路及陕西四路,进筑城寨五十余所,夺天都、扼横山,建功泾原而夏童不敢东牧。故《宋史》赞曰:“神宗奋英特之资,乘财力之富,锐然欲复河、湟,平灵、夏,而蔡挺、王韶、章楶辈起诸生,委褒衣,树勋戎马间。世非无材,顾上所趣尚磨厉奚如耳。观挺之治兵,韶之策敌,楶之制胜,亦一时良将。”[3]10592

注释:

①龙平关就是清平关,各书籍对名称记载不一。《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曰:“旧本云赐名清平。布录称龙平,与实录同。新纪亦书甲午筑龙平关。”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中华书局,1995年.

猜你喜欢
横山西夏
情暖横山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横山谷子产业发展探析
红楼遗梦在常州
浅谈横山农村公路养护对策
宁夏西夏风情园
西夏王陵申遗:让银川走向世界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