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马晓婧,颉方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汽车类专业已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院校错位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已形成了“共享、联动、创新”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本身的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更好地来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质量和促进就业,还能够缓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创业等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学生订单培养以企业为主导,企业自身的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和学校进行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标准和范围的筛选,来保障生源质量。这种模式中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会签订三方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会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同时有利于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将企业文化、技能知识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互动,让双方可以在更多层面进行合作,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校企互动模式与现有的其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现行模式中学生一定要实际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而校企互动模式中,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双方的资源。在这种互动模式中教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现代学徒制实施双导师制,即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由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完成。高职院校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属于专业教师;企业的师傅负责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属于兼职教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层面多,从开始的招生工作到后续的教学过程再到最后的学生考核,双方共同研究制作出最佳方案。高职院校向企业靠拢时,企业也应吸收学校文化、管理中的优点,进而构建更加适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很多高职院校都实行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从理论教学模式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并在人才培养成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合作,促使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专业目标,为后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自身的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即使进行实践也主要是通过短期的实习来完成,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较低。同时,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充足的实践学习时间,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其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能够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将企业当前使用的最新技术、理论以及需求等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促使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够和实际情况更加贴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之中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熟悉最新的技术设备,最终拓宽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在未来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就业。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帮助其深入思考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利于制定职业目标;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引导其对自己的学业进行科学规划,将原来的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就业,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走出校园,进入到职场之中,更早地接触行业以及社会,更早地明确未来所从事岗位的职责范围,发现自身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及岗位之间的差距,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培养出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促使高校、企业及社会获得更大的效益。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有效合作体制,将企业资源、社会需求和学生技能三者互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升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