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江
记得2017年10月17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恰逢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参加第40期中青班学习,即兴填词一首《贺新郎·梦绕夏兴路》:梦绕夏兴路,十九大,四海升腾,三迤同庆。云岭铁军成砥柱,适逢炎黄中兴。聚大江南北清英。道路从来高难问,况激流险滩无数。怀初心,愿力定。吾辈砥砺前行。西山麓,滇池浩淼,龙门永驻。万里江山知何处?醉在云南七彩。助跨越,梦想承载,携手共进奔小康,肯与尔曹荡尽人间贫苦!举大旗,听习语。
转眼四年过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云南4858万各族人民摆脱了千百年来长期困扰的绝对贫困问题,并开启了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下同欲者为胜,云南赶超跨越的时代来临了。下面我谈点粗浅看法。
从参照来讲,云南应当对称2005年的广东,当时广东省GDP为2.2万亿元,而其人口则是现在云南的一倍(9194万),15年后的今天,广东GDP达到11.1万亿元。而昆明则应对称2005年的深圳,当时深圳GDP为4951亿元,同样面临“土地资源匮乏,人力资源流失,水资源、环境质量亮起黄灯”等四个难以为继,而深圳2020年GDP达到2.8万亿元。15年沧海桑田,15年巨变背后的伟力来自于一批像华为、腾迅、大疆等创新型企业的驱动。
第一,高度关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国工程院云南分院平台,发挥院士汇集优势,按“一名工程院院士+一个创新团队+一个科研专项+一个主导产业”模式,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二是以COP15在昆明召开为契机,建设中国(云南)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为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奠定创新基础平台;三是申请建设云南自有的超算中心;四是启动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五是按中央提出的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要求,建设“云南数字文化产业园”,解决云南“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小省”的瓶颈。
第二,高度关注研发载体的培育。2005年,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新增研发载体包括清华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1100余家,实现“六个90%”:90%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专利产生于企业、90%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由企业承担,极大地助推了深圳15年来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云南省各级政府应向深圳学习,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研发载体。
第三,高度关注金融与创新的良性互动。云南省应尽快建立完善风险投资金融体系,建立起以省属金融机构和平台股权投资方式引入创新型“瞪羚”企业、“哪咤”企业的长效机制,为金融与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保障。
第四,高度关注创新型人才及团队的引进。根据云南省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抓住受疫情影响海外人才回国意愿增大的有利契机,列出人才需求目录和清单,在欧美设置招才引智联络站,围绕八大重点产业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