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全民的自觉行动

2021-11-25 05:50:34吴鹏宏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区街镇区级

吴鹏宏

位于“吴根越角”,中西文化交汇的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许多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别具一格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上海城市历史进程的“活化石”,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内驱力。经过全市性的普查、挖掘与整理,截至2020 年12 月,上海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5 个,市级项目251 个,区级项目400 余个,共认定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0 名,市级非遗传承人647 名,区级非遗传承人800 余名,涵盖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所有门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乃至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其传承的最终目标是回归民众的生活。为此,上海早在2011 年就启动了“非遗在社区”的传习传承工作。截至2019 年,已完成非遗传承人在市、区、街镇三级文化设施布点全覆盖,构建了16 个区、219 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本传承传播网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传承传播活动在全市常态化、规模化开展,并不断向居村、校园、商圈等更广泛的社区延展,使“每个街镇有非遗,每个社区有传人,每个设施有活动”成为非遗“生活化”的真实写照。同样,自2007 年起,上海的“非遗进校园”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深耕厚植,大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举办讲座,建立非遗传习基地、校园非遗工作室或社团,高校成立非遗研究机构,出版非遗专著等,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目前,上海全市16 个区和大部分市属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均有非遗项目深入社区和校园开展传播和传承工作。这些活动深化了非遗的社会认可、社会认同和社会认知,让非遗保护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政策,而成为一种全民的自觉行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它、善待它,再将它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样,我们的城市,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才会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应该怎样去,我们的精神才会有所依附。

猜你喜欢
个区街镇区级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23 18:32:31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2-04 18:55:25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上海工运(2021年6期)2021-08-16 00:37:46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16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青年时代(2018年5期)2018-03-31 10:07:20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