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2021-11-25 10:54
神州学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房东网格化留学生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外国学生青睐的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培养单位中出现了洋面孔。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高校及培养单位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但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及培养单位的国际化管理、培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管理和培养模式是将其纳入本土学生管理体系中,借鉴中国学生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来管理培养来华留学生,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中国学生教育的融合,即趋同化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来华留学生群体生源国多样、文化差异大、学生类别多、住宿分布散等实际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兴教育对象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给单纯的趋同化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作为趋同化管理模式的补充,网格化管理能够加强信息共享,解决管理死角,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留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的无缝连接。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是在现代化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其思路源于计算机领域的网格概念,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交互、处理方式等进行有组织的连接,进而行成有机整体,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1]网格化管理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将管理对象划分进若干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在横向维度促使各个网格之间开展信息交流、共享组织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在纵向维度及时反馈信息、降低沟通成本、提升管理效能。[2]近年来,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主要基于属地管理、区域分布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通过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将管理防控力量下沉到最基层,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使我国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也书写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平民抗疫故事。

除了在城市建设、社区治理、应急防控等方面的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班级建设、公寓管理等方面的实施,也均取得良好效果。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专业、年级、寝室等划分标准,将学生划分进若干单元,由班主任、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志愿者等人员构成上下层级网络,通过整合校内各部门资源,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网格单元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与服务教育。

相比于一般的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有其特殊之处。从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来看,除了基于专业、班级等一般属性划分,还需要考虑留学生的特别属性,如国籍、宗教信仰、校外居住地分布等;从管理力量来看,除了需要学校师生的参与,还需要充分联动公安、街道、社区、房东的力量;从反馈机制来看,除了需要联通校内各部门,还需要构建良好的校内外网格单元会商机制、信息流通机制、协同管理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等,以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资讯互通最优化、问题解决最快化。

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扩大信息共享面,完善基础信息建设。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是做好一切学生工作的基础。而来华留学生信息更新较为频繁,如护照更新、签证更新、住宿更新、联系方式更新等,以往留学生的信息维护主要通过教师问询和学生自主上报两种途径进行,这一方法效率低下,也极容易出现信息掌握不及时的情况。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下,通过横向与纵向网格员的密切配合和信息共享,构建一张全面覆盖留学生的信息网络,多条“网线”协同工作,如学校调查、公安反馈、社区摸排、房东登记、志愿者上报等,实现对留学生动态的全方位追踪,保证信息维护、管理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上下联动,扩展信息共享面,便于多部门共同研判、分析学生动态,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协同管理,解决来华留学生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教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校外周边独居,而这部分同学恰恰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当独居在外的留学生走出课堂离开校园后,时常会发生短暂失联或深夜聚会、扰民等事件,出现了留学生“最后一公里”没人管、无法管的现象。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中,学校联合公安、社区、街道、房东等社会力量协同管理,共同解决留学生“最后一公里”失管、断层问题。例如,当校外同学发生冲突纠纷时,房东或街道同时反馈给公安和校方,由公安或校方第一时间介入,解决纠纷并批评教育;当校外住宿留学生短暂失联时,可以通过房东或网格员实地走访联系,提高联系效率;在校方走访慰问校外住宿留学生时,通过社区人员的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到门牌号,大大节约时间成本。

实现全过程教育,为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本土文化提供平台。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环境基本上覆盖了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全部场景,如学校系统的学科专业教育、公安出入境的法律法规教育、社区街道的道德文明教育、房东志愿者的行为示范教育等。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留学生既是被管理者、被服务者,又可以成为管理者、服务者、志愿者。与学校、公安、社区、街道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服务、社区治理改善、城市文明创建,非常有助于留学生感知最地道最本土的中国文化,有助于留学生增强城市主人翁角色感,形成更加深刻的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以生为本,教管结合。无论哪一种学生管理模式,都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结合,坚持思想行为教育与规章制度约束相结合,在管理中教育,在教育中管理。网格化管理,本质上是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构建一张大型的“联络网”,网上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同学或一位管理者。网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有助于促进管理、服务、教育的三重供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加系统化、信息化并且规范化地进行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及教育引导。[3]

规模适度,分级建网。在创建来华留学生网格单元时,应根据留学生规模分层次划分校内公寓网格、校外属地网格、专业年级网格、国籍地区网格等。横向维度需确保管理单元规模适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也不宜过小,否则容易出现管理脱节,以10人左右为一个小单元为宜。在纵向维度,根据学校、公安、院系、社区、街道、教管人员、房东、班主任、志愿者的权责关系,划分层级,一般不超过5级网络。

配置合理,全面覆盖。各个网格的建立要确保资源配置合理、角色定位准确、奖惩机制公平、人员覆盖全面。把必要的工作力量配置到网格中去,做到人员配置到网格,工作延伸到网格,任务落实到网格,力量下沉到网格。[4]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作联动,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全面覆盖校内外留学生。建立网格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消除数据壁垒,整合学校教务、学工、一卡通、财务等多个数据平台,做到一站式管理、一站式共享、一站式交互。

责任明确,反应快速。网格化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于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与精准性。因此,在构建网格时,需制定最有利于快速反应的搭配组合,每一个网格单元配备1至2名网格员,每一级网络配备1至2名网格长,充分明晰每一位网格长、网格员的分工与责任,指导网格长、网格员把握工作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运转,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机制,疏通信息反馈渠道,确保重要信息实时反馈。

来华留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途径

确定网格标准,建立网格单元。实施网格化管理首先需要确立网格标准,建立若干个网格单元。在坚持规模适度、分级建网原则的基础上,一般可以将学校和公安设为一级网络,院系和社区设为二级网络,教管人员和街道设为三级网络,班主任、导师设为四级网络,学生干部、志愿者和房东设为五级网络。确定好纵向维度的网络层级后,再根据本校留学生的实际特征,按照专业年级、国籍宗教、居住分布等标准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

分配网格角色,制定奖惩制度。网格单元确立后需要选聘优秀的网格长和网格员,网格长一般由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担任,网格员一般由教师、房东、中外志愿者或学生干部担任。网格员需要向网格长汇报负责,下级网络需要向上级网络汇报负责。由于涉及校外资源,校方还需要充分与地方政府协调,制定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例如,学校可以协助社区、街道打造品牌文化,提升知名度;社区和街道可以针对房东的表现评定星级,星级高的房东将优先获得校外租房的推荐;学生干部和志愿者将获得由学校和公安部门颁发的聘书,外籍学生干部和志愿者还能优先获得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等。

建立管理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信息化网格管理平台为网格化管理模式高效率运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平台需支持网格长和网格员更新日志,统一身份认证,及时记录、管理、更新数据库。平台应整合校内各部门系统,实现跨部门间的最大化数据共享,提供集成式管理服务,为学生处理校内业务提供便利,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教管改革。平台还应与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留学生系统会话共享,实现警、校留学生数据的互联互通。

网格化管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推进校地协同,解决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效益,加快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房东网格化留学生
给黄鼠狼当房东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袋熊房东炼成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海鸟遇上恶房东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